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疗效分析
2012-06-05曲俊芳
曲俊芳
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林州 456550
腹股沟疝是一种普外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因临床应用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术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目前已成为修补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1]。本研究对连续硬膜外麻醉与局部麻醉两种方式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期间行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的136例成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硬麻组和局麻组。硬麻组69例,其中男63例,女6例;年龄19~76岁,平均(49.2±3.7)岁;直疝41例,斜疝27例,股疝1例;Ⅰ型疝7例,Ⅱ型疝16例,Ⅲ型疝44例,IV型疝2例。局麻组67例,其中男60例,女7例;年龄18~79岁,平均(48.7±4.3)岁;直疝40例,斜疝25例,股疝2例;Ⅰ型疝6例,Ⅱ型疝14例,Ⅲ型疝44例,IV型疝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结构和疝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硬麻组采取侧卧位,下方是患侧,选择L2~3间隙进行穿刺,到达硬膜外腔后用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脑脊液流出后给予麻醉液注射,同时在硬膜外腔置管。随时监测和调节麻醉平面,待麻醉平面平稳后行修补术。局麻组先于外环口向耻骨联合方向注入麻醉剂,再于切口处进行皮下浸润麻醉;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之前在腱膜下注入3~5 mL麻醉液,分离疝囊时在疝囊和精索内输精管之间再注入2~3 mL麻醉液,此时完成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按术中解剖层次及疼痛情况酌情追加,总量不超过100 mL。两组患者均加强术中各项监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包括在手术时间、辅助用药、术后下床时间、伤口并发症、麻醉并发症、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进行统计处理,比较两组相应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硬麻组中有1例Ⅲ性疝和2例Ⅳ型疝由于麻醉不充分而使用药物辅助麻醉;局麻组有1例Ⅲ性疝和3例Ⅳ型由于麻醉不充分而使用辅助麻醉;但是两组麻醉使用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伤口并发症、住院时间、辅助用药、伤口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3 讨论
应用新型人工复合材料补片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手术因符合人体正常解剖结构要求,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2]。目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多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但该麻醉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并发症和禁忌症较多,术后麻醉恢复期较长。
本研究显示:局麻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伤口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硬麻组,并具有以下特点:(1)手术时间短:因省去硬膜外麻醉操作,故缩短了手术时间,一定程度降低了手术风险。(2)术后下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因无麻醉恢复期,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缩短手术下床时间,促使患者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尽早开展康复锻炼和正常进食[3]。(3)麻醉并发症少:硬麻组4例有恶心呕吐症状,1例有头痛症状,9例有尿潴留症状;局麻组仅有1例恶心和1例尿潴留症状患者。明显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尿潴留的发生;(4)生理干扰小、安全范围大、安全性好,对不适合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的老年患者和并存有心、肺疾患的患者,可提高手术耐受性,拓宽了手术适应证;(5)无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等二次创伤,术后痛苦小;操作简便,对专业麻醉人员要求低。
本组资料显示,局麻镇痛效果与硬膜外麻醉无差别,而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尤其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所以,局部浸润麻醉是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最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1] 王康,王波,胡阳,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麻醉选择[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2):45-46.
[2] 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一些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7.
[3] 黄建,刘永强,谢伟.局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比较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3):3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