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临床误差分析
2012-06-30李银凤
李银凤
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等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1]。血常规检查是诊断各种疾病的主要依据,同时还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信息,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检查。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容易出现一些误差,现对常见的误差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抽取150例就诊患者的新鲜EDTA-K抗凝的血常规标本。
1.2 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分时段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常规标本进行集中检测,对误差进行分析,建立质量控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储存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一般血液分析要求的室温条件是8℃~25℃。据研究表明[2],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
为了检测储存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血液样本分别进行了常温保存和冰箱冷藏[1]。并且对血液样本在48h之内进行了6次检测(见表1)。
表1 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常温保存和冰箱冷藏下,白细胞数量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常温保存下,白细胞2h后形态就开始发生变化,红细胞在1h后发生变化;血小板体积增大,1h后才趋于稳定。所以,在采用血液分析仪对红细胞的检测应该在采血后1h后进行,如不需要白细胞和血小板分类的准确数据,可以将标本放入2℃~8℃的条件下保存。
2.2 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采血完成后,血液样本应有专人配送,尽快完成检测,血细胞蒸发、代谢活动及微生物化学反应等都会影响带血液样本的质量。不能及时送检的,要根据检测项目在适当条件下保存。
为了测定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对血液样本分批进行了立即测试、2h后测试和4h后测试[1](见表2)。
表2 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血液样本在放置4h后,测试值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采血完成后,血液样本不宜放置太久,否则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不同的采血部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在临床医学中,最常用的采血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2]。但有研究表明,手指血与静脉血相比,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因此,血常规检查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另外,在采取静脉血时,要避免在患者输液滞留针处和输液静脉同侧采集标本,造成血液稀释,影响检测结果。
2.4 抗血凝剂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必须经过抗凝剂抗凝处理。目前血常规检查采取的抗凝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EDTA-K3)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2]。血液经过抗凝处理后,白细胞的形态随时间和浓度会发生变化。当血液比例过高时,抗血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可能会出现微凝血块,进而导致血细胞分析时仪器的阻塞,从而影响检查指标。反之,当抗血剂比例过高,血液比例过低,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
为了检测不同浓度的EDTA-K3对红细胞体积的影响,现将患者的静脉血注入不同浓度的EDTA-K3的5组试管中,每管100μL,立即充分混匀1~2min,则各管血中EDTA-K3浓度分别为1.8mg/mL、2.0mg/mL、2.2mg/mL、2.4mg/mL、2.6mg/mL,将未凝血组标本用MS-9进行检测,并记录MCV和Hct结果(见表3)。
表3 未凝血各组MCV、Hct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到,(1)与(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组与(3)、(4)、(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4)、(5)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据分析报道,在目前众多的抗血凝剂中,与血液相比,EDTA的最佳浓度为1.5mg/mL,如果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改变都会严重影响到血常规检查和血细胞计数的结果,导致误差的产生[3]。
3 讨论
确保血常规检查中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出现,也就确保了为患者诊断的医疗效果,保障了患者的利益。由于检查的环节多、流程长,加上医院患者集中等原因,导致临床上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很多,有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笔者只对温度、时间、采血部位及抗血凝剂4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要认真完成每个步骤,注意避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将人为因素可能引起的误差降至最低[4]。
提高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就要保证血液样本的高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血液样本中各项细胞的形态完整。减少临床血常规检查的误差,要做到以下方面:(1)检查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了解各项细胞的临床意义,做好血液样本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同时要熟知仪器检测原理和检查数据的判读,及时对仪器进行校准[5],对于实验室有数台血细胞分析仪的,要对每台仪器进行室内质控和仪器校准等,保证不同仪器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2)采血完成后,要有专业人员运送标本,尽量减少血液样本的保存时间和运送时间,防止标本时间防止太长,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3)检查人员要注重对抗血凝剂的使用和管理;(4)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团队,树立医疗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各环节紧密配合,各步骤严格按规范操作,避免误差出现。
[1]祈振军.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常见误差问题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2):149-150.
[2]遇阳.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103.
[3]张韦,王守燕.临床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0):114,116.
[4]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查医学,2006,21(1):87.
[5]廖国林,刘宗玉,高国望.全血细胞分析中不同浓度的EDTA-K3对红细胞体积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2000,13(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