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食者”系列无人攻击机]能否渐成主流?

2012-07-01熊佳

兵器知识 2012年7期
关键词:攻击机捕食者无人

熊佳

到无人机攻击机是非主流攻击机,是因为其在外形结构、使用方式上与传统的主流有人攻击机大相径庭。而且与主流有人攻击机式微以及高教/攻击机的苦苦挣扎不同,无人攻击机不仅发展势头强劲,还广受欢迎。假以时日,无人攻击机很可能成为主流有人攻击机的“终结者”。在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的无人攻击机中,名头最响、技术最成熟、实战经验最丰富的莫过于美国的“捕食者”系列。

武装“捕食者”

“捕食者”最初的提出者并不是美国军方,而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因为中情局需要一种较小的长航时无人侦察机,能够执行秘密的侦察任务。在与五角大楼接洽后,后者也表示出了浓厚兴趣。于是在1994年1月,“捕食者”開始作为美国国防部的先进概念技术验证项目(ACTD)研制,主承包商是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

“捕食者”的发展非常快,1994年7月首飞,1995年7月被部署到波斯尼亚,为联合国战场指挥部及时提供所需情报,并监视和中转显示敌方行动的图像,同时还可跟踪运动中的地空导弹系统。空中值勤120天,完成任务128项,飞行时间长达850小时。1997年该项目被移交给美国空军,由新组建的第11、15和17侦察中队负责操作“捕食者”,这也是美国国防部第1个转化为军事用途的ACTD项目。

“捕食者”最早的任务是侦察,美国空军编号为RQ-1,R代表侦察,Q代表无人或自动驾驶。

“捕食者”机身、机翼、平尾、螺旋桨、天线、光电转塔等都可以拆卸。4名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可在2小时内完成飞行前准备工作。

机身大量采用轻质材料。可伸缩式三点起落架在无人机设计上独一无二,能够减小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积,同时也不遮挡机上载荷的视野。当携带大载荷起降时,这种起落架还能避免螺旋桨擦地。前轮转向装置、差动刹车装置可使“捕食者”像有人机一样工作。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研制的数字化飞控系统可为“捕食者”无人机提供三轴气动控制指令,然后将指令上传给无人机。此外,自动驾驶仪也可提供飞控指令。语音中继子系统可在操作人员和空管中心之间提供实时语音通信。其可将数据、图像和声音信息综合到一个数字数据链中,形成数据包,然后经卫星通信链或作用距离270千米的视距通信数据链传送,同时也通过卫星通信链或无人机的视距通信数据链接收指令。

“捕食者”的机头下方装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航空信号情报载荷”1C(ASIP-1C)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可达0.3米。无论是在夜间还是恶劣天气下都可像晴天一样获得地面的高精度雷达图像。机头下的另一种探测系统——雷锡恩公司的AN/AAS-44(V)光电侦察转塔,集成的双色DLTV光学摄像机采用了955毫米可变焦镜头。高分辨率的前视红外系统有6个可调焦距,最小为19毫米,最大560毫米。

“捕食者”还装有GPS接收机、惯导系统,与地面控制站进行通信的Ku波段卫星收发机,APX-100型敌我识别应答机以及卫星跟踪抛物面天线等。其它载荷可根据具体任务调整,包括激光指示和测距装置、电子对抗装置和运动目标指示器。

一个标准的“捕食者”无人机系统包括4架无人机、一个地面控制站、一个“特洛伊精神”Ⅱ数据分送系统、数据链、相关载荷、地面支持设备、配件及技术支持设备等。其中地面控制站装在长10米的方舱内,内有遥控操作的飞行员、传感器操作手的座席和控制台,3个波音公司的任务计划开发控制台,2个合成孔径雷达控制台,以及卫星通信数据链等。

2001年2月,美国空军将“捕食者”的AN/AAS-44(V)光电侦察转塔换成了AN/AAS-52多光谱瞄准系统(MTS),并在两侧机翼下各设1个外挂点,可以挂载攻击武器,同时加强了翼梁结构。经过改装之后,一种具备侦察和攻击能力的全新无人攻击机诞生了。换装的AN/AAS-52包括AGM-114“海尔法”空地导弹瞄准系统、前视红外系统、激光指示器等,能够搜索和指示目标、确定导弹发射方案。2002年初,美国空军正式将这种具有攻击能力的“捕食者”编号改为MQ-1(M是多用途的代称字母)。具体又可分为MQ-1B和MQ-1L,L型发动机换为85.79千瓦的涡轮增压四缸液冷发动机,增加了除冰装置以及更新了电子设备。

