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2-06-26济源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18期
关键词:济源市节水型经济社会

□段 靖(济源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1.概述

济源市是中原地区新崛起的一个工业强市,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也是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市,又是一个旅游区。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而济源市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时空分布又不均衡,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生态恶化,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既是济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作为“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济源市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入手,注重制度和基础能力建设,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节水机制、建设节水工程和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济源市“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济源市水资源现状,提出了还需进一步完善的几个方面。

2.节水型社会的定义与内涵

对于节水型社会,当前并无完整统一的定义。节水型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即指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无论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还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都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因为节水是减少污水排放的重要措施,浪费水资源不仅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加剧,也增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本,包括取水耗水成本和水污染处理的成本等。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时代的需要。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同时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强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3.济源市水资源现状

3.1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

济源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5667×104m3,其中,山区丘陵区地表水资源量为22387×104m3,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280×104m3。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为9335×104m3,井灌回归补给量380×104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955×104m3。山区丘陵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896×104m3。济源市大部分地区水质状况良好,赵礼庄、河合、留村的地下水水质较差,农村生活安全饮用水问题亟待解决。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济源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8825×104m3,现有供水工程可供水资源量为32115×104m3,可供水资源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76.0%,地表水水源可供水资源量占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71.7%,地下水源可供水资源量占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90.3%。现有工程供水能力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82.7%,地表水水源供水工程供水能力占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71.7%,地下水水源供水工程供水能力占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118.9%。具体数量详见表1。

表1 济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览表 单位:104m3

4.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四大体系

作为“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济源市抓住机遇,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初步建成了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以及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等4大体系。

4.1 水资源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济源市政府组建了济源市水务局,成立了节约用水办公室。实现了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和其他非常规水源的统一调配,取水许可统一管理,水资源费统一征收,计划用水指标统一下达,加强了多水源的调度和应用,为全市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奠定了基础。围绕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积极进行了水利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建设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政策、办法和规定,水资源统一、高效、富有活力的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

4.2 经济结构体系

近年来,济源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发展中都充分考虑了水资源条件,限制高耗水的企业发展,先后关停高耗水、重污染企业80多家。坚持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原则,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巩固现有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依托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4.3 工程技术体系

济源市着力进行了节水示范工程及四项水源工程、三项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社区的节水器具推广、城乡的供水管网改建配套和灌区的节水工程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并已初见成效。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已经达到74%,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了14%,城市节水器具推广率为80%,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2。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建立设备齐备、配套完善、控制自如、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水工程技术体系方面又迈出了可喜一步。

4.4 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节水涉及千家万户、牵扯各行各业,通过节水宣传教育来唤起全民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多年来,经常组织人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举办不同类型的节水讲座和培训班,普及节水知识;充分利用济源电台电视台和济源日报等新闻媒体设置专题节目,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使全社会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全民节水知识逐步得到普及,公众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建立了多部门的协作制度、水价听证制度、用水节水的信息公布制度、群众有奖举报制度以及能够充分体现公众参与的其他制度。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通过依法治水和各项政策,制度的约束,全社会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已初步形成。

5.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发展观念、用水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节水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节水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节水的投入力度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全社会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从另一个层面讲,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工程性缺水,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渐突出,走节约用水之路势在必行。

6.小结

济源市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从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节约用水,促进非常规水源利用,保护水资源,实现全面节水。济源市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步完成了“四大体系”建设,建成了水资源管理体系、经济结构体系、工程技术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体系。这对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保障水资源利用和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济源市节水型经济社会
济源市
节水型抽水马桶
济源市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济源市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
济源市科技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