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散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012-06-13彭育新
彭育新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200)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当尿酸盐在关节滑膜或软骨沉积,引起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将导致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笔者近年予三黄散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8例;第1跖趾关节82例,踝关节27例,膝关节5例,腕关节6例。均符合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诊断标准》[1],具有典型的痛风病史、症状和体征,排除其他类型的关节炎。排除不符合诊断标准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皮肤过敏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糖尿病及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1)外敷:将大黄、黄芩、黄柏按3∶2∶2的比例粉碎研末过100筛,用清水调和成糊状备用,使用时取药膏适量均匀摊于棉纸上,用1层纱布覆盖后,外敷患处,以绷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2)内服:生大黄6~15 g,黄芩12 g,黄柏12 g,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湿邪偏胜、关节重着者加苍术15 g,薏苡仁30 g;风邪偏胜、疼痛游走者加羌活12 g(上肢)或独活12 g(下肢)、防风12 g;上肢痛甚者加羌活12 g,威灵仙15 g;下肢痛甚者加独活12 g,川牛膝12 g,木瓜15 g。生大黄的用量可视患者的体质、症状酌情加减。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初始剂量为1 mg,以后每1~2 h口服0.5 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呕吐停药。24 h内不超过6 mg。第2日开始每日口服0.5 mg。
1.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局部无任何异常反应,活动如常为显效;关节肿胀消失,疼痛减轻为有效;关节红肿热痛无改善,活动仍受影响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120例患者均于治疗2 d后,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痛风属中医学“历节”、“白虎历节风”、“痹证”范畴。《医学入门·痛风》有“形祛瘦者,多内有虚火,形虚肥者,多外因风湿生痰,以其偱历遍身,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的描述。本病在急性关节炎期,多属中医学风湿热痹和湿热痹范畴[2],或素食肥甘厚味,湿热内蕴;或风寒湿邪流注关节,蕴久化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多在夜间突发,以第1跖趾关节为多见,反复发作可累及多个关节。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因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应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治则。三黄散中生大黄药性苦寒、走而不守,能泻热毒、消痈肿。黄芩清上焦湿热,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善治下部湿热。随症配伍薏苡仁、苍术健脾利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散结;牛膝、木瓜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之功。中药外用是药物通过透皮吸收作用于患部,从而维持局部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起到散瘀、消肿和止痛的功效[3]。三黄散中,大黄入脾经,脾主肌肉,具有活血祛瘀、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芩入肺经,肺主皮毛,具有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黄柏入肾经,肾主骨,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的功效。三黄散外敷,直达患处,兼顾骨、肌肉、皮毛,用药精炼,起效快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组成三黄散的各种中药都具有抗炎止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4]。三黄散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既注重全身的整体调节,又兼顾了局部的微观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内外结合、标本兼顾”的治疗理念。相对于秋水仙碱的副作用,中药更体现出其安全、灵验等特点。三黄散配制方便,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对于那些服用秋水仙碱无效的“老痛风”,无疑更具临床意义。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9(3):178.
[2]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62.
[3]程春生,张来云.中药熏洗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5,17(11):12-13.
[4]章建华,丁伟国.三黄软膏外敷治疗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10,2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