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合香丸治疗急性中风108例
2012-06-04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古吕镇卫生院中医内科,河南驻马店 463500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突然出现口眼涡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者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的病症。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是本病的病理特点,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每年有90万人死于此病,幸存者中,1/3~4/5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1/4的患者在2~4年内可能再次复发。近年来中风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发病率也有所升高,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很有必要。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我院采用的苏合香丸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收入急性中风21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108例)和对照组(108例)。实验组中男48例,女60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 61.2岁;病程 29~43d,平均 36.5d;脑出血64例,脑梗死44例。对照组中男50例,女58例,年龄40~81,平均年龄60.4岁;病程31~44d,平均37.2d;脑出血52例,脑梗死56例。
1.2 临床诊断参照 199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症状:口眼涡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发多有诱因。
1.3 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进行有效的治疗,由于脑出血而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应迅速降低颅内压,给予20%的甘露醇125ml。对于昏迷抽搐的处理,对照组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安定和冰块降温。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苏合香丸,每次1丸,口服,每日2次,疗程33天。
1.4 疗效评定参照《常见中风脑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基本痊愈>83%;显效>50%;有效>20%;无效<20%。
1.5 统计方法SPSS 17.0统计分析,t检验,均数比较。
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前后比较,见表 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方面,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n,%)
3 讨论
急性中风多见于缺血性脑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理机制主要有:正气不足,风邪入中;劳倦内伤,阴阳失调;饮食不节,痰湿阻络;五志过极,气血逆乱。中风是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在本属肝肾阴虚,气血衰少,阴阳偏盛;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盛,气逆血瘀。常见的病因有过度饮酒、心情不畅、肥胖、过度劳累等。临床上根据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将中风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类,中经络病情较轻,仅见口眼涡斜,言语不利。中脏腑病情较重,主要表现为神智不清,常伴有先兆及后遗症出现。前者常见的证型有:①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舌苔薄白,脉浮弦。方用大秦艽汤。②肝肾阴虚,风痰上扰。舌质红,脉弦滑数。方用镇肝熄风汤。后者可分为闭证和脱证,闭证:分为阳闭和阴闭,阳闭舌苔黄腻,脉滑而数,首先灌服至宝丹并用羚角钩藤汤;阴闭舌苔白腻脉沉滑而缓,首先灌服苏合香丸并用涤痰汤。脱证:多属虚证舌痿,脉微或弱。方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汗多不止者加黄芪、五味子。苏合香丸是著名的温通开窍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芳香开窍、行气解郁、散寒化浊的功效,对于中风所致的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半身不遂等重症有明显疗效。苏合香丸的成份为苏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制)、荜茇、白术、诃子肉、朱砂,辅料为蜂蜜。苏合香、安息香透窍开闭,是诸香药中醒脑力量最强的两味;龙脑、麝香芳香辟秽,走窜经络,善通全身各窍;香附、丁香、木香、沉香、檀香行气降逆,宣窍开郁,温中散寒;荜拨配合诸香,增加温中祛寒、破气开郁的作用;朱砂、犀角宁心安神,镇惊解毒;白术安中益脾,诃子肉收敛,以防诸香药窜散太过,耗伤真气。诸药合为辛香通窍、温中行气、醒脑之剂。不论中风、中气或中寒,只要属于闭证属寒的,都可用它治疗。故此患者运用苏合香丸在疗效预后方面,均优于单纯常规疗法,短期应用苏合香丸对急性中风有奇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一辑,1993,19(11):886.
[2]黄培新,黄燕,杨志敏.辩证治疗中风病24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1997,6(1).
[3]王松龄.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7.
[4]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