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西进士的地理分布
2012-06-30齐香君
齐香君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明代山西进士作为一个特殊的人才群体是考察山西文化发达与否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明代山西进士的研究对全面认识山西科举史和明代科举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明代山西进士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吴宣德《明代进士地理分布》、王欣欣《山西历代进士题名录》、王振芳、吴海丽《明代山西进士的地域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和王尚义、徐宏平1988年发表的《宋元明清时期山西文人的地理分布及文化发展特点》的相关部分比较具有代表性。但笔者认为这些成果在结论或者方法上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于是撰写本文再作探讨,希望准确反映明代山西进士的总体状况。
一、明代山西进士数量概述
明代山西进士总数究竟有多少?王欣欣认为“有1254人”吴宣德认为有“1139人”。但笔者依据明代《进士登科录》、《皇明贡举考》、《类姓登科考》等科举文献,以“在山西乡试中式”作为确定山西进士的主要依据,对明代山西进士进行了逐科逐人的考证确认,得出与以上结论不同的结果。据笔者统计在明代所开88科进士考试中,明代山西进士共中式1109人,并且,88科全部有山西举人中式,无一科空白。若从不同时段的进士分布考察,可分为三个时段。自洪武四年至成化二年为第一时段共历29科,共考中进士184人,占山西进士总数的16.56%,每科平均考中6.34人。成化五年至嘉靖三十二年为第二时段共历29科,共考中进士422人,占山西进士总数的37.98%,每科平均考中14.55人。自嘉靖三十五年至明亡为第三时段共历30科,共考中进士505人,占山西进士总数的45.45%,平均每科录取16.83人。明代山西进士在第一、二、三时段所占比例分别为16.56%、37.98%、45.45%,可知山西进士在时间分布上大体呈直线上升趋势。
二、明代山西进士地理分布特点
关于明代山西进士地理分布,吴宣德认为:平阳府431人,太原府299人,汾州府81人,潞安府80人,大同府71人,辽州25人,泽州132人,沁州18人,其他2人。而笔者得出了与吴宣德不同的结果,之所以出现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在进士总数的统计上没有达成一致,吴宣德认为有“1139人”,而笔者经逐科逐人确认为1109人,总数不相同,其地理分布数自然就不能完全相同。其二,确认地理分布的依据也有所不同,笔者依照明代制度采用的是以乡试地点为定的原则将进士划分到各府。下面笔者将明代山西进士分布情况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
表一 明代山西进士地理分布表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山西进士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不平衡性和普遍性的两个特点:
(一)不平衡性,地域分布上呈现出南多北少。地处山西南部的平阳府、潞安府、沁州和泽州,这两府两直隶州共有624名进士,占明代山西进士总数56.27%。地处中部的太原府、汾州府以及直隶州辽州共有406人,占明代山西进士总数的36.61%。地处北部的大同府共有进士70人,占6.31%。
(二)普遍性,各府州中明代均有进士分布。在山西所属共4府3个直隶州中均有进士分布,且其中有416人集中平阳府,占总数的37.51%;其次是太原府318人,占总数的28.67%;以下依次是泽州117人,占总数的10.55%;潞安府74人,占总数的6.67%;大同府70人,占总数的6.31%;,汾州府58人,占总数的5.23%,辽州和沁州分别以30人和17人占总数的2.71%、1.53%。
三、明代山西进士地理分布特点成因
明代山西进士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与明代山西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诸多方面紧密结合的。下面通过表格的形式来直观的反映部分影响地理分布的原因。
府及直隶州名所属州县数学校数设学率占山西学校总数比所辖里数占山西总里数比进士数平阳府 州6县2839100%36.11%158236.69%416太原府 州6县2231100%28.70%92321.41%318泽州 县46100%5.56% 56113.01%117潞安府 县89100%8.33% 63014.61% 74大同府 州4县713100%12.04%1242.88% 70汾州 县44100%37.04%2555.91% 58辽州 县23100%27.78% 861.99% 30沁州 县23100%27.78%1513.50% 17共计 1084312
宏观上来看,由表可呈现地处山西南部的平阳府、潞安府、沁州和泽州,这两府两直隶州共有编户2924里,占明代山西编户总里数的67.81%;拥有儒学所57,占明代山西儒学总数的52.78%。地处中部的太原府、汾州府以及直隶州辽州共有编户1264里,占明代山西编户总里数的29.31%;拥有儒学38所,占明代山西儒学总数的35.19%。地处北部的大同府共有编户124里,占明代山西编户总里数的2.88%;拥有儒学13所,占明代山西儒学总数的12.04%。上述分布与进士在南部最多、中部次之、北部最少的地理分布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也说明,进士数量与设学率和编户数量成正比。
微观上以分府情况看,在设学数与进士数成正比的关系的基础上也有例外,其中泽州和潞安府虽然在设学数量上不及大同府,但是因为泽州和潞安府地处山西南部,大同府地处晋北地区,山西南部地区历来农业商业比较发达,交通便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所以成为山西人才发达的地区。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进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其中又以进士科一枝独秀,它在从隋创立到清结止的漫长发展岁月里,成为大多数读书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同时,某地区考中进士的多少,也往往成为该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明代是科举制发展的成熟时期,也是进士科考试的兴盛时期,就山西而言,也是文化相对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笔者对明代山西进士的初步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山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及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垂作历史经验,以供我们今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