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债危机的起因解决途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2-06-18王璐李梦洁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王璐 李梦洁

[摘 要]表面看,欧债危机是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希腊等欧元区国家为防止经济衰退而出台一系列宽松政策导致政府大规模举债所引发的,但其根本原因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制度设计缺陷、欧洲经济发展模式失败及高福利政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短期内可通过欧洲央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援助来缓解危机紧张局势,但长期看只有削减财政赤字和推动本国经济增长才是摆脱危机困境的有效途径。我国应高度重视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福利制度模式等,以期真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欧债危机;欧洲经济一体化;福利制度模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3000000

一、欧债危机的起因分析

(一)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有效抵御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衰退,欧元区各国相继出台一系列财政刺激方案。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欧元区经济复苏,但却只是经济增长的权宜之计。从本质上说,只是通过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膨胀和杠杆化将私人部门债务转化为政府部门债务,而一些本身经济增长缓慢的欧元区国家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却又因此严重恶化。特别是过于宽松的财政政策导致了大规模举债,致使欧洲一些本来就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国家很快发生了债务危机。比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猪五国”,其国债、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迅速攀升,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2009年11月希腊政府换届,新政府将财政赤字由6%上调至12.7%,这就与《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上限3%相去甚远。消息一经披露,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普、标准普尔与穆迪相继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欧债危机从此正式拉开序幕。

(二)欧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1迸分蘧济一体化制度设计的缺陷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在给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欧元区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在欧元区域内,各国施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货币主权分属于欧洲央行,而财政主权却由欧盟各成员国自己掌握。因此,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因目标不一致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极大,两个主体的执行效率也均受到影响,这就形成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最大软肋。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时往往要权衡各方利益,因此在应对危机时经常出现时滞现象,调整力度也不到位。在货币政策滞后的情况下,欧元区各国只能更多地依靠财政政策,试图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缓解危机和防止经济衰退。然而,大量举债造成政府赤字也会越来越严重。虽然《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上限为60%,但由于欧盟存在监管缺陷,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所以各国并不在意违反此公约,长此以往危机的爆发也就在所难免。

2迸分蘧济发展模式的失败

欧洲发达国家从政府到民间近百年来所形成的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欧洲各国大量举债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数据显示,除西班牙和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欧猪五国”在1980年~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必然导致巨额的政府财政赤字[1]。消费至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致使国内储蓄长期不足,只能依靠举债来维持平衡。寅吃卯粮的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短期内尚可维持,但在长期却是不可持续的,危机的爆发只是迟早的问题。

3迸分薷鞴经济增长动力长期不足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欧洲经济开始衰落。各国的传统竞争力受到削弱,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国际资本纷纷涌向新兴经济体,而国际投资者对欧洲的投资兴趣也日益下降。一方面,欧洲国家传统的技术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欧洲人口老龄化以及出生率低的问题也一直困扰欧盟国家,致使劳动力萎缩现象严重。在此种情况下,欧洲经济长期低迷,而经济增长率低于债务利息又使国家税收来源减少,加剧了财政的负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欧债危机。表1为世界银行经济增长展望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欧元区一直处于偏低水平。

4备吒@政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目前,已发生债务问题比较严重的这些欧洲国家都普遍实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保险替代率为例,英国的养老保险替代率仅为30%,而希腊的养老保险替代率竟然高达95%。这些国家执政者因选举需要,都不敢对社会福利体制进行彻底改革,致使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长期维持。例如,德国美国每年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为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过重负担。然而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同时,债务问题国家的生产力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落后于福利增长,造成了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

二、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危机的短期救急政策

自从欧盟经济一体化之后,在欧元区国家内部相互持有债券的规模就非常巨大,尤其是居于欧元区核心的德法两国更是其他国家债券的主要持有者。因此,一旦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债务违约,都将会对欧盟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并在欧洲金融市场造成连锁反应[2]。如表2所示。所以,近期内欧盟依然会竭尽所能对债务问题国家进行救助,避免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2010年5月底,欧元区国家决定对希腊进行救助。这是所谓的第一轮救助,救助金额为1100亿欧元。2011年7月21日欧元区17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特别峰会,欧元区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对希腊实施第二轮紧急救助方案。其中,救助贷款额度为1090亿欧元,贷款利率大约为3.5%,贷款期限将从原来的7年半延长到至少15年。此外,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私营部门都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第二轮救助,未来三年将为救助希腊净出资370亿欧元。而且欧洲央行也表示,包括欧洲央行、美联储、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在内的五大银行,都会为欧洲银行业注入美元流动性。同时,美国也表示将会与欧盟深化合作,以期待欧债危机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纵观各方对欧洲债务问题国家的救助,可知他们都在试图找到解决欧债危机的有效途径。然而,这些经济救助只能解决债务的流动性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外界都是在保全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在不超过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对债务问题国进行援助。短期内,或许可以起到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的作用;但是在长期,要想彻底地解决欧债危机问题,必须从这些债务问题国自身做起,积极从危机源头进行改善,这样才能真正看见欧债危机的曙光。

