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地理研究的第三种方法:演化经济地理

2012-06-03胡志丁葛岳静唐顺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年5期
关键词:空间制度经济

胡志丁,葛岳静,侯 雪,唐顺英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 650050)

0 引言

全球化使人们对经济地理学的兴趣日益增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和丰富[1]。在过去的20年里,经济地理学经历了某种意义上的复兴,包括理论基础的充实、研究方法的丰富以及经验研究范围的拓展[2]。如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地理学家将研究重点转向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理论[3],经济地理学由此经历了文化转向、制度转向、关系转向和尺度转向[4]。由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西方大经济学家开始对地理或空间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其引入主流经济学,他们在“重新发现经济地理学”方面的工作被称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来临[5]。

然而在过去的时间里人们也目睹了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争论,这种争论非常激烈但毫无进展[6-7]。为此,作者曾撰文从经济学和地理学固有的研究传统和学科分析框架出发来理解两种“新经济地理学”,以厘清和消除国内在引进、介绍过程中的混乱局面[8]。而进入21世纪以来,似乎暗示着经济地理学的“演化主义转向”[9-10]。这种研究取向在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经济地理学界表现得尤为明显[11],演化经济地理学正在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12]。

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尼尔森(Nelson)和温特(Winter)撰写的《经济变化的演化理论》[13]一书,但经济地理学中的演化方法的出现确是最近的事情[14-18]。然而演化经济地理学一经出现就被认为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第三种方法[19]。此等结论得出的依据何在?演化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经济地理、经济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联系和差异又主要集中表现在哪?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对演化经济地理核心思想的阐述,这就是本研究的重点和目的所在。最后,还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最新进展做了简单阐述。

1 经济地理研究的三种方法对比

1.1 制度经济地理与演化经济地理

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经10年有余,但仍没有在经济地理中发展成为一门理论和经验研究具有一致内核的学科,或者更客观地讲,演化经济地理的兴起很大程度是因为演化经济学家对用演化的方法研究地理问题感兴趣[19]。演化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地理学中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或许是演化经济地理与制度经济地理或多或少地难于区分。而两者清晰的区分则涉及演化经济地理与制度经济地理在核心假设、制度与惯例、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全面辨析。

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可以被认为是制度主义在地理学中的一次成功运用。制度经济地理学认为经济行为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区域制度的不同[20-21]。区域制度的差异可以以组织惯例和企业文化的形式存在于企业中,也可以以法律框架、非正式规则、政策、价值和准则等形式存在于区域层面中。这些差异导致企业利润、区域经济增长率和地区收入分配等的差异,进而进一步导致经济行为体的空间分布差异。为此制度经济地理学必须以假设真实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前提,因为只有真实的地理空间才拥有不同的制度,不同制度影响着不同区域经济行为体的决策。所以制度经济地理假设经济行为体是有限理性的,它们的决策依赖于惯例和制度[12]。由此决定了经济行为体并不能简单假设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它们在决策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它们本身并不能做到这点。由于每个区域的制度、经济行为体都是不相同的,那么就很难采用标准的模型去刻画行为体和区域制度,采用正式模型的方法是不适合的,而是更多地采用案例研究,遵循从宏观区域制度到微观企业的分析思路,通过归纳推理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经济地理规律。

演化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经济地理难以区分的原因之一或许是它们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拒绝效用最大和均衡分析,重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然后演化经济地理对制度经济地理的批判和发展就是围绕制度展开,甚至一些相当有影响的演化研究案例中并没有包括制度的作用[22-23]。因为从演化视角来看,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方法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24]。第一,即使演化主义认识到制度的存在重要,但是认为这种制度对决定企业行为和产业动态化是松散的。因为即使企业存在于同样的区域制度中,但是集群中的企业之间的地方化网络的联系程度是不均匀的[25-26]。一些集群企业与当地的知识网络联系紧密,而其他一些联系则很弱甚至根本没有联系。所以大部分制度对企业来说是无约束性的或者在企业层面来讲具体的影响差异是非常大的。另外,一个单一部门的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使用相同的一组惯例,而不必拒绝接受地方化的环境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所以,对企业来说组织惯例比制度更加重要,企业自身发展的组织惯例是构成其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因素。第二,演化主义学者强调部门制度的重要性。部门制度能够通过供应链和跨区域协调经济和创新行为。在许多部门中,具体制度是在处理产品质量、价格、工资的确定、进入需求、技术标准和津贴等等重发展起来的,是隶属于部门的,而且难以复制。为此,演化经济地理学转向企业的组织惯例,采取从微观企业组织惯例到宏观的研究思路。所以,演化经济地理由于从企业本身的组织惯例出发作为研究的起点,这并不需要假设真实的地理空间作为研究前提,而是一种中性的空间,这有别于制度经济地理,这种选择具有理论上的原因而不是因为选择采用模型的方法而作的简化[27]。演化经济地理认为地方特性(如地方制度)并不决定新部门的区位,在新部门发展的早期阶段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部门建立和部门结构网络的形成,中性空间开始转变成真实的空间。因为新部门的建立、发展以及部门结构网络的形成会导致路径依赖,并引起制度的改变或调整。由此导致新建立的制度支持经济行为体的发展,而不是如制度方法认为的在一开始就决定部门的区位。故演化方法和制度方法在经济地理中的差异就是组织惯例与区域制度之间的差异[28]。演化经济地理认为企业为了市场份额的竞争是基于过去建立和发展完善的具体惯例,而不是区域制度。组织惯例与区域制度是正交的,但是两者可以统一在一个动态的框架中,在这个框架内制度和组织惯例共同演化,特别是在新出现的产业中[29]。为此,演化经济地理须采用正规模型的方法进行动态演绎推理,而不是制度方法的静态分析,当然演化经济地理也并不排斥案例研究,归纳推理的方法不可避免。

