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皇族如何讨薪

2012-06-26赵炎

读者·原创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宗室皇族内务府

文 _ 赵炎

皇族是龙子龙孙,需要讨薪吗?秦始皇之前,当然不需要。商周采用的是食邑制,给子孙封个爵位,划一块地,自己去找吃的,没本事的话,那就挨饿,以至于天下诸侯小国林立。秦始皇吸取了教训,搞郡县制,儿孙们既不食邑,又不许担任官职,完全靠朝廷发薪水养活。秦朝短暂,始皇帝儿孙也不多,主动找有司去讨薪还不至于,之后的各个朝代就不好说了。

古代皇帝一般都有 三多 :一曰钱多;二曰老婆多;三曰子孙多。第一代、第二代皇帝还能做到基本上不让龙子龙孙受穷挨饿,反正生一个封一个,长大了出去就藩,天下之大,安排百八十人没问题。可是,这些龙子龙孙潜到各地,依然要跟他老子一样学 三多 的,个个又子孙绵延,数代之后,朝廷就头大了。

失落的讨薪路

龙子龙孙说到底也是肉体凡胎,没有饭吃,同样会挨饿,为了生存,就得讨薪。跟谁讨?要么跟皇帝讨,要么直接找内务府或当地政府。

跟皇帝讨薪,一般不容易——历代皇帝为防止宗室作乱,除非有圣旨,否则受封的藩王是不允许私自回京城的。给皇帝写折子讨薪是可以的,但得看这位皇帝跟你的血缘有多近,如果只凭同一个老祖宗,恐怕皇帝老儿多半不会理睬你。比如北宋,宋太宗是靠制造所谓宗室之祸上台的,他这一支下来的皇帝,似乎对宋太祖的子孙就不怎么待见,多代繁衍后,更是疏远。老三赵廷美一支的后裔,北宋的皇帝基本没把他们当皇族,讨薪?门也没有。

跟内务府或当地政府讨薪,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比如,唐代对皇族除了赐予一定数量的汤沐邑(收取赋税的私邑)、职分田(按官职品级分给官吏作为俸禄的土地)之外,还采取岁禄、月俸的方式赡养——

岁禄发米,月俸是补贴,发钱。如果是散居外地的皇族,就无权跟内务府讨薪。地方上也有政策,如某皇族子弟并非藩王近支或本身无爵位,那么,就意味着失去了享受皇俸资格,即便是讨薪,也只能去再次分割先祖财产,这是地方政府支持的,讨薪则不行。

不给钱就出租妻妾

宁肯高傲地哭,也不卑微地笑。这句流行语用来形容古代的皇族子弟倒也贴切。皇族,又称宗室,开国皇帝姓什么,他们就姓什么,身上流淌着皇家血脉,有身份、有面子,高傲一些很正常,但一旦受穷,变得卑微了,让他们去当自耕农,他们也是不乐意的。讨薪不成,谋反不敢,那怎么办?他们有办法:朝廷不给钱,他们就不要脸,变着法儿给朝廷丢脸,看你给不给。

像刘备这种皇族子弟,若是换在强盛的汉武帝时期,当街卖鞋,肯定给老刘家丢人了。稀奇的是,汉代确实发生过类似案例。如武帝戾太子刘据的小儿子封在广南,其子孙延至汉元帝时,不少已经散落民间,得不到朝廷的赡养,他们为求生计,只好做些小买卖。汉元帝的老师萧望之得到地方官的汇报,就给汉元帝说:皇族以帝姓见尊重,如果不加以优待,老百姓恐怕会讥笑陛下您不亲厚的。汉元帝遂醒悟,命令地方妥为安置,先后两次拨专款增加皇族薪水。

话说回来,皇族子弟做生意,靠劳动吃饭,其实并不丢人,宋代的一些皇族讨薪不成做下的事情,才真正是丢尽了皇家的脸面。《续资治通鉴长编·哲宗卷》里说,江南许多皇族,因为得不到俸禄,为了过日子,就把妾租给别人以获利,甚至还有直接把妻也一并租出去的。由于他们有皇族身份,求租者倒不乏名流。对那些名流来说,人世间最开心的事儿,也不过如此!可对赵宋皇家而言,绝对是把脸给丢尽了。不给钱,就不给长脸。这办法在北宋果然有效,朝廷为防止这种丢脸丑行滋长,只得想方设法筹钱,解决宗室成员的薪水问题。宋哲宗曾多次下旨,要求各地秘查宗室出租妻妾者,一经发现,必须立刻严惩所租之 邪辟 ,同时善待宗室,叙禄从优,服装、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马料、纸笔等等,该恩赏的,全部到位。由于宋哲宗做得比较彻底,直至南宋,此类丢脸的事儿再未出现过。

猜你喜欢

宗室皇族内务府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宋代皇族作家群的“小家”气象及其成因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乾隆初期对皇族内部斗争的处理
玄宗朝节度使封王的主要原因
浅析《廿二史札记》中涉及的“陈朝宗室”
《乾隆皇帝的荷包》
写在娜美上场之前,那些想说的话——一起加油,兄弟!
晚清内务府怎样“啃”皇家
金代宗室的礼仪行为方式与民族融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