MQ-1B/L无人攻击机可挂载的武器通常是2枚“海尔法”空地导弹,但也可换装2枚AIM-92F“毒刺”空空导弹或6枚“格里芬”(意译为“鹰狮”)空地导弹。2001年2月16日,MQ-1B在内利斯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AGM-114C“海尔法”,命中了一个静止坦克靶标,实现了人类第一次无人机导弹攻击。

凶狠的“收割者”

继MQ-1之后,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又马上研制了放大型“捕食者”B,原因是中情局和美国空军都觉得MQ-1的速度、飞行高度和武器携载能力偏小,反应时间长、攻击力不足。“捕食者”13后来被赋予MQ-9的编号,官方名字也换为“收割者”。该机加大了机体尺寸,并强化了结构强度,垂尾由倒V形改为V形,采用1台带数字电子发动机控制(DEEC)系统的霍尼韦尔TPE331-10涡桨发动机,功率达到900马力。为此,机体尾部还新设计了背负式进气道。

MQ-9的外挂点增加到了7个,全机可以挂载1400千克武器。机上传感器包括AN/APY-8“山猫”Ⅱ型合成孔径雷达(SAR)/地面移动目标指示(CMTI)系统、SeaVue海上搜索雷达、AN/DAS-1多光谱瞄准系统B(MTS-B)。其中“山猫”Ⅱ系统可提供昼/夜、全天候侦察、监视和目标跟踪能力。在合成孔径模式下,能捕捉25千米(复杂天气)或30千米(晴好天气)的目标,并提供分辨率达0.1米的高精度目标图像。利用一种连贯变化探测技术,探测到某个地点极其细微的变化。在GMTI模式下,“山猫”Ⅱ能够探测到地面低速移动目标,同样可提供0.1米分辨率的图像。

MQ-9系统组成与“捕食者”相同,以简化后勤负担。

陆军的“灰鹰”

2002年,美国陆军提出需要一种增程多用途无人机(ERMPU),以取代原有的RQ-5“猎人”。参与竞标的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升级版“猎人”,一种是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在MQ-1基础上针对陆军要求设计的“武士”。在经过性能比较试验之后,美国陆军于2005年宣布“武士”在竞标中获胜。按照美国陆军的意思,“武士”编号应该是MQ-12,但美国国防部命令其编号只能是MQ-1C。2010年8月,美国陆军在正式采购MQ-1C之际,宣布其官方名称为“灰鹰”。

“灰鹰”的尺寸比MQ-1略大,换装了1台165马力的德国Thielert公司“百夫长”1.7型活塞发动机。

“灰鹰”的传感器包括“蓝宝石”SAR/GMTI系统和雷锡恩公司AN/AAS-52多光谱瞄准系统。其中“蓝宝石”系统重29.5千克,包括1个相控阵雷达天线组件、1个电子组件、1个电源和LN-251嵌入式INS/GPS设备。不过,“蓝宝石”的功耗高达600瓦,并不能满足美国陆军的要求。今年初,诺格公司开始测试重量更轻、功耗更低的新型“蓝宝石”系统,其中重量按美国陆军要求降到20.25千克,功耗下降20%以上。

“灰鹰”的两侧机翼下各设有2外挂点,全机可以挂载360千克武器,包括4枚“海尔法”,或8枚GBU-44/B“蝰蛇打击”制导炸弹。系统组成与“捕食者”相同。

大变脸的“复仇者”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正在研制的无人攻击机是“复仇者”(最初称“捕食者”C)。该机与MQ-9尺寸基本相当,沿用了MQ-9的机体设计和V形垂尾。但S形背负式进气道一直延伸到了机体前中部。发动机换为1台加拿大普惠公司PW545B涡扇发动机,推力18.32千牛。尾喷管为S形,能有效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并能对喷气进行有效冷却,降低红外信号特征。

“复仇者”的传感器包括“山猫”Ⅱ系统、有源相控阵大范围侦察传感器以及应用在F-35战斗机上的光电瞄准系统(正式名称为“先进低可视嵌入式侦察瞄准系统”)。内置弹舱总共可以挂载1400千克武器。整个系统组成也与“捕食者”相同。