(二)危机的根本解决措施

1备ㄖ措施——“节流”

国际清算银行货币和经济部门负责人Stephen Cecchetti表示,欧元区国家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无法解决主权债务危机,因为这不是一个货币问题,额外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帮助,必须注重削减赤字。

表3为2011年欧元区各国施行的削减赤字等财政计划,由这些紧缩方案可以看出各债务问题国家已充分意识到:要想解决危机,“节流”不可不为之。目前,削减赤字的紧缩方案已经成为必要措施,这些方案包括:撤销一些没有必要的行政机构、对高收入人群增税、提高退休年龄等。但是,一向习惯于高福利制度的欧洲人一时却很难接受,例如爱尔兰总理已成为欧元区第一个因债务危机下台的政府领导人,同时西班牙、希腊也均在反对党压力下提前进行大选,意大利内阁也分歧严重。因此,当前还要防止欧债危机演变成为政权危机的可能性,比如在应对危机的同时须把财政紧缩、减少福利的力度保持在民众可接受的范围内,以防止人们抵触心理过于强烈,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2焙诵拇胧——“开源”

紧缩财政、削减赤字对于应对危机来说十分重要,但紧缩的力度终归有限,还必须考虑民众的接受能力。因此,“节流”只是辅助,“开源”才是关键,即经济增长是解决危机的核心所在。包括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以及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内的一些专家均认为,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革新措施不是紧缩财政,而是刺激增长。

其实,欧洲经济的长期低迷也是这次欧债危机的内因之一。目前,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已陷入经济负增长、高失业率、经常账户入不敷出的境况,借助外力根本不可能彻底走出危机。因此,需要走出一条不依赖财政和货币等需求刺激、甚至在一定需求紧缩的环境下,借助制度变革和生产率提高的“类德国模式”的增长之路[3]。德国一直是欧洲经济区中的主力国,“类德国模式”增长将可能成为其他欧洲国家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缺乏明确经济增长点和强劲需求的环境中,这条增长道路的实施将是一个令欧债危机不再困扰欧洲经济区的有效方法。比如,德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欧盟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工业制造业占GDP的29%,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即使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德国也不是一味依靠扩张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而是通过政府补助刺激消费,着眼于维稳实体经济、保证就业。再观其他债务问题国家,均存在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的问题。例如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的希腊经济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这些产业过分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还有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的葡萄牙经济,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所以,“类德国模式”的经济增长对于从根源上解决欧债危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同时,促进债务问题国家经济有效增长的另一途径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需要依靠创新来实现。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永动机。所以对于经济低迷的欧洲国家来说,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掌握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欧债危机的关键时刻,促进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增长将成为一国摆脱危机困境的重中之重。为此,欧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工作思路——利用科技创新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战胜危机。例如2010年1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提案,规划为期7年,预计耗资约800亿欧元,这一提案公之于世显然具有特殊意义。

(三)欧洲经济体的深度一体化

除了短期救急援助和核心解决措施之外,欧债危机还有一个可能的走势即欧洲经济体的深度一体化,这也将有助于欧债危机的解决。目前欧债危机种种恶化的迹象都表明,欧元区经济已经遭遇到投资的信心危机的挑战。不管是出于何方利益考虑,“希腊离开”或者是“欧元区解体”都是所有人最不愿听到的最坏方案。因此,欧洲经济体的深度一体化就成了必然趋势。对此,欧元区应该进一步形成更为紧密的财政和政治联盟,以一致的声音对待外界。

自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后欧盟正式成立开始,欧盟国家已经一起走过了20年时间。但欧盟内部还存在着很多阶段性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欧洲各国的深度一体化,使经济政治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整合。比如,未来深度的一体化整合将可能干预一国的财政和经济制度,加强欧盟委员会的监督和行动权力则会使成员国牺牲行使部分主权的权力。其实早在2001年,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说,“欧元将迫使我们采取全新的经济政策工具,现在这个提议在政策上完全不可能被接受,但在某一天将会发生一场危机,那时新的政策工具将被创立。”[4]从目前欧元区发展历程看,如果每一次危机都将一体化进程向前推进一步,那么欧债危机可能正是一个时点,它能促使欧盟进行制度的完善,督促欧盟各国财政政策走向统一。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一)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的联系与日俱增。作为中国极为重要的经贸伙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在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三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如表4所示)。因此,欧盟经济状况和中国经济息息相关。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不管是消费信心还是实际消费量等方面,欧洲经济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由于欧洲的消费市场对中国经济极为重要,因此对欧洲需求的直接冲击也会影响中国经济,如使中国的对外经济丧失一大动力。

