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是商会的核心价值——对话广东省潮商会秘书长范思
2012-06-26葛建华
文/葛建华
中国商人:首先祝贺您入选2011-2012年度“中国异地商会秘书长传媒影响力500强排行榜”,对于此次入选,您本人有何感想?
范思斌:此次入选“中国异地商会秘书长传媒影响力500强排行榜”,并名列36位,感到很意外。同时也感谢《中国商人》杂志社对广东省潮商会及我个人的关注和支持。作为秘书长个人名次排位,我不在意,也代表不了商会的整体公众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中国商人:对于您本人的传媒影响力成绩单,你觉得其中的各项数据是否能全面反映你本人的实际情况?
范思斌:贵刊辛苦了,搜集了一万多家商会,并进行评选,有一定的统计意义,既然叫做传媒影响力,当然是侧重传媒这个方面,但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商会或某个人的实际影响力。
中国商人:就商会秘书长个人在传媒影响力方面的评价,你认为在以后的类似评选中是否有必要增加新的评选指标?
范思斌:这个问题我没研究过,你们作为传媒专业人士比我更有发言权。
中国商人:在商会秘书长对外的公共关系沟通和形象传播方面,你本人还有哪些未被传媒注意到的想法或者做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范思斌:到底我们商会的想法或做法传媒已经了解了多少,我也不清楚,但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已经在商会刊物上有报道。
广东省潮商会于2006年成立,商会发展至今已经有较好的基础。秘书处一直以服务好会员企业为首任,整合资源,积极搭建经济合作平台,如“广东潮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宏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潮商会有限公司”在商会的牵线搭桥下相继成立,为会员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渠道以及共同发展提供了合作的载体。作为商会秘书长,对商会的发展要有设计规划,对商会的管理要有协调驾驭能力,协调好各项工作,做出实际成绩,让会员企业得到提升和增值。
中国商人:近年来,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对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远,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你认为商会秘书长可以通过哪些自身努力,间接扩大商会的传媒和公众影响力?
范思斌:通过报刊、博客、微博等媒体工具,对扩大商会影响力是很好的工具,但关键还是要为会员企业、为政府、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商会影响力的大小,离不开会长及商会的实力。秘书长是管理者,在得到各方面支持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必须有前瞻性、有计划、有方法、有协调及驾驭能力,才能让商会办得更有声有色。从我们商会来说,有个好会长,有好领导班子,有个好的工作团队,所以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商会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与各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参加各地政府招商引资活动,多次受各地政府邀请组团考察当地投资环境,为会员提供更多投资商机。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我一直热心慈善公益,在2011年广东“630扶贫募捐”活动,深圳市潮汕商会、北京潮人商会、广东省潮商会、上海潮汕商会同发起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汕头市慈善总会潮商公益基金,短时间内捐款达1.56亿元,用于发展家乡公益慈善事业,开展扶危济困、安老助残、助学助医以及赈灾等社会救助活动。
中国商人:您认为在共公关系沟通和公众形象建设方面,商会秘书长如何通过自身行为向社会传递商会的核心价值观?
范思斌:商会秘书长是商会的一个管理者,他的一举一动当然对商会的信誉、形象和品牌效应有较大的影响。我个人比较浅薄的认为,商会秘书长需做到“三心”:第一,事前热心。热心为商会企业做事,不违反原则的事,能帮的就要帮,答应的事要有答复。第二,事中平常心。人多了,一碗水端平不容易,要有平常心,冷静处事,才能把事情办好。第三,事后宽心。事情过去了,受表扬也好,受委屈也好,要释怀,别记在心头。总之,要让商会成员感到商会秘书长是信得过的人,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是一个能协助会长带领团队为商会做好事做实事的人。另外,学会换位思考,才能体谅别人,体现和谐。归根结底,就是要做好自己,只有自身的人格魅力产生了气场,才能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
中国商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异地商会的发展已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异地商会商会秘书长在凝聚会员、服务会员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工作跟商会成立初期有哪些比较大的区别?
范思斌:广东潮商会2005年开始筹备,当时政府还没放开允许组建异地商会等民间组织,筹备时的口号是:“交流—合作—服务—发展”,完全是出于把在广州的潮商组织起来,以便潮籍商人在生意场上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而2006年成立时口号就提升为“团结—诚信—发展—奉献”。90年代初期,商会主要是着重联谊服务、自律维权,现在在此基础上着重中介纽带、商会价值。
中国商人:异地商会在沟通各地政府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方面显示了它的活力和影响力,这已经为这些年来的经验所证实。在这方面工作中,您本人此前主要的贡献是什么?以后还将有哪些作为?
范思斌:最主要是配合会长做好商会工作,整合资源,搭建了五个工作平台,特别是经济发展平台,为中小会员企业排忧解难,打开会员合作发展的大门。积极参加各地政府的招商活动,为会员企业创造更多的投资商机,为政府招商牵线搭桥。
以后还会着重企业互动,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与社会资源形成合力,以此壮大商会,宣传商会,扩大影响。
中国商人:随着异地商会会员增多,规模持续扩大,异地商会内部成立市县级以下的分会,以及一些专业性、行业性协会似已成为一种趋势。你认为处理好异地总商会与各分会、专业协会之间日常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范思斌:商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有着一种其他团体难以代替的纽带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它与企业最紧密,对企业的情况许多方面比政府更了解。各市县级政府支持成立家乡商会的意愿自然增强,市县级以下的分会的成立将会有一个高潮,这样有利于企业家回报家乡。既然是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我们应该顺势而为。
我个人认为,市县级分会的存在,对总商会来说是一个区域性的细分,对总会的发展利多弊少。商会是一个松散型的社团组织,只有魅力,没有约束力,所以总商会与各分会、专业协会之间工作重点还是在于寻找共同的目标,形成合力,为企业、为商会、为家乡、为当地、为政府、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样发展下去,松散型的组织将会有凝聚力。
中国商人:就异地商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哪些问题是商会自己可以不断改善的?哪些是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的?
范思斌:商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组织机构的健全、商会文化的提高、商会服务水平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承接政府赋予职能的能力的提高等等都可以通过商会自身不断完善。
组织或参加海内外招商活动需要政府支持;在参政议政话事权上,适当增加商会企业家的名额,也需要政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