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异水,妙笔描绘
2012-06-27肖树伟
肖树伟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给好友朱元思书信的节选,作者抓住富春江两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特点,仅用一百多字便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秋景画卷,成为南北朝时期骈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写景技法上有以下特点值得同学们借鉴:
一、结构严谨,运笔有序。文章在第一段指出景物总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其余两段,分别描写“水之异”与“山之奇”。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干净利落,衔接自然。在写景中,作者按视线的移动顺序来写,有条不紊。“风烟”两句是远望,“从流”两句是近观。“水皆”两句,是粗写“水之清”。接着又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以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水之清澈。
第二段“夹岸”以下六句,写“山之奇”,接着写“泉水”,视线由高到低。此处也是由“绘形”转向“摹声”的地方,接着写了泉、鸟、蝉、猿之声,以天籁之音反衬了山林的幽深寂静。此景宛如仙境,使人忘却俗世的纷争和烦恼。所以,以下两句作者自然地发出议论,从侧面衬托山水风景的巨大魅力。由“望峰息心”到“窥谷忘反”,视线由高到低。最后四句,作者以写林中光影的变化结束,视线也是由高到低。
二、通过视觉、听觉等写景状物,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波涛汹涌奔腾之状,使人如闻波涛咆哮之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既写泉水激石之态,又闻冷冷泉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写鸟声悦耳,兼有美丽之形、欢畅之态。“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在此从视觉写起,大笔勾勒了一幅静美的背景图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则写动景,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飘逸的情态。“水皆……直视无碍”,写景静中有动,表现了江水平静时的美。“急湍……若奔”是动景,描摹了江流迅猛之状。写山林中丰富的声响,既是写实,又反衬了山林的寂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其中“寒树”融进了作者的感觉,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感觉和想象。写山“负势竞上……千百成峰”,调动感觉,发挥想象,拟人化地写山峰,似乎在竞争,“互相轩邈”,化静为动,实中有虚,从侧面反映了风景的优美迷人。
三、句法骈散相间,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读起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文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的是散句。全文以四字句为主,且骈句较多,有一种整齐美、简洁美、音乐美。而偶尔出现散句,或非四字的骈句,又使全文错落有致,清新俊逸。文章既注重形式之美,又追求内容的充实之美,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十分准确。如“泉水激石”中的“激”字,让人想到泉水冲击岩石的动态画面,较有力度,但如果换用作“击”字,就太硬了,不符合水的特性。
四、文章充满画面美。文章第一段是总写,作者用文字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富春江山水的全景图。这里有远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也有近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还有长镜头:“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这是由远景转向近景了。“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特写镜头,展示了水的清澈和静美。接着作者写山、树、泉、鸟、蝉、猿的语句,无不具有画面美,使人如睹其形,如闻其声。“鸢飞……经纶……”两句,直接刻画了一个陶醉于眼前山水美景而厌弃世间名利和纷争的游人形象。
最后四句,很像电影中的“淡出”镜头,以刻画风景结束,悠然而止。其实在此作者呼应了文章开头的风景,又照应了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别有韵味。“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是很有诗意的画面:深林里,头顶树枝交织,脚下光线昏暗。在树枝稍微稀疏的地方,洒下了几许阳光,斑驳地落在阴湿的地面上……
总之,吴均这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在当时过分追求形式美的文坛上,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的境界,是篇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