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表明,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原材料和能源企业的生产、投资和利润,从而造成全球股市的价格下跌,这又将会增加对经济衰退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5]。因此,这里将从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3个渠道来分析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欧盟消费市场的疲弱将继续降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利于中国对欧出口。例如,由于欧洲订单减少,广东外贸出口三季度增幅明显下降,10月份出口总值是730.7亿美元,与9月相比下降了8.7%。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对欧出口还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入,欧洲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减少中国产品对本地产业的冲击,与中国贸易摩擦不断。

欧债危机对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目前,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已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因此欧债危机的加剧将使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也不可避免地会因风险而波动震荡。平均来说,欧美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国际铜价下降6个百分点,原油价格下降4个百分点,我国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因此剧烈波动,作为一个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国家,这对于我国经济影响重大。

欧债危机对我国投资者信心的影响。随着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和全球股市低迷,我国投资者信心也严重受挫。例如,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布的2011年8月中国投资者信心指数为42.82,环比下降8.27%,显示了投资者信心程度的持续走弱。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对此,我们应该直面危机,在国际大环境不景气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本国经济,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投资者恢复信心,增加投资以使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倍耘氛危机的救助要理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不断蔓延恶化的欧债危机,作为重要经济体的中国也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2011年9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一直关注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出现困难时,我们多次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继续加大对欧洲的投资。据统计,中国购买欧洲主权国家的资产可能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的规模。同时在今年外汇储备的增加量中,估计有20%左右是欧元的资产[6]。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于援助解决欧债危机态度是积极的。然而,在履行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大国责任的同时,我们对于“中国热”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欧债危机的援助要量力而为,不可超过自身限度,比如对于中国的外汇储备,我们可以适量购买欧洲国债,以此来援助欧洲债务问题国家。但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分散化风险的原则,尽量投资多样化,要做到理性援助。

2备叨戎厥又泄的地方债务问题。截至2010年底,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此数据一出立刻引起了业界专家和海内外媒体对地方债务安全风险、庞大规模以及偿还能力等诸多问题的广泛关注。其实自从1997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年增长,如1998年和2009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61.92%;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18.86%,但增速下降43.06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

图1 1997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性

债务余额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1年第35号(总第104号)

面对中国近年来逐年增长的地方债务,我们应从欧债危机中吸取教训、未雨绸缪,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当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在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基础上也存在一些相应问题。例如在债务举借、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风险隐患,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如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妥善处理存量债务,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3碧岣咦灾鞔葱履芰Γ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欧洲各国经济增长缓慢、动力不足是这次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我们从欧债危机的教训中充分意识到经济发展对于一国的重要性,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更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各种经济问题的最佳良方。其中,增强一国在世界强国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由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可知,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是一国经济高效发展的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从创新的本质可以看出,我们应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技术创新向生产力的转化及扩散,将自主创新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培养创新型人才,保证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4被极探索适合我国的福利制度模式。一向以高福利著称的欧洲国家遭遇欧债危机,而备受人们欢迎的高福利却成危机的幕后推手,这不得不引发世界各国对于福利制度的反思。面对欧洲各国为应对危机纷纷推行的“去福利化”,我国在福利制度改革问题上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期十分严峻,养老金制度改革应该未雨绸缪,应该把这次的欧债危机当成一次重要警示,同时也是一次方向校准。显然,一味模仿是不可取的,应该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福利制度,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摸索出适合中国自己特色的福利制度。比如,在教育、医疗、养老多方面进行改革,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方向,以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为量化指标,走一条专业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福利改革道路。

参考文献:

[1]李长安.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启示[N].上海证券报,20110919.

[2]漆 鑫,庞亚军.欧债危机的根源、前景与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2011,(10).

[3]陈道富.欧债危机的进展、判断和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11,(11).

[4]唐 烨.欧债危机中,中国应该出什么牌[N].解放日报,20111008.

[5]贺 军.欧债危机的演化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银行家,2011,(10).

[6]谈佳隆.中国外储拯救欧债危机[J].中国经济周刊,2011,(16).

责任编辑: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