1.2 新经济地理与演化经济地理

以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可以被认为是新古典思想用来解释贸易、专业化和集聚的一次最近延伸[19-30]。新经济地理学试图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中,通过改变传统的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假设,采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等假设,基于微观经济理论和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31]解释经济行为体如何通过理性的决策获得效用最大化而导致的集聚的存在和持续性,并通过这种空间集中机制的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经济行为体集聚产生与否就是通过企业、消费者权衡“冰山”运输成本和集聚产生的效益的结果。当运输成本下降到这样一个临界点时,即企业和消费者感觉到聚集在一个区域要比分散在多个区域能获得更多的收益,集聚便开始发生。这种集聚的过程一旦发生,便具有放大、路径依赖锁定和不可逆转等特性。同时运输成本临界点的确定取决于当集聚发生时,企业因为集聚而获得的外部规模经济、消费者因为企业集聚而能够消费多样性的产品带来的效用增加与企业集聚生产而必须付出的跨区域运输成本的权衡。

由此,新经济地理在没有假设异质空间存在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冰山”运输成本引入空间的概念,并借助新古典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采用经济行为体完全理性、追求效用最大化、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等假设阐述了空间集聚形成的可能机理,并由此解释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差异。所以,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演化方法与新经济地理同样存在着很多的相同的特性,如都采用正规模型、演绎推理、锁定和不可逆转等。除此之外,这种相同的特性还表现在:第一,演化和新经济地理由于都接受路径依赖、锁定和结果的不可逆转,必然导致多重均衡结果的出现和次最优均衡结果;第二,两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一致的空间或中性空间是如何导致不均匀空间的出现。

虽然演化方法与新经济地理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但两者在基本原则上的差异是较大的。第一,新经济地理使用完全理性,追求效用最大化和有代表性的行为体或同质的行为体假设,而演化方法假设行为体是有限理性、行为体异质和行为受惯例影响并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假设。第二,新经济地理假设市场结构是给定的,且是不完全竞争的,而演化方法则认为市场结构是由企业进入、退出和创新等导致的内生演化的结果。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许多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市场结构是一种完全竞争,而随着企业发展以及组织惯例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有些企业将因为组织惯例不适面临重重困难而退出,而另外一些新企业进入也面临早期发展较好的企业的竞争和制度的约束,这时市场结构将是不完全竞争。第三,新经济地理认为宏观层面的聚集经济发生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和消费者区位选择的结果,而演化方法则遵循从微观层面的企业组织惯例到中观层面的产业和网络的空间演化得出宏观层面的聚集经济[32]。第四,虽然演化和新经济地理都采用正规模型的演化推理方法,但新经济地理是静态的均衡分析方法,而演化经济地理采用的是动态演化方法。第五,新经济地理的集聚动力来源于企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而演化经济地理则认为集聚的动力来源于企业集聚导致的知识溢出[33]。第六,新经济地理中的企业依靠产品的价格进行竞争,而演化经济地理中的企业依赖企业的组织惯例进行竞争。

以上分析可知,演化、制度和新经济地理代表了经济地理研究方法的3个不同方面。新经济地理与制度经济地理在方法论、核心假设、分析模式、空间的引入方面是明显对立的。新经济地理采用正规模型的演绎法,以有代表性的行为体的完全理性、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等核心假设,演绎了行为体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导致的空间异化;制度经济地理采用定性解释的归纳法,以异质的行为体的有限理性、行为受制度影响等假设,诠释了行为体在追求次最优结果的过程中导致的空间集聚。而演化经济地理则是在批判两者的前提下摒弃、借鉴后发展起来的第三条研究途径,演化方法无论是在方法论的使用、核心假设、分析模式和空间的引入都代表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不是新经济地理与制度的简单综合(表1)。

