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隧道洞口预加固抗滑桩研究

2012-06-30易震宇郑国荣陈建军

湖南交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抗滑桩洞口受力

易震宇,郑国荣,陈建军

(1.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长沙 410008; 2.湖南省吉茶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吉首 416000)

0 前言

隧道建设中洞口是整个隧道的薄弱环节之一,洞口部位一般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都是相对差,由于偏压地形、地表节理裂隙、地下水、降雨等条件,施工时易引发隧道洞口区域失稳现象,出现地表面开裂、滑动、下沉、掌子面崩塌、突出等病害,一旦病害发生,要根治这些病害,工期长,投入大、同时影响坏。如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洞口失稳现象发生,是设计中要预先考虑的问题。

1 隧道洞口应力分析

隧道洞口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隧道洞口开挖,改变了地表形态,形成路堑、洞口边坡、仰坡,从而改变了洞口区域的岩土内力分布,引起应力重调整,导致临空面应力松弛,土石间粘聚力降低,对于覆盖层薄、基岩出露且风化程度低的洞口,一般不会出现失稳现象,但对于覆盖层厚、土石混杂的复杂地质地段,就可能会导致边仰坡的坍塌,诱发滑坡等地质病害。

目前隧道洞口设计贯彻“不破坏是对环境最大的保护”的思想,依据洞口地形条件与洞口地形协调,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则,按照“早进洞、晚出洞”的理念进行,以减少洞口开挖面积,来减少病害的发生。但是公路隧道本身就断面大,尽管设计中采用洞口锚杆加固、提早施作明洞衬砌或洞门结构来预防,在实际施工中,洞口坍塌、滑坡的现象仍也经常出现。如图1,80 km/h时速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地质较差情况,洞口临空面一般有260 m2(含隧道暗洞开挖断面100 m2),存在较大失稳风险。

图1 隧道洞口掌子面开挖断面示意图

一般来说,隧道洞口,包括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岩土力学性质极差的洞口,在施工前,地表是处于稳定状态,只是由于施工开挖形成临空面,失去支撑,才存在引起滑坡、大坍塌的可能,在未开挖前或扰动前,山体是稳定的,安全系数大于1,如果能够采用某种形式,将要挖除土体的作用力补偿上去,使临空面得到支撑,理论上可以恢复施工前的稳定水平。采用预加固抗滑桩基形式是提前进行补偿、是最可行的方式(如图2)。

2 隧道洞口普通抗滑桩与预加固抗滑桩受力机理

预加固抗滑桩与抗滑桩一样,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如图3),都用力承受土体作用力,两者区别在于所需要承受的土体作用力大小、性质与要达到的效果不同,其对比见表1。

图2 隧道洞口预加固桩布置示意图

采用抗滑桩结构,先假定隧道洞口自然山坡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反推出岩土C、φ值,再根据开挖后断面,计算出桩后坡体下滑推力,选择合适尺寸抗滑桩,抵抗下滑推力。

图3 隧道洞口预加固桩受力示意图

采用预加固抗滑桩结构,首先考虑桩体在土中桩前桩后两侧对称受力平衡,山体是稳定的,当洞外明洞土体开挖后,桩前上部临空面失去支撑力,两侧受力出现不平衡,差值由预先设置的预加固抗滑桩承受。

表1 普通抗滑桩与预加固抗滑桩对比表

普通抗滑桩由于理论假定限制,一但确定采用,所用就尺寸较大,特别是隧道开挖边仰坡后山体逐渐升高,计算下来,推力惊人,工程量巨大,故在设计过程中非地质勘察有明确结论,一般不主动采用。施工中若出现山体发生滑动等地质灾害时,岩土C、φ值可以反推计算,抗滑桩受力十分明确,以设置桩基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不低于1.35控制抗滑桩设置,确定抗滑桩尺寸和钢筋配置,还可采用抗滑桩对滑坡进行分段阻滑时,每段宜以单排布置为主,若弯矩过大,可采用预应力锚拉桩。

