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胃肠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2-06-14周瑞祥
金 珺 周瑞祥
急性脑卒中伴发胃肠运动障碍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缓而导致的腹胀、呕吐、返流,并容易导致吸入性肺部感染,严重影响预后。本研究采用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急性脑卒中伴发胃肠运动障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组条件为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0月在内科ICU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8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入组者病程均<72 h,均出现意识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2)X线检查吞钡6 h后胃内有钡条残存,证实胃排空延迟,并排除输出道梗阻;(3)排除以下病例:①排除心、肺、肾、肝脏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排除消化道溃疡的患者;②近期未用影响胃肠动力药物如麻醉剂、消化酶抑制剂、解痉剂等。根据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1)治疗组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0±7.7)岁,其中脑出血17例,脑梗死12例;NIHSS评分(15.21±4.01)分;(2)对照组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0±8.9)岁,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死13例;NIHSS评分(14.56±3.98)分。
1.2 治疗方法 两组脑卒中治疗原则相同,脑出血以降颅压、控制血压为主;脑梗死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改善脑循环为主,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应用莫沙比利,5 mg,3次/d,餐前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口服250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食后腹胀、呕吐等症状变化。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4 d分别进行钡条试餐法检查,测定胃排空时间。受试者夜间禁食水12 h后,晨起8∶00服下纯牛奶350 ml,然后服下钡条胶囊1粒(含小钡条10条),5 min后开始透视或摄片,以后每20 min透视1次,观察小钡条通过幽门的时间。以5个小钡条通过幽门的时间(T1/2)大于4 h(240 min)为胃排空障碍。
1.4 疗效标准 服药14 d后分别记录胃排空延迟症状改善的情况,并行胃肠吞钡条X线检查。(1)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示吞钡条4 h完全排空;(2)有效:原有症状减轻,X线检查示吞钡条4 h部分排空(钡条排空率大于60%,为6根);(3)无效:原有症状没有改善,X线检查示吞钡条4 h大部分残留。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29例中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对照组29例中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09,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1/2均缩短。对照组服药前 T1/2为(240.8±54.6)min,服药14 d后 T1/2为(176.9±48.2)min,用药前后 T1/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15,P<0.05)。治疗组服药前 T1/2为(251.3±70.5)min,服药14 d后 T1/2为(135.8±47.6)min,服药前后T1/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36,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前后T1/2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83,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1/2的比较(±s,mi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1/2的比较(±s,min)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差值对照组 29 240.8±54.6 176.9±48.2△ 65.4±23.组别 例数 T1/2治疗前 治疗后 前后T1/2 1治疗组 29 251.3±70.5 135.8±47.6* 118.2±34.8#
3 讨 论
资料显示,急性脑卒中可引起胃肠道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消化道并发症,脑卒中一旦发生严重消化道并发症是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信号,病死率极高,应积极救治。急性期及时完善的肠内营养,能中和过度旺盛分泌的胃酸、胃蛋白酶,抑制不适合的逆向消化运动,稳定正常肠道菌群并提供合乎生理要求的营养,对维护胃肠功能,预防严重消化道并发症及促进脑卒中康复有明确疗效。但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常存在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肠内营养治疗时容易出现返流、误吸并发生吸入性肺炎。因此,促进急性脑卒中后胃肠道运动是肠内营养能否及时达标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将红霉素与莫沙必利合用,利用其促进胃肠运动的协同作用来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胃肠运动障碍。
莫沙必利是苯甲酰胺的衍生物,为新一代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胃肠肌间神经丛末梢的5-HT4受体,促进节后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从而促进胃排空,加速肠道蠕动。研究表明,莫沙必利能增强食管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并改善食管清除率,它还能增加胃和十二指肠收缩性与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性,可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可改善胃和十二指肠排空。此外,可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转运。
研究表明胃肠运动障碍患者血浆胃动素(MOT)浓度明显降低,胃动素是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主要作用是促进食管收缩及增加下段食管括约肌压力;促进胃窦收缩,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功能的协调性;诱导胃肠道移行复合运动;促进结肠运动及胆囊收缩等。而红霉素有1个由14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内酯环,在这个环状结构上,C3和C5位碳原子分别以糖苷键与寡糖链连接,C3与1个中性糖(克拉定糖)相连,C5则与二甲胺糖连接,分子糖苷链上的二甲胺基团和14碳内酯环中性糖分子电荷分布的空间结构与胃动素相似,因而具有胃动素受体激动作用,对全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力作用。
与单用莫沙必利比较,红霉素与莫沙必利的联合应用促胃肠运动效果更优,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