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急入滇
2012-06-04庄之蝶
庄之蝶
云南荣升“风电状元”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素以“风花雪月”著称的云南大理,最终靠不断增加的风电装机容量,坐实了“下关风”的称号。据官方统计,2011年在这个以旅游业闻名于世的古城,已建成投产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占到云南省的六成。
不惟大理,据资料显示,在云南石林、陆良一带,以及滇西地区,还有多处风电项目正在实施。几个月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云南5个风电项目,包括石林县支锅山风电场项目、剑川县金华风电场项目、剑川县百山母风电场项目、剑川县雪邦山风电场项目和丘北县赶马路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合计达247.5兆瓦,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3万余吨。
在国家能源局2012年度的风电核准计划中,云南省以22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2012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的增补风电核准项目中,云南一次获得17个项目、装机84万千瓦。云南,这个西南边陲省份,正低调地成为风电新核准项目的新科冠军。
而在四年前,云南省第一座风电场才在大理大风坝建成。短短几年,云南全省投产的风电装机就有近百万千瓦,在建规模达到了135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的还有370万千瓦。数字背后,是一股日益高涨的风电入滇潮。
电力巨头纷纷入滇
与“荒漠、戈壁、大风车”的印象不同,早年活跃在“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各大电力集团已开始鸣金收兵。众多风电开发商、风机制造商纷纷入滇淘金、跑马圈地,曾经在风能版图上默默无闻的云南正在变成中国风电开发的最前线。
以曲靖市为例,2010年,中广核与宣威市签订了投资25亿元,在宣威东山、热水黎山和乐丰大水兴建2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站,在当年的昆交会上,17个风力发电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总投资达213亿元;云南滇东能源公司计划在3年内投资70亿元,分期在富源县中安镇、墨红镇、后所镇片区开发风力資源,建设总规模75万千瓦的3个大型风电场。与此同时,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公司与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南海子风电项目合作开发协议》。一时间,曲靖的风电项目开发“闻风而动”。
如今,云南的风电资源抢夺战更是打得火热,华能、大唐、华电和国电龙源等外来投资者在不断抢夺“资源好、电网结构好”的优势资源区,而占有本土优势的中国水利水电十四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则早早圈定势力范围,并与当地县市政府签下意向性开发协议。
大唐新能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胡国栋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未来将重点开拓两广、云南及福建等南方区域。”另据观察,暂缓北方项目、向南方挺进已不是一家之选。就拿中华电力集团来说,华电在云南的投资力度较大,尽管目前只有5万千瓦并网、10万千瓦在建,但未来五年计划中的装机容量就达五六十万千瓦。
各路诸侯中,国电最为抢眼。据国电龙源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如果项目进展顺利,到2012年底,龙源就会取代华能,以超过30万千瓦的投产装机,占据云南已投产装机的30%,坐上云南风电的头把交椅。
从各路信息来看,可以肯定,云南这块曾被很多人认为是风能资源较贫乏的地区,如今也成为能源巨头的必争之地。
逼上梁山
在全国的风能资源版图上,云南的风力资源并非优质。云南位于高海拔地区,且96%都是山区,对风电场的布局、现场的施工、设备的选型等都有特殊要求。此外,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低,这是云南开发风电的最大缺点,其直接后果就是风机出力低、发电效率低,而长件、重件的运输和吊装问题也令开发商头疼不已。云南的风电场大多要建在高山上,有的风电场人迹罕至,交通条件差,建场时需要新修、整修的道路投资比较大。同时,由于风机要布置于山脊上,设备的安装条件也不容乐观。
开发商一窝蜂地抢占开发难度颇大的风力资源,原因何在?观察可以发现,风电巨头热闹“抢风”背后,是北方风电大省“产能过剩”,以及电网建设滞后,难以消纳电量,风电厂屡被拉闸限电的隐痛。
“道理很简单,北方的风力资源再好,哪怕好到刮台风,发出的电上不了网也是白搭。”湘电风能副总经理龙辛一语道破玄机。
自2009年以来,“三北”地区愈演愈烈的弃风、限电,被认为是本轮风电入滇的直接原因。2011年,国家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限电达到顶点后,几大电力集团甚至出现了已通过核准的项目也暂缓建设的情况。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谷日明曾分析说,“限电影响太大,南扩的趋势很明显,几乎每家都在往南走,只是侧重的省区各不相同。”
可以这么说,风电企业上游面临电网“限电”,下游面临非理性投资带来的市场恶性竞争,即平原瓜分已毕、海上酣战不已的两难境地。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高原风电开发。尽管昂贵的开发成本导致盈利前景堪忧,以及存在产能过剩的潜在危险,但仍难阻“追风”者的步伐。
一位电力企业的负责人说过:“即使资源再不好,也要抢占。”便是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语。
云南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4月24日,科技部印发的《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风电战略从“大规模大基地”加上了“分布式、低风速和海上风电”,这对于南方风电无疑是个契机,尤其对于云南。
云南以水电为主,长期面临“汛枯矛盾突出”的难题,每年10月份至次年的4、5月份,云南水电发电都大幅减少,保障运行困难;而云南的风电大风季(12月—次年5月)发电量是小风季(6~11月)的4倍以上,恰好可以实现“风水互补”,而随着“风水互补性强”优点的显现,云南电力供应汛枯矛盾也将得到有效缓解。
另外,云南的电力产业有相当一部分靠火力发电。在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云南的风电开发对云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虽然云南的风力资源不算优质,但从事关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数据看,云南并不会令投资者失望。2012年6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要求,将风电并网运行情况作为新安排风电开发规模和项目布局的重要指标,风电利用小时数明显偏低的地区不得扩建规模。其中风电年平均利用1900小时是公认的中国风电场发电盈利与否的分界线,而“三北”地区风电利用小时数大多徘徊在1900小时左右,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南方地区。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2011年风电年利用小时数中,福建(3096小时)、云南(2440小时)、江西(2340小时)高居前三。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云南的风电产业现在是“大而不强”,由于可能的土地、开发成本、环境等诸多限制,各开发商圈占资源的热情远大于实际建设的热情。
最早进入西南风电领域的是中国水利水电十四局等“本地户”,直到2008年项目才开展起来;据报道,广东明阳跟大理州签订了投资意向,但目前还没有实际项目;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察设计院除了已建设的几个风场外,还和多个地方政府签订了意向性协议,在业界人士看来,没落实都不算数。
据统计,南方风电从规划总量上还是很小,未来五年70%的装机容量还是在北方地区。
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新能源设计研究所的张怀孔是一位云南风电开发的参与者,多次参加省发改委的相关会议。他对当下云南风电突飞猛进的理解是:一则因为云南风电开发较晚、基数小;一则因为云南作为水电大省,有“风水互补”的优势,空闲电网输送风电上网也有积极性。他认为,云南风电有序开发比较好,并且发改委也不赞成一窝蜂上马。
另据媒体报道,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马晓佳不愿给外界留下云南风电“大干快上”的印象,措辞非常谨慎。她只是向外界表态,云南风电开发还有很多问题正在研究中。
面对风电企业入滇潮,云南既要抓住机遇,分享风电开发带来的“蛋糕”,又要冷静对待,警惕“大干快上”,以及可能导致的电力产能过剩风险。如何拿捏好两者之间的度,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是管理部门需要认真揣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