没钱玩不起

美国空军目前装备有近200架MQ-1B和29架MQ-9。到目前为止,MQ-1B和MQ-9已经飞行了100万小时,妥善率达到90%以上。

MQ-1B和MQ-9声名鹊起主要是其参加了无数次实战,表现出了很强的攻击能力。在2001年美国发起反恐战争后,MQ-1B率先跟随美军和中情局到阿富汗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随着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此后美国反恐战争范围的扩大,MQ-1B及其放大发展型MQ-9开始频频出现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也门、索马里等国上空,向美国认定的恐怖分子喷吐着死亡的火焰。据美军显示,仅在2007~2008年间,MQ-1B和MQ-9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总共进行了244次导弹攻击,炸死炸伤了上千名恐怖分子和反美武装分子。在去年的利比亚战争中,美军MQ-1B不但打击了卡扎菲军队的BM-21火箭炮,还在最后围剿卡扎菲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用“海尔法”导弹击中卡扎菲车队的一辆前导车,逼迫卡扎菲弃车而逃,直到被抓被杀。从今年2月开始,菲律宾棉兰老岛又出现了MQ-1B的身影,这是美军用该机帮助菲律宾军队对付当地的阿布萨耶夫恐怖武装。

由于MQ-1B和MQ-9实战表现出色,美军对它们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即使在金融危机面前,美军许多军备项目的费用被削减,但MQ-1B和MQ-9无人攻击机的预算却得到了保证,甚至还在不断增加。而且这两款无人攻击机还在国际上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

然而,别看MQ-1B和MQ-9最大也不过与一架高教机的空重相当,而且還不用考虑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但要因此就认为它们很便宜,谁都能用得起,就大错特错了。

最早出现的MQ-1B单价相对低些,为403万美元,而放大型MQ-9的单价就飙升到了3030万美元。再后来的MQ-1C单价为800万美元,现在正发展的“复仇者”单价1200~1500万美元。这还只是美军自己采购的价格,如果外销,单价还会翻番。例如美国向铁杆盟友英国出口的MQ-9,单价高达6910万美元,已经与一架F-16C Block50/52战斗机相当了。

光采购无人机是远远不够的,没有配套系统,无人机就只是高级玩具。前面讲过一套完整系统的组成,那么其总价是多少呢?以美军自己的MQ-9为例,全套采购价为1.5亿美元。而英军采购的2套MQ-9系统(其中MQ-9无人机10架,有2架备份)加上相关培训费用高达10.71亿美元。

即便买回来,使用起来也不轻松。由于无人攻击机没有驾驶员,所以对通信系统和数据链的依赖非常大。通过前面的介绍可知,无人攻击机的远程通信主要是通过天基卫星通信系统来实现的,而天基卫星通信网络的建设是需要天文数字的花费,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外再无哪个国家能建得起,所以这也意味着购买者要想使用MQ-1B和MQ-9,就必须依靠美国的卫星通信系统,自主使用能力将大大下降。

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无人攻击机的操作远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轻松。表面上看,无人攻击机的“飞行员”不用亲自驾机上天,只需坐在地面的操作席上像打游戏一样摇摇操纵杆、按按键盘就行。但实际情况却是无人攻击机对操作响应非常敏感,要求“飞行员”必须时刻保持十分的注意力,丝毫不敢马虎。美军的无人攻击机“飞行员”都是原来飞过F-15和F-16战斗机的,就是因为实际飞过战机的人员了解航空器的脾性,操作起来不致野蛮。但即便如此,无人攻击机的操作难度依然很大。据美军统计,迄今已有70余架MQ-1B和MQ-9坠毁,其中只有4架是被对手用防空武器击落,其余或毁于设备故障,或毁于操作失误,或毁于恶劣天气,而操作失误原因就占了一半。美军无人攻击机飞行员经常抱怨,操作无人机和在驾驶舱中驾驶传统有人战机有天壤之别,“你只能通过机载光电传感器来观看周围情况,视野受到很大限制。而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传感器传回的图像画面经常是模糊的,你很难准确了解无人机的周边情况,所以操作失误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在军事领域,高技术就意味着高消费。无人攻击机对强国来说是把“撒手锏”,对于大多数手头军费不多、整体军事技术实力较弱的国家来说,所能带来的军事能力提升是有限的。

猜你喜欢

攻击机捕食者无人
天生的杀手:鲨鱼
北极动物的生活习性
海洋星探组 重回海洋
F117F攻击机
F/A-18战斗攻击机
白沙门
反击无人机
竹里馆
无人岛上的试验
美军“捕食者”无人机地面站存在设计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