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苹果,两床棉被
2012-06-24梁阁亭
梁阁亭
“像等待一场天籁的洗礼,我们众里寻你,爱是唯一的指引;像等待一场天下的共鸣,我们众里寻你,用爱的声音,一呼百应。”2012年1月16日下午,伴随着童声清唱《众里寻你》,“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卫视大剧院拉开序幕。获奖的“白菜爸爸”石青华曾接受过不少人帮助,一只红苹果和两床棉被让他至今难忘。过去几年时间里,他累计收留了300多名孤儿。颁奖嘉宾、“嫣然天使”基金创始人李亚鹏说:“我在台下一直流泪,石校长把当年得到的红苹果化成了无数红苹果,给了更多的孩子,他真了不起……我们嫣然天使也会持续帮助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
1997年年底的一天,在安徽省金寨县某丝织品公司工作的石青华,和往常一样匆忙离开单位回家吃午饭。饭后,妻子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在厨房洗碗。石青华则抱着两岁多的儿子石瑞嬉闹。下午一点五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伴随一股滚滚热浪从邻家奔涌而来。巨大的爆炸声过后,闻讯赶来的街坊救出血肉模糊的石家三口,并火速送往医院抢救。事后,石青华才知道,邻居家将制作烟花爆竹的火药非法储存在家引发了爆炸。大祸从天而降,石青华一家三口都受了伤。石青华最轻,只烧伤了手,治愈后如同常人,手上的伤疤不是十分明显;妻子王平被彻底毁容,她的面部烧伤面积达90%以上,肌肉没有表皮,凹凸不平,被红色薄膜状表皮所覆盖。当时只有一岁半的儿子石瑞,也是全身大面积烧伤。
石青华背着妻子、抱着孩子到北京求医。然而,由于妻子烧伤严重,两次手术后,石青华已将家里的积蓄连同亲戚朋友的资助全部用尽,无奈开始流浪。走出医院大门,石青华感觉到寒意逼人,内心也荒凉凄楚。望着眼前来往穿梭的车辆和人流,石青华平生第一次感到莫名的恐惧,他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将是哪里。天擦黑时,石青华背起妻儿,沿着马路漫无目的地向前走。正走着,忽然前面跳出一个衣着单薄的流浪儿童,手里举着一个不知从哪儿讨到的苹果:“叔叔,苹果,让弟弟吃。”望着这个苹果,石青华的眼睛湿润了。
继续往前走。石青华找到了一处正在拆除的旧房子,一家三口蜷缩着坐下,伤痛缠身的儿子哭闹着。一位过路的老人停下脚步询问,得知他们的不幸遭遇,老人回家取来两床褥子给他们御寒,给了些吃的东西和一些钱。临走前,老人说:“孩子,不要放弃,黑夜过去,太阳就会升起。有阳光的地方就有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老人是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那一刻,石青华热泪滚滚,一种力量融入了他的血脉,一种温暖输送到他的内心。一家人在破房子中挨过了第一个寒夜。第二天一大早,早起的石青华看到,东边一轮红彤彤的新日划破黑暗,正冉冉升起,他暗暗地握紧自己的双手,告诉自己:坚强的男人是座大山,伟岸,坚实!
几个月后,一家媒体报道了这不幸却依然不离不弃的一家,引起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关注。在慈善总会的帮助下,石青华一家结束了流浪生活,并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住院8个多月进行了恢复性治疗。在妻儿住院治疗的这段时间里,石青华没有停下自己的奋斗脚步,他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卖蔬菜、卖水果、卖猪肉、在建筑工地打工。只要是能找到的工作机会,他一个都不放过。身体疲惫不堪时,他会想起老人的那句话,想起那天早上的红太阳,想起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他又一次挺直了腰,不让命运将自己压垮。
一次,中华慈善总会的阎明复会长赠送给石青华一本书,讲的是阎会长的父亲阎宝航在抗战时期收养流浪儿童的故事。石青华夫妇很受启发:“有一天,我们一定要回报社会给我们的爱。”石青华说到做到,他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仍然在大街上、高架桥下栖身游荡的7个流浪孩子,把他们带在自己身边。最初的日子是艰苦的,石青华一家和7个孩子一起挤在一个四合院的破平房里,依靠石青华打工维持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去,石青华被越来越多的流浪孩子知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了这个“石爸爸”的身边。
2004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石青华创立了光爱之家,专门收留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儿、孤残儿童、特困儿童,实行全免费寄宿制。孩子从最初的几个到后来的300多个,石青华压力越来越大。交不起房租,孩子跟着他换了一处又一处地方,没钱没饭吃,他去菜场捡菜叶,孩子们亲热地叫石青华“白菜爸爸”,因为他们的伙食基本只有白菜。而石青华呢,白菜都吃不上。但他还是坚持着,从没想过要放弃。
“当年,那个流浪儿童给我的既是一个苹果,也是一颗爱的种子;那位老人给我的是两床棉被,也是人间的温情与良善。我相信:有阳光的地方就有爱。”,接受采访,“白菜爸爸”石青华有感而发。
崔嵘摘自《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