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要弥补政府职能空白,办成民营企业难办到的事——对话北京苏州企业商会会长张荣明
2012-06-26王晶
文/王晶
中国商人:首先祝贺北京苏州企业商会入选2011-2012年度“中国异地商会传媒影响力500强排行榜”,这份榜单是中国商人杂志社历时三个多月的数据挖掘和成绩换算,从11100多家商会有效信息中评选出来的。对于此次入选,北京苏州企业商会有何感想?
张荣明:每年各个杂志都会出炉很多榜单,政府的、企业的、公益组织的、人物的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对于商会的评比还真是头一次,而就是头一次,我们就能排在这样的一个高位,商会上下都深受鼓舞,也非常感谢《中国商人》杂志社对于榜单所做的工作。
商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这样的一份榜单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对于各个商会一直以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也在商会中树立了标杆,横向比较让我们找到了不足,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中国商人:对于北京苏州企业商会的传媒影响力成绩单,您觉得其中的各项数据是否能全面反映北京苏州企业商会在传媒影响力方面的实际情况?
张荣明:这份榜单无疑是很全面的,从搜索量到网站、微博的建设,基本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我们商会在传媒影响力方面的实际情况。
中国商人:就商会在传媒影响力方面的评价,你认为在以后的类似评选中是否有必要增加新的评选指标?
张荣明:这个问题我们有两方面考虑。首先,每一家媒体的报到方向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组织活动的领域却非常广泛,比如我们的昆曲会所,美术馆的缂丝展、核雕展、画展,以及企业家读书会、历史文化讲座等等,其中必然会有一些活动,因为媒体的选题策划的缘故,并没能更为广泛的传播,但是我们的活动本身还是相当具有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的意义的。其次,搜索量虽然能够说明很大的问题,但是毕竟只是一个量上的标准,新闻内容质量、有效传播率可能是没能收录进评比标准,但在这两方面,我们的活动还是做得很出色的,当然这两项可能也确实不好衡量。
中国商人:商会的传媒影响力,实际上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角度,反映了商会在公共关系沟通和社会公众形象建设方面的影响力,这也是各商会领导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商会对外的公共关系沟通和形象建设方面,你认为北京苏州企业商会的哪些具体工作是有突出效果的?
张荣明:的确,这确实是商会领导非常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北京苏州企业商会所有的活动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我们立足的根本是作为北京和苏州两地间交流的纽带,我们的商会会员都是苏州籍的企业,但我们的对外窗口在首都,我们的活动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其次,我们把文化传承视为商会崇高的责任,传播姑苏文化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常州市委书记、原苏州市市长阎立就曾对我们说:“商会要义利结合、反哺社会,号召商会承接政府做不好、不能做的工作,办成单个民营企业想要办而难办到的事情。”我觉得这段话是非常精辟的。也正因为以上两点,我们塑造出了商会的深度和广度。也因此,在具体工作上,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对这两方面具有着突出的作用。
中国商人:近年来,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远,跟公众日常生活联系也日益密切。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北京苏州企业商会将会考虑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扩大商会的传媒和公众影响力?
张荣明:在新媒体上,我们现在做的还确实不够,微博建设上还有所欠缺,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策划,吸引了专业的传播人才,相信微博很快会成为我们的又一把扩大影响力的利器。
中国商人:你认为在公共关系沟通和公众形象建设方面,应如何向社会传递商会的核心价值观?
张荣明:其实,商会的核心价值在每一次工作中都会体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苏商百年的核心价值观。在吴地文化浸润下,苏州商业已有百年,并不断沉积丰厚的商业人文。随着时代的进步,“爱国尚德、尊商惠民、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新苏商形象也越来越醒目。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整合各方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搭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为家乡和在京吴江、苏州籍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深入挖掘苏州商人的特质,推广和传播苏商新形象。
中国商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异地商会的发展已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北京苏州企业商会在凝聚会员、服务会员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跟商会成立初期有哪些比较大的区别?
张荣明:北京苏州企业商会自2009年成立至今,也经历了近3年的发展,我们的商会也的确不断在壮大,越来越多的苏籍企业加入到我们商会的大家庭来。而且,我很荣幸的是,我们商会的所有会员都是抱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要做传播姑苏文化的桥梁和联系政府和民间的纽带。大家抱着相同的愿景走到一起,理想的凝聚力本身就很大。而且三年来,我们每一次重大活动都是会员的联谊活动,紧密的联系使会员间的感情日益紧密。就像我经常说的,商会是所有会员、也是在京的苏籍领导、各界精英在北京的家。这一目标我们一直没有变。
中国商人:异地商会在沟通各地政府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方面显示了它的活力和影响力,这已经为这些年来的经验所证实。在这方面,北京苏州企业商会此前主要的贡献是什么?以后还将有哪些作为?
张荣明:一个国家的强大,绝不仅仅是他的国民生产总值,或是外汇储备,而一个地区的繁华兴盛,也要看它的综合实力。有人这样总结:改革开放至今33年,中国人经历了先是穷得不行,后来是累得不行,现在是烦得不行。改革开放治了我们的穷病,当下流行的养生保健是治了我们30年来拼命工作累出的身病,而文化复兴才能治疗我们不管挣多少钱都越来越烦躁不安、患得患失的心病。
所以,商会在沟通政府与民间经济交流的同时,我们更希望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来反哺社会。但这其中往往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就比如我们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核雕作品晋京展”的确带动了舟山村的旅游经济,我们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此外,我们还全力支持昆曲传承,建立“游园惊梦”昆曲会所,不仅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昆曲,在我们的推动下,很多人才意识到昆曲原来如此具有魅力。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以后会不断地给予支持,其他只要是对于社会经济有贡献的文化艺术我们也都会参与。
中国商人:随着异地商会会员增多,规模持续扩大,异地商会内部成立市县级以下的分会,以及一些专业性、行业性协会似已成为一种趋势。你认为处理好异地总商会与各分会、专业协会之间日常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张荣明:从成立至今,我们已颇具规模。北京苏州商会一直以来都作为苏州市各级政府驻京办服务的补充和延伸,接受苏州市各级政府的指导,为在京苏州企业服务,为家乡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塑造苏州商人新形象。也因为如此,我们还没有考虑成立分会或行业性协会的打算。服务会员企业是商会的立会之本,为会员企业寻商机、谋发展是商会的首要任务。我们不主张盲目扩大商会会员数量,而是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会员加入我们的行列。
中国商人:就异地商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哪些问题是商会自己可以不断改善的?哪些是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的?
张荣明:异地商会的会员,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都是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有今天的成绩。而商会的成立使我们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以组团的力量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改善商会的管理制度,优化商会会员间的资源配置都是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来完成,但是对于外界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政府给予的支持。我们每个企业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如今国家政策法规越来越完善,这本身就是对于我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最好的支持。其次,商会的一大职责就是联系京苏两地,密切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沟通的,无论是苏州还是北京,两地政府对于我们不断的支持,才能有商会今天欣欣向荣的景象。离开了党和政府,别说商会和企业,就连我们个人都难以生存,所以真的是感谢党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