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育•未来
2012-06-24姚明
我出生在1980年,一个与生俱来的称谓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那就是—“独生子”,此后又出现了“小皇帝”“80后”“90后”以及各种“二代”……这些称谓或多或少带有消极的意味。但我的观点是,积极和消极就像阴阳两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单方面的判断都不完整。
不能因为有人上体育课崴脚找学校索赔,就说我们弱不禁风,因为有更多的年轻人在运动场上奋勇拼搏;不能因为有人在微博上炫富,就说我们虚荣,因为社会上有更多的年轻人在努力工作,凭借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不能因为有人在公交车上拒绝给老人让座就说我们冷漠,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已经或正在投身到社会公益的洪流中去,从抢险救灾到保护动物,从关爱他人到志愿服务……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我庆幸,自己是一名青年,这意味着我还有机会,还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失败了,我还可以重新再来。
青年应该是富有朝气的一群人,我们都在追寻理想,渴望成功。虽然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如何迈向成功却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课题。坦白地讲,我个人的运动生涯不算十分成功,但至少有几点感受可以和大家分享。
人生目标
成功需要清晰的人生目标。我认为应该将人生的大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分解成几个不太好高骛远的小目标,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我在退役仪式上特别感谢了两个人,他们是王治郅和奥尼尔。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才获得了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我从1995年开始专业训练的那一天起,目标就是成为像大郅一样优秀的运动员。当我加入NBA的时候,目标是奥尼尔,我曾送给奥尼尔一张贺卡,上面写着:“感谢你的鼓励,你是我景仰的人。我的目标是:和你一样棒。”从此以后,我每天都非常努力,努力去迎接每一次的训练和比赛,几年下来,在追赶的同时,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有了目标,更要努力去实现它。我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客观上讲有年龄的优势,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没有什么捷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珍惜每一天的时间。
团队合作
成功需要团队合作,换句话讲,需要通过团队的成功实现个人的价值。过五关斩六将、单骑救主……这些事情在电影、游戏或体育比赛的某些特定时间或许可能,但在现实社会中几乎不可能。现实当中的成功,往往都是团队的成功,而每个成功个人的背后,往往都有一支优秀团队的支撑。
也许,你的天赋很高,甚至在某个时段决定了团队目标能否实现。当顺利的时候,大家自然而然会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此时即使有一些矛盾、摩擦,也无关紧要。但是在逆境时情况就不一样了。作为团队的核心力量,需要“站出来”承担责任的勇气,更需要理性的自我反省,团结大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相信人的能力各有不同,但每个人总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不能因为自己有天赋就忽略了团队中别人的存在,也不能因为自己的能力一般就不再坚持自己的理想。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在团队中获得自己合适的位置,并最终帮助大家一起获得胜利。
教育的力量
青年人的成功需要发挥教育的力量。我所说的教育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培养三好学生、高考状元、奥数英雄,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具体讲,就是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青年人不断学习、自我发展;另一方面要为青年人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想象、尝试、创新,甚至是犯错误。唯有如此,青年人才能真正担当起社会发展的责任。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我们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尤其是我。正因为如此,我在退役之后选择进入大学校园,重新拿起课本。坦率地讲,第一节数学课我完全没有听懂,只是唤醒了十几年前关于数学课的一些模糊记忆。但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只要每天都能提高一点,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况且,读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状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简单地把读书和有用没用挂钩,和冷门热门挂钩,读书应该和兴趣、境界挂钩。借此机会,我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终生学习的行列中来,毕竟,“知识就是力量”。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这句老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不怕失败,二是要总结经验。如果在年轻的时候犯些错,那至少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总结,并且把得到的经验运用到一生中去。
我在NBA职业生涯中总共出手了6408次,总共投进了3362个球,这就意味着,我失手了3046次。还有,我总共失误1304次。我犯的这些错误,也构成我职业生涯的一大部分,如果没有这4000多次错误,我也成不了今天的我。我的这个例子可能有些片面,因为NBA毕竟对我比较宽容,允许我犯了如此多的错误,而对于许多球员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或许只犯了几次甚至一次错误,就失去了在NBA延续职业生涯的机会。这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许多青年人主观上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挑战自己,并且具备犯错误的勇气,但他们之所以害怕犯错误,是因为犯错误的成本太高。犯一次错误往往就失去了改正的机会,甚至影响前途。借此机会,我希望社会各界对青年人宽容一些,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使青年人获得更加有利的成长空间,社会才更具活力。
文化差异
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走出国门,或求学或创业,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就意味着很多人都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文化差异自然就摆在了每个人面前。其实即使在中国,不同地域也存在文化差异,我有时甚至认为北京和上海之间的文化差异不比中国和美国之间小,这就意味着谁都不得不面对跨文化沟通。
仅就我的经验而言,要克服文化差异首先要找到文化切入口,也就是文化共同点。虽然各种文化背景不同,但许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比如友善的态度,诚信的品德,对于家庭的责任和对于事业的执著追求……只要把握好这些共同点,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去与人交往,文化差异就显得不那么棘手了。
还有就是个人道德和情操的养成。我的经验告诉我,在道德素养高的人群中间文化差异显得微乎其微,只要做好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开放的心态,环境的影响也就不十分重要了。人生百年,能有机会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里增加体验,吸收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文化财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想,有了这种态度,容忍暂时的不认同,甚至融入不同的文化,也就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了。
朋友们,“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希望属于青年,更属于有志青年。
为了明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