表1 经济地理学的3种研究方法的对比Tab.1 A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approaches in economic geography

2 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2.1 研究领域

演化经济地理学自从罗恩·波施马(Boschma)和兰布伊(Lambooy)1999年在《演化经济学》期刊上发表《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之后的短短十余年里,出现了大量的有关演化经济地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11]。从总体上看,目前国际演化经济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学科基础理论的构建。从当前的研究趋势来看,演化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建构主要来源于两个学科,即演化经济学和复杂科学[34-35]。一方面,演化经济地理学借鉴演化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如选择、路径依赖、机会和报酬递增等应用在经济地理中的核心主题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经验研究出发,以此来解释区域环境的空间特性对技术变革的新变化形式的潜在影响和“新奇”如何影响空间系统的长期演化;另一方面,演化经济地理吸收复杂性科学思想,把经济景观看成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以此来建构一个演化的经济地理科学。当前基于复杂科学理论建构一个演化经济地理学需要特别关注如下几个核心问题,一是关于演化经济地理的本体论;二是在研究方法论上更应该倾向于复杂的社会本体论的方法,而不是目前主导的复杂科学的模型方法;三是不管在理论还是经验研究上都必须清晰地界定空间性与复杂性之间的联系;四是出现的空间结构和特征仅仅是结果还是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五是地理-经济空间是如何被增长和知识转换塑造或被塑造的。(2)学科基本概念的辨析[24,36]。不管演化经济地理吸收演化经济学还是复杂性科学,还是批判制度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都离不开基本概念的跨学科转换、辨析和界定,同时也是以此为基础构建演化方法的核心,其中核心概念包括制度、组织惯例、路径依赖、自适应、经济景观、自组织、演化等。(3)研究方法的

对比和确定。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演化方法可以说是在对新经济地理、制度经济地理学的批判和借鉴中发展起来的,不管是理论假设、研究方法、分析模式或是空间的引入,都明显体现了演化方法作为经济地理研究的第三条研究途径的独到之处。(4)应用研究领域。演化经济地理遵循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研究思路,相应的研究领域有微观层面的企业、中观层面的产业和网络[37-38],以及宏观层面的空间系统[39]。(5)政策研究。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如何设计政策以便促进城市或区域层面的动态演化的效率。根据政策设计的目的可以划分为演化类型的政策和共同演化类型的政策。演化类型的政策属于微调,自由度少,不确定少,主要是为了增强区域系统内要素的连通性;而共同演化类型的政策属于重新建构制度框架,自由度高,但是不确定高,主要是为了刺激区域系统要素的新的连结。

2.2 研究贡献

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不仅在朝着构建一门完整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前进,而且为经济地理研究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演化经济地理对经济地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应用达尔文主义的三维一体思想研究区域或区域间多样化特征背景下的产业的空间演化。(2)应用复杂科学理论构建经济地理学的演化视角[34]。到目前为此,建构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尼尔森-温特构建的框架,并混合了达尔文主义的概念(如多样性、选择、新奇和遗传)、隐喻和企业行为的一些因素,很少是基于复杂科学理论的建构。近年来随着复杂科学理论的发展,演化方法与复杂科学理论的融合正在形成。(3)知识发展的过程和制度动态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演化经济地理的核心。(4)演化经济学中的网络演化视角的应用。网络是曾经被经济地理使用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性的概念,而从演化的视角出发研究网络,则需要明确网络是如何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形成和发展的。(5)演化框架提供了一个产业动态化和城市增长的微观基础。(6)对集聚经济采用演化视角分析,解释了经济行为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

3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方法既不能还原为新古典的方法,也不能还原为制度的方法。它们在研究方法、核心假设、分析模式、空间处理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然而演化、制度和新经济地理并不是毫无联系、彼此没有可借鉴之处,它们是经济地理研究中的3个不同方面,且各自解决了一个对方没有解决的科学问题。如新经济地理解决了在没有异质空间假设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集聚这个科学问题,而制度经济地理解决了异质空间由于区域制度的差异而导致的空间异化,演化经济地理则解决了在区域制度、初始禀赋一样时为什么还能导致空间分异的问题。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研究的新领域,演化思想为经济地理带来了全新的血液,必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然而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毕竟时间较短,作为一门学科,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理论渊源之争(达尔文进化论与复杂科学)、基本概念应用混乱(惯例、路径依赖)、研究内容不成体系和经验研究缺乏等都影响到演化方法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甚至最近在演化经济地理中掀起了一股辩论之风[40-42],说明在演化经济地理内部本身也是相当的不统一。但是不管如何,正如罗恩·波施马所言:演化理论代表了经济地理中的新的和极具前景的研究范式,时间将会证明演化方法定将不负我们的期待[19]。

[1]梁进社.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J].地理研究,2008,27(1):75-83.

