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培养财务外包人才模式的思考

2012-06-16

科技视界 2012年28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财务

庄 严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在全球资源自由流动的今天,财务外包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财务会计外包(Financial Accounting Outsourcing,FAO)是继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后日益兴起的另一种业务流程外包,正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热点。财务会计外包是指企业将财务会计职能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来完成,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财务会计外包的主要内容包括应付帐(包括出差与开支)、应收帐、记账、总分类帐、税务管理、金库与现金管理、管理会计、电子支付(比如信用卡或自动票据交换所)、“暂记”帐户余额的核对、收益分析、预备资产清单、风险分析、以及其它财务与会计相关业务等。

1 财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财务会计外包从她产生的那天开始发展到今天,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容易分离的部分财务工作外包给财务外包承包商,目的在于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第二个阶段是财务外包承包商自身素质的提高,承接业务范围的扩大,包括成本管理、税务筹划、财务分析等高层次的财务工作,目的在于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决策水平;第三个阶段是财务外包承包商凭借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进入整合重组,促使企业组织结构更科学合理,运营更顺畅,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最近的这几年,随着世界各大公司对财务外包业务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是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将自己的财务业务进行外包,如BP(英国石油)公司、飞利浦电子集团、新加坡航空、联合利华、微软等,都是通过对财务业务的外包实现了降低成本,经营主业得以突出,核心竞争力和决策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目标,财务外包获得了迅猛发展的机会,从而对财务外包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多的要求,培养财务外包人才就成了发展财务外包业务的关键步骤。

2 财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国内许多外包企业发现,在国内传统的学历教育和社会许多培训机构培养出的财务人才与企业所期望的人才素质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学生普遍缺少项目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高职院校财务专业的学生要发挥作用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进行财务流程再造,如财务外包大量工作可通过分工细化为高职学生提供适用岗位;二是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用化,按企业的岗位要求培养实用人才。虽然目前企业和学校对此都已有认识,但要达到完美的结合尚需时日。因此,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财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几方面的矛盾:一是企业分工不细,对学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高职生难以适应;二是高校的“共性”教育与企业的“个性”需求相矛盾;三是学校教师知财务理论而不知财务操作实务,学生所学知识缺少实用性和针对性。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对传统的财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3 财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

3.1 高职院校培养财务外包人才的职业能力定位

财务外包人才从在企业从事财务岗位的性质,以及胜任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三种人才:“综合性”人才、“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以及“业务操作型”人才[2]。“综合性”人才为高端人才,属于企业的战略决策者范畴,这类人才在高等教育进行理论培养之后,还需要长时间地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磨砺出来,所以不应包括在高职院校财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在培养“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以及“业务操作型”人才两个方面下功夫。前者处于财务外包业务的中高端,需要的技能是将“管理”与“技术”进行结合,既要具备管理素质,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懂得技术上的问题,如会做账、会记账、清楚会计流程、掌握会计工作方法等,据调查,国内财务外包企业对这类人才趋之若鹜;后者则处于财务外包业务的低端,主要承担一些单纯的会计工作,如出纳、费用会计、应收/应付会计等。高职院校对于培养这两类人才应定位清楚,不要好高骛远。

3.2 高职院校培养财务外包人才模式的设置

3.2.1 财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虑

高职院校培养财务外包人才应考虑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三个方面。从学科特点来看,复合型人才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从专业特点看,无论是“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还是“业务操作型”人才,都需要具备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在获得工作岗位时尽快进入角色;从社会需求看,随着国内外企业对财务外包的需求增多,大量财务外包业务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多。那么财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就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实训的加强。

3.2.2 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的改革

高职院校培养财务外包人才,需要在语言能力、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方面有所加强和突破,以应对国内外企业对财务外包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上,提供四大课程模块,支撑三个方面核心能力的培养。四大课程模块包括英语/日语的听说读写(分为Ⅰ、Ⅱ、Ⅲ级)、IT素养课程(理论和实务操作、办公软件)、财务类相关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法、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财务类实验实训课程(出纳实务实训、财务单项实训、财务综合实训、审计综合实训等)。语言能力和计算机知识可以通过增加课时、开设公选课、证书考级等手段进行,而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进行强化。如在确定校企合作项目后,校企双方可以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校企双方还可以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以及优质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等。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验实训课程模块中,应该采用等级递进的方式进行,逐步提高他们应对实务的操作水平。第一阶段为出纳实务实训,只是单纯的记账、做账,简单的会计处理,运用的是基础的、简单的财务知识,让他们对企业的会计实务有个初步的认识;第二阶段是财务单项实训,包括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实务实训等单项实训,需要学生掌握比较复杂的会计知识来处理企业的会计实务,这个阶段注重提高学生在实务操作方面的水平以及各方面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阶段是财务综合实训和审计综合实训,实训中分组演练,每个小组按照财务岗位设定角色(包括普通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实训结束后同样按照角色进行项目汇报,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全部会计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务问题,在扮演自己角色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管理学知识,全面地大幅提升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第三阶段的综合实训中,还可与“校企合作”相结合。企业不仅是合作者,而且还是裁判员。企业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如考核评价与企业录用提拔相结合、在合作企业进行实战演练,由企业资深员工打分评判等。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提高校企合作的成功率和持久性。

3.2.3 财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财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总结成“2+3+4”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解释为:两类特色公开课,三方面核心能力,四大课程模块。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财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图

4 结论

财务外包人才培养是财务外包业务长足、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于人才的培养举足轻重。高职院校通过上文所述的“2+3+4”模式培养财务外包人才,再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等方式,在语言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实务操作能力、计算机能力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财务外包公司输送“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和“业务操作型”人才,从而达到增强我国财务外包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为我国财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培养后备力量。

[1]朱冬琴.财务外包:动因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实践启迪[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6).

[2]于丽娟等.BPO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9).

[3]朱冬琴.财务与会计外包: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J].会计与审计,2009(6).

[4]陈伟,李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

[5]余立新,储节旺.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9).

[6]韩莉,杨宜.我国高校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5).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财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水利财务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