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建立与资源创制”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2012-06-15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甘蓝孢子游离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建立与资源创制”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12月11日,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主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同行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在杨凌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张恩慧教授牵头,杨安平、许忠民、程永安等多人参加的科研攻关团队所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建立与资源创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利用花蕾中游离态小孢子诱导培养获得小孢子再生植株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在一些作物育种中已得到有效利用,但是,国内外研究表明,甘蓝小孢子培养较其它作物困难,成为这项技术有效利用的最大障碍。因此,探索并创建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甘蓝育种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该研究成果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攻克了甘蓝小孢子培养中难于出胚的世界性难题,创建了“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主要从甘蓝材料种植管理到取蕾、选蕾、低温处理、小孢子游离、离心纯化、热激处理及小孢子培养、胚状体诱导再生芽等各个技术环节都进行了系统的、必要的研究和改进,使培养技术体系得到了充分的优化;筛选出适宜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NLN-14培养基,在甘蓝游离小孢子热激培养中创建了在NLN-17中添加秋碱和置换新鲜培养基添加TDZ的培养技术,使甘蓝产胚基因型比率达到80.7%,平均单蕾产胚量达到8.10胚/蕾,胚状体再生植株比率达到91.0%;首次发现TDZ作为小孢子培养添加物以及在解决甘蓝小孢子培养中“双低”问题上具有的良好作用效果;生根培养基中添加烯效唑,使试管苗移栽大田成活率达到98%以上。利用建立的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了一批甘蓝DH系新资源,其抗病性、耐裂球性和叶球颜色等目标性状突出,筛选的DH系配合力高,用其配制的“春优50”、“春优55”等一批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性状高度一致,杂种优势显著。

成果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先进,数据翔实可靠,项目创建的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与创制的甘蓝资源研究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使甘蓝单倍体育种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甘蓝育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提高我国甘蓝育种效率及其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猜你喜欢

甘蓝孢子游离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变色的紫甘蓝
陶珊珊作品
厨房色彩游戏
几种新现人体隐孢子虫种和基因型流行现状
紫甘蓝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