[2]罗恩·马丁.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方法[M]//埃里克·谢泼德,特雷弗·J.巴恩斯.经济地理学指南.汤茂林,谈精华,李江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8 -115.

[3]顾朝林,石爱华,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经济学”——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J].地理科学,2002,22(2):129-135.

[4]李小建,苗长虹.西方经济地理学新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学报(增刊),2004,59(10):153-161.

[5]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J].地理学报,2002,57(4):497-504.

[6]Martin R.The New“Geographical Turn”in Economics: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3(1):65 -91.

[7]Amin A,Thrift N.What Kind of Economic Theory for What Kind of Economic Geography?[J].Antipode,2000,32(1):4-9.

[8]胡志丁.空间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构建[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676-685.

[9]Ron Boschma,Ron Martin.Editorial:Constructing An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7,18(7):537-548.

[10]Gernot Grabher.Yet Another Turn?The Evolutionary Project in Economic Geography[J].Economic Geography,2009,85(2):119-127.

[11]刘志高,崔岳春.演化经济地理学:21世纪世界的经济地理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8(6):65-75.

[12]刘志高,尹贻梅.演化经济地理学: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6(1):34-39.

[13]Nelson R R,Winter S G.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M].Cambridge MA and London:The Belknap Press,1982.

[14]Arthur W B.Increasing Return and Path Dependence in the Economy[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

[15]Swan P,Prevezer M.A Comparison of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in Computing and Biotechnology[J].Research Policy,1996,25:1139 -1157.

[16]Boschma R A.New Industries and Windows of Locational Opportunity:A Long-term Analysis of Belgium[J].Erdkunde,1997,51(1):12 -22.

[17]Essletzbichler J,Rigby D L.Competition,Variety and the Geography of Technology Evolution[J].Tijdschrift oor Economic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2005,96(1):48-62.

[18]Werker C,Athreye S.Marshall’s Disciples: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Dri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4,14(5):505 -523.

[19]Ron A Boschma,Koen Frenken.Why is Economic Geography not an Evolutionary Science?Towards an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J].Economic Geography,2006,6(3):273 -302.

[20]Hodgson G M.The Approach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8,36(1):166-192.

[21]Whitley R.Developing Innovative Competence: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3,11(3):497 -528.

[22]Klepper S.The Capabilities of New Firm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U.S.Automobile Industry[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4):645-666.

[23]Bottazzi G,Cefis E,Dosi G.Corporate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s:Some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 Industrialand Corporate Chang,2002,11(4):705 -723.

[24]Ron Boschma,Koen Frenken.Some Notes on Institutions in Evolutionary Economics Geography[J].Economic Geography,2009,85(2):151 -158.

[25]Giuliani E.The Selective Nature of Knowledge Networks in Clusters:Evidence from the Wine Industry [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7,7(2):139 -168.

[26]Morrison A.Gatekeepers of Knowledge within Industrial Districts:Who They are,How They Interact[J].Regional Studies,2008,42(6):817 -835.

[27]Krugman P R.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

[28]Mackinnon D,Cumbers A,Pike A,et al.Evolution in Economic Geography:Institutions,Political Economy,and Adaptation [J].Economic Geography,2009,85(1):129-150.

[29]Boschma R A,Lambooy J G.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9,85(2):411 -429.

[30]Fujita M,Krugman P,Venables A J.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Cambridge MA:MIT Press,1999.

[31]Avinash K Dixit,Joseph E Stiglitz.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ion Divers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67(3):297-308.

[32]Johannes Gliickler.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Evolution of Network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7,7(5):619-634.

[33]Giuliani E,Bell M.The Micro-determinants of Mesoleve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a Chilean Wine Cluster[J].Research Policy,2005,34(1):47-68.

[34]Ron Martin,Peter Sunley.Complexity Thinking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7,7(5):573-601.

[35]Ron A Boschma,Jan G Lambooy.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9,9(4):411-429.

[36]Ron Martin,Peter Sunley.Path Dependence and Regional Economic Evolu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0(6):395-437.

[37]Ron A Boschma,Rik Wenting.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British Automobile Industry[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16(2):1 -23.

[38]Johannes Gliickler.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Evolution of Network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7,7(5):619 -634.

[39]Ron Martin,Peter Sunley.Path Dependence and Regional Economic Evolu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6(6):395 -437.

[40]Danny Mackinnon,Andrew Cumbers,Andy Pike,et al.Evolution in Economic Geography:Institutions,Political Economy,and Adaptation [J].Economic Geography,2009,85(2):129-150.

[41]Jürgen Essletzbichler.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Institutions,and Political Economy [J].Economic Geography,2009,85(2):159 -165.

[42]Geoffrey M Hodgson.Agency,Institutions,and Darwinism in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J].Economic Geography,2009,85(2):167-173.

猜你喜欢

空间制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空间是什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创享空间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