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污染”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2012-06-07
2011年12月初,整个华北以及华东、华南,还有西南的部分地区都处在浓雾当中,很多地方的能见度不足200米,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交通。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2011年12月2日前后,华北等地出现降雪,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雪。此后地面积雪融化,空气湿度增加,容易出现大雾天气。但有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是由于人为排放的大气溶胶不断增加,导致城市PM2.5的污染十分严重。
2011年12月初,记者从北京世纪坛医院了解到,当月雾霾天气出现后,前来就诊的呼吸科和心血管科患者数量急剧增加。患者张小姐说,最近因为大雾天气,明显感觉到嗓子疼。和她一样,有很多患者都出现了嗓子不舒服、咳嗽等症状。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表示,前几年的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跟相关疾病的急诊量成正相关。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PM2.5,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急诊量就会增长0.5%-1%。潘小川表示,PM2.5颗粒能负载大量有害物质穿过鼻腔直接进入肺部,同时还可能会引发缺氧,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潘小川说,美国环保局在2003年就作了一个估算:如果PM2.5达标,全美国每年可以避免数万人早死,数万人上医院就诊,上百万次误工,上百万儿童得呼吸系统疾病。而对于“雾霾天气要戴口罩”的说法,潘小川并不认同。他告诉记者,戴口罩会因为挤压鼻腔,导致过度吸入细颗粒物,对身体反而不利。
长年从事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从1998年到2010年,北京PM10的数据每年下降2%-3%,但灰霾天数是增加的,这是因为PM2.5每年大概增加3倍到4倍。在王跃思看来,中国空气质量标准的落后不仅体现在技术、标准值上,更重要的是在约束力上。比如,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定于1996年,其中PM10的日均标准为150微克/立方米,表面上已和美国现行标准一样严格,但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平均每年最多只能有1天超标,否则就算不达标,超标地区需要提交改进方案并加以实施。而在我国的标准文件中,没有类似的规定。
近日,环保部两次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就是将近期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PM2.5等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并初步拟定新标准于2016年全面实施。有环保团体认为这一实施时间过于迟缓,并呼吁重点地区在2012年实施PM2.5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