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英国新经典出版社总经理黄永军伦敦书展纪实——英国新经典出版社总经理黄永军伦敦书展纪实
2012-06-23武宁
文/武宁
英国新经典出版社与中国新世界出版社关于赵启正的《跨国对话:公共外交的智慧》签约仪式现场
新锐人物推荐词:
在2012年伦敦国际书展上,有五本旨在介绍中国改革与发展成就的图书,其中有四本是由黄永军在英国的新经典出版社重磅推出的。
在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学,他走上讲坛,面向全球精英人士发表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成功之路的主题演讲。
黄永军的下一个计划,是在联合国的相关平台上,继续推广《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由于对十多亿人改革之路的着迷和狂热,黄永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文化走向全球的经典案例,而在这些案例的每一个环节,都产生了真正为全球主流社会所认同的国际影响力。
民营书商亮相伦敦书展受追捧
4月18日晚上,正在英国参加伦敦书展的黄永军不断收到来自中国的手机短信:
“祝贺你,伦敦书展是你的舞台!”这是一位出版界同行的祝贺。
“请接受我——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感谢!”这是一个忘年交,一个老干部的心声。
“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你做得好。”这是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由衷感慨。
原来,这天晚上7点钟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专题报道了伦敦书展的盛况。2012伦敦书展,中国担任主宾国。中国出版界人士对本次主宾国活动充满期待,一百八十多家出版商携一万多种图书参展,中国总共将举办三百多场活动,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把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一个从古到今的中国的演变过程,生动、细致、全面地展示出来,将中国文化的精粹传播到外国受众的心田。
打开《新闻联播》,播音员在报道中提到了本届书展最有影响力的五本书,其中有四本是黄永军的新经典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建设九十年》、《关注中国》、《中国道路》。
此刻,伦敦时间已过凌晨4点,黄永军还没有休息,书展虽然结束了,但还有许多后期工作不能怠慢,朋友们的短信,使他一扫脸上的疲惫,露出灿烂的笑容。
其实,这几天黄永军的活动排得满满的,而且每一场活动都马虎不得,有许多繁琐的细节,有无数困难与麻烦,都得他来亲自处理,所以,他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日夜开着,而他也几乎没有喘息的时候,困了,就伏在桌子边眯一会儿,饿了,就啃口冷面包。
本次书展,全国180家书商有300场活动,而黄永军一个民营的小公司,居然有15场,而且每一场都是重头戏。为了扩大图书的影响力,他邀请的都是一些重量级人物,而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小小的民营书商。所以,黄永军要发动各种人脉关系,需要反复给对方讲他的出版理念,讲图书的出版价值,用真情打动对方以换取支持。十几场活动集中在短短几天,时间上不能冲突,这就需要黄永军精心安排,即使是一篇讲演稿,他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都和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为了准备这次展会,黄永军提前两个月就来到了伦敦。在此期间,他不知道遇到了多少困难,但黄永军是个执着的人,认准的目标十头牛也拉不回来。比如布展,黄永军的方案是突出他图书的主题:“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但在报给组委会审查时,却迟迟不得通过,组委会的意见是有点太政治化,太意识形态化,让他还是低调行事。但黄永军没有妥协,他据理力争:“我是一个民营出版人,我的出版活动都是我个人出资,你们不是主张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吗?为什么不让我宣传我自己的书呢?”