根据隧道设计规范,隧道洞口不宜设在滑坡、崩坍、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在设计阶段,隧道洞口直接位于滑坡体内情况发生机率小,自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在1以上,具体是多少,无法定量,只能定性判断,且盲目性较大。预加固抗滑桩理论则刚好填补了空白,不需要判断自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只需要研究要挖除的土体的静止土压力,其研究的对象明确,力学计算理论完善,参数取值简单,其误差对工程影响小,方便适用。预加固桩开挖后其受力形式为桩后局部范围主动土压力,地形由坡度所形成的分力,视为通过山体岩石间的内摩擦力抵消。在隧道进洞辅助施工措施如管棚施工完成后,受力减小,当洞外明洞施工完成后,其上反压回填土,则加固桩受力进一步减少。

3 隧道预加固抗滑桩动态设计

预加固抗滑桩设计须贯彻动态设计思想,设计是预设计及后续施工服务校对设计两部分组成。预设计按照土体平衡理论计算预加固抗滑桩尺寸及配筋,开挖土体的静土压力系数可提高1.5考虑。由于各隧道洞口开挖的土体有限,可取桩前开挖土体地面线为水平(正常情况为降低)、最大的静土压力按各种土体中的最不利情况计算,由此可形成适用范围较广的隧道洞口预加固抗滑桩。计算表明,1.5 m×2.0 m尺寸是预加固抗滑桩定型图的合理尺寸。

通过有限元计算表明,一次性掌子面开挖到位,按补偿平衡设计的隧道预加固抗滑桩桩后一定范围外,开挖完成后坡体受力与自然山体受力基本一致,但临近掌子面附近,由于洞口左右两桩间距影响,土拱效果不明显,仍存在一定的应力松弛区域。设计中此区域的防护通过预留核心土体,在洞口管棚、套拱施工完成后再挖除的施工步骤解决,模拟分析表明应力松弛区域大为减小。

由于隧道预加固抗滑桩实质是定性设计、预设计,其设计文件中必须有监控量测设计方案,要求隧道及路基施工期间必须对桩体进行持续位移和应力监测,如果监测发现变形无法稳定,土体滑移趋势明显,应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增加预加固桩设置,或补充其他辅助加固措施,避免突发工程灾害。

4 隧道预加固抗滑桩应用

由于隧道预加固抗滑桩是设置在对于自然稳定,受施工影响,易出现滑塌的隧道洞口,必须先行施工,才能有预防塌方效果。研究建议预加固桩施工步骤如下:①隧道洞口区域先开挖预加固桩顶面标高以上部分的边、仰坡;②开挖预加固桩,随挖随支,做好护壁,保持干燥状态;③开挖到底后,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④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90%后,才可进行洞口成洞面开挖。洞口成洞面开挖分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进行,上台阶开挖后,浇筑管棚套拱,施工管棚,期间必须确保套拱基础稳定,否则应采取措施将套拱与预加固桩横向连接,防止套拱下沉变形。下台阶及上台阶核心土开挖后应尽快完成洞口区域仰拱浇筑,形成预加固抗滑桩、管棚套拱、仰拱一个较完整的受力体系。

对于需要施作预加固抗滑桩的隧道洞口,作好边、仰坡防排水,是防止边、仰坡小型跨塌的关键。除了边、仰坡外施工截水沟外,应注意明确:①边、仰坡除挂网喷混凝土外,必须施做排水孔;②排水孔长度应超过锚杆长度,上密下疏,间距不小于2 m;③边仰坡特别破碎含水及滑塌兆头明显地段,应考虑设置支撑渗沟。

5 结语

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滑塌的隧道洞口,提前施作预加固抗滑桩是一个理想方案,由于预加固抗滑桩基于补偿机制设计,造价低,减少岩(土)体的滑移和坍塌效果明显,能有效保证洞口的稳定和施工安全,避免施工风险发生,是动态设计理念在工程中的新运用,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1]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2]关宝树.隧道工程设计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抗滑桩洞口受力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
对铁磁质在非均匀磁场中受力的一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