APP下载

网络空间内的人际交往与多元身份认同

2012-07-01崔华超

决策探索 2012年16期
关键词:人际网络空间人格

崔华超

一、网络社会与人际传播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强调:“要了解‘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最好的办法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在网络空间,所有信息都以数字形式存在,都可以转化为数字0和1,由此而导致信息形态从A(atom)到B(bit)的转变,即由模拟式原子信息转化为数字化比特信息,人的存在也随之转化成为虚拟的数字化存在。这一模式一方面依存于现实社会,另一方面又拓展了人类现实的生存空间。因此,网络空间并不是现实社会的模拟和翻版,相反,它为人们提供了重新进行自我塑造和多样化发展的空间。

受益于网络平台的建立,传播与沟通的方式得以進一步扩展,人与人之间经由网络媒介进行沟通,互动双方并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样面对面地亲身参与沟通,而是通过虚拟的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局部人格的接触。这种虚拟又具有某种效果的内在力量或者能力,它能够产生一种“实际化”的革命性过程。网络空间中的人际互动,可以避开身体的实际接触,个人可以隐瞒部分甚至全部在现实世界里的真实身份,自由选择自己呈现给他人的面貌,通过人际交往重新塑造跟现实世界中的自我不同的自我,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建构人与人的关系网络,因而在网络空间中,人们所展现的自我在本质上是不定、多重、流动和零散的。

二、网络虚拟与多元身份

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网民的角色和地位可以隐藏在网络架构的背后,网络空间的连结和隔离功能,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跨越物理空间限制与他人连结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空间存在匿名性保护的特质,人们能够以一种更为开放,更为大胆的姿态介入到虚拟社区中去,去与陌生人交流,而不会像现实交往中那样因为人在场而产生羞涩心理,在这一前提下,人们往往更喜欢在网络空间与陌生人接触,甚至共同营造网络生活,这是网络人际关系最大的特色所在。

这样的人际关系可能因为匿名性的保护而容许个人触及深层的隐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关系可以是深入的,甚至是超乎寻常的深入,并且由于沟通媒介的方便性,所以其频率也可能很频繁。然而,这毕竟只是部分人格之间的接触,故而关系却显得脆弱,这是因为任何关系的结束影响的也只是部分的人格。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人际之间的互动是经由电脑的媒介,网络行为必然也被数字化,而无法以整个感官去感受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因而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建立在局部人格与局部感官的基础上的,随之而产生的流动性、不确定的身份正是这种特殊关系作用的结果。

在虚拟网络空间,流动身份可以说是一个共通的特质,网络使用者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化身于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中的自我,行为主体可以有选择地透露自己的信息,可以创造新身份、假身份,并允许改变身份。通过网络,自我的意识被复制和移植到多个载体,从而使“我”发现我不再具有唯一性,同一个“我”可以在精神上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网络使用者在虚拟社区中形成新的自我认同是平等、多元、去中心化和片断化的。在网络上长期使用同一个代号以后,环绕着这个代号,会凝聚出一个人际关系的网络,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网络上的化身产生认同,更新原有的自我认同,成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与现实中的人不同,网络使用者在进行假名字和新身份确定的时候,会更加接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自我”。网络主体的塑造是主体本身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对现实生活中主体不完备的一种补充。网络成为一个理想化的空间,它让我们很好地、有选择地展示自我,理想化对对方的认识,满足认同要求。

三、是分裂还是建构

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网络空间内的人际交往进行批判是当前学术界的一大课题,基本观点是网络交往主体正在经历一种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身心分裂状态。在现实世界里的疲惫不堪使得人们在网络世界里寻找意义和价值,人类看似在网络空间发挥了主体性,实质上得到的是对自我与他人的精神蔑视。网络书写使主体思维任意发散,体现了极大自由,但是这种精神的自足与张扬恰恰是以身体的缺席、不在场来实现的。身与心是一个完整体,二者的非同步表达势必割裂、瓦解自我的同一人格,在生理上表现为身心疾病,从哲学角度讲是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

对此有学者提出网络交往自我认同危机和自我异化的问题,理由是网络上所谓的“自我”仅是一些抽象符号的集合体,并没有实在性,网络取消了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个人所扮演的各种网络角色与“自我”认同之间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受阻。

从这个角度出发再回头来讨论网络空间的身份认同问题,视野就广阔了很多。与其说有一个较固定的人格,不如着重强调在交流中产生意义,是交流的结构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人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参与自我身份的建构,并且正是在这种建构中,人真正成为他自己。笔者认为,从这个视域探索身份认同问题所得到的积极结论,将会给该研究领域注入些许鲜活的元素。

(作者系南方杂志社记者,硕士)

猜你喜欢

人际网络空间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搞好人际『弱』关系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