负责审批布展方案的组委会官员为他的执着所感动,也为他的据理力争所折服,终于点了点头:“那就照你的方案做吧,还没有见过你这么认真的中国人。”
方案批了,但时间不等人,离书展开幕仅剩三天了。多数的参展商两个月前就通过了装修方案,开始做布展的准备工作,所以他们的工作可以从容不迫,而黄永军却只能采取非常行动。
他找来了德国一家最精良的装修公司,亲自监工,只用三天就装修完毕。展台布置得庄重、热烈、大方,黄永军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黄永军为了拓展他的出版业务,常年奔波在欧美各地,老外经常会问他一个问题:“你作为一个民营书商,为什么要出为中国共产党唱赞歌的书呢?”别说老外,就是国内的许多出版界同行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没有过黄永军那样坎坷的经历,要理解他的确很难。黄永军是在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进入出版业的,白手起家,很快就创造出自己的图书品牌,在强手如林的图书市场站稳了脚跟。他的创业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了这巨变的历史。黄永军认为,他之所以能够白手起家成功创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有魄力、有智慧的党。
2007年,国家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已经在国内出版界颇有声誉的黄永军,感觉到一个历史的机遇来临了,他不能错过!就这样,2008年,他在英国伦敦注册了新经典出版社,从而成为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在国外开办出版社的第一人。
黄永军给新经典出版社一个明确的定位: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主流文化,向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黄永军在本届伦敦书展推出的重头书,都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题材图书的代表作:《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中央党校数位党史研究专家和学者撰写的这本书,围绕国内外读者共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15个重大问题,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5个谜底,并对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做了深刻的剖析,对海外的朋友们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本生动而切实的书。2011年,黄永军推出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在法兰克福书展引起巨大反响,在本届伦敦书展,黄永军又推出了多语种版本,是为了让更多国家的朋友们跨越语言障碍,分享这种阅读体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个东方大国,了解中国发展的火车头——中国共产党。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建设90年》
《关注中国:41位驻华官员谈中国共产党》
黄永军在伦敦伯爵宫举行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多语种版本新书首发式上演讲。
党建学术著作《中国共产党建设90年》英文版以90年为时间跨度,评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先进理论指导下,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方面所进行的富有成效的建设成就。该书将中国共产党90年党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相联系,围绕“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这一主题,组织史料、归纳概括,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阐明了党建大业的“实践与创新史”。黄永军在首发式致辞中说:“要了解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这个角度切入,正是西方了解中国的方向。所以,继成功在海外推出《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图书后,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再次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的主流声音。”
《关注中国》呈现了41位国际组织驻华官员与外国驻华使节眼中的中国与中国共产党。他们以其新鲜而独特的视角,广泛的话题和客观的观点回答了本书的核心问题——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90年历程,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执政方略。黄永军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共产党在西方世界中仍然充满神秘感,而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就必然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这就是公司买下这本书的版权的最大原因。他同时也十分看好该书的市场价值。
《中国道路》一书面向海外主流和精英人群,介绍了中国一流的经济学家近年来对中国经济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从多角度透视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道路》的发布是对《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次解读之后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通过中国一流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观察和思考,以一种世界通行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传达一个客观的中国形象,一个真正的中国声音。
这一本本沉甸甸的书籍,每一页、每一行都浸透了黄永军的心血和汗水,也浸透了他的一颗爱党爱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激情演讲震撼牛津学子
书展结束后,黄永军接到了牛津大学的邀请,要他去讲讲为什么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图书。面对着一张张西方面孔,黄永军很激动,他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但他有他的真诚,有他活生生的见证:“为什么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系列图书能够得到西方读者欢迎呢?我想主要是因为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的一举一动,再不是一国一族的事情,而是全球的事情,和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关系。那么要了解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的任何一个政党,而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产生和成长的一个政治团体,它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它的8000万党员荟萃了中国最优秀的分子,它在90年的历程中积累了动员群众、执政为民的丰富的经验,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中共都是主导中国现在和未来的最重要力量。”
“全世界有那么多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只有中国发展的最快,正是因为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立足中国实际,创造了一种适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政治模式,而不是像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纵观整个第三世界,找不到一个通过西方政治模式而能够有效地消除腐败并实现现代化的例子,而采用西方政治模式导致了动乱甚至内战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解开中国共产党之谜,就能解开中国模式之谜,而理解中国模式,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多样化的世界,找到我们未来的方向。”
“如果我们的书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和世界,那就是我们作为出版人的最大幸福!”黄永军对在座的牛津学生们说道。
在热烈的掌声中,黄永军感到所有的疲惫、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