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金大米”悬疑

2012-05-30陈冰

新民周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塔夫疾控中心胡萝卜素

陈冰

2012,“黄金大米”很忙。一出比“政委打空姐”还要曲折的“罗生门”正在上演。

8月31日,某国外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美国企业利用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儿童做转基因大米的实验。由于涉及“转基因”、“儿童试验”等敏感话题,报告立即引起媒体关注。

对于报告内容,衡阳市政府马上回应:当地小学生接受的是湖南省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委托的课题“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且所有食品均在当地采购。湖南省疾控中心也否认实验涉及转基因食品,与任何境外机构没直接关系。

然而,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教授的论文却显示:他们的确做了“黄金大米”与维生素A方面的实验。在其作为第一作者,于今年8月1日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中的论文——《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中声称,为了比较儿童摄入“黄金大米”、菠菜和β-胡萝卜素油胶囊对补充维生素A有何不同,美国塔夫茨大学、湖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浙江医学科学院等工作机构的研究人员2008年共同在湖南省的一所小学进行实验,针对的是6到8岁的健康的在校小学生。

另外,汤光文论文中称,“黄金大米”和菠菜是在美国生产、处理和蒸煮,然后冷藏运至中国实验所在地,但媒体调查显示实验食材均来自湖南当地。

相互矛盾的说法在报告发布两周后仍然难辨真假。

实验有没有,是个问题

到《新民周刊》截稿为止,与“黄金大米”论文相关的中方科研人员,均否认知晓“黄金大米”实验。

论文共有7名作者。第一作者汤光文博士为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员,第二作者胡余明为中国湖南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第三作者荫士安为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第四作者王茵为浙江医学科学院研究人员。其他3位作者为杰拉德?戴罗尔、米切尔?格鲁萨克、罗伯特?罗素。

9月3日下午,胡余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论文中的实验与自己参与过的实验(即在湖南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做的实验)完全不相符,“我们所参与的实验是国家课题,课题结束后,所有资料都上交给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从各方获知的情况看,中方相关人员中,荫士安是一个重要的人物。第三作者荫士安是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他9月4日的声明称,“(我)对美方论文中涉及菠菜和β-胡萝卜素的实验知情,对“黄金大米”数据不知情;我们的项目(即在湖南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做的实验)在于植物性食物(如菠菜)中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

9月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第一次通报了阶段性调查进展,报告中对荫士安角色的解释是:荫士安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名称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项目编号:30571574)。课题执行日期2006年1月-2008年12月,此项课题的研究内容仅涉及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没有转基因大米的研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增加了现场协作人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王茵研究员。另外,参加的单位还包括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衡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中所用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提供,并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于2008年5月从美国携带到湖南衡阳现场。

至于美国塔夫茨大学Tang Guangwen(汤光文)负责的涉及“黄金大米”的科研项目,“中方负责人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王茵研究员,荫士安研究员以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客座研究员的身份作为协助研究者参与,具体负责现场工作。营养食品所没有与该课题合作各方签订合作协议。”另外,“据荫士安研究员介绍,考虑其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均有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内容,故将2个项目的现场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营养食品所在调查中经过比对,荫士安研究员提供的受试者名单与《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的研究对象基本一致。”

紧接着,9月6日晚间,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向新华社记者承认,该机构的确曾在2003年为转基因“黄金大米”的人体实验提供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倪崖承认,在王茵提交给院方的材料中,明确提到了使用“黄金大米”开展实验。但他强调,这项实验并没有在报告申请的时间内实施。

浙江省医科院7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援引王茵研究员本人的表述称:“由于现场已不在浙江等多种原因,而且NIH合作项目美方PI负责人汤光文、中方PI负责人荫士安都在湖南衡阳现场,所以合作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本人不在湖南现场,在整个过程中本人没有经手也没有见过‘金大米,更没有就‘金大米实验和任何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还同时声明,该院从未为NIH合作项目出具过进口“黄金大米”的证明。

王茵明确表示:在汤光文论文发表前,她未收到过《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论文发表通知,也未签字同意发表。

至此,论文中涉及的3位中方作者全部否认了对“黄金大米”及其相关论文知情,中方作者的所属机构也撇清与“黄金大米”实验之间的干系。

谁在躲猫猫?

然而,事情在9月10日晚间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中国疾控中心第二次通报“黄金大米”事件调查进展称,营养食品所研究员荫士安接受调查时前后说法不一致,已被停职调查;中国疾控中心直属单位均未批准和参与“黄金大米”相关研究,论文所述研究内容也未提交卫生部伦理审查委员会和卫生部审批。

荫士安到底哪些说法前后不一致?他的实验当中到底有没有加入“黄金大米”?这些关键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事件在中国国内闹得沸沸扬扬,而身在美国的汤光文始终不肯露面说明情况。本刊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汤光文所在的塔夫茨大学,大学作出如下声明:

“于2008年度开展的实验旨在测试‘黄金大米能否解决因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疾病,该疾病已成为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健康问题,并已导致25万儿童失明,其中有半数已经死亡。尽管全球已有各种维生素补充方式,但仍无法解决因缺乏维生素A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次实验建立在先前美国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测试‘黄金大米能否作为维生素A的摄入来源。

“我校目前正在全面核对与本项研究有关的批文协议,以确保我校遵守履行了最严格的准则。目前不宜针对此事任意推测,进一步信息将待核实之后公布。”

塔夫茨大学的回复含义模糊,并没有正面回应目前中美双方解释矛盾的真正原因。

中国官方媒体试图通过对参与实验的学生和家长的调查揭开真相。据媒体报道,湖南省疾控中心的胡余明是该课题湖南方面的负责人,他指出参加实验的学生被分成三组,统一安排在学校食堂进早餐和中餐,早餐为米粉,中餐则是一荤一素一汤。除了蔬菜,学生们吃的内容完全相同。而这项课题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们食用胡萝卜素含量不同的蔬菜,来测量维生素A在学生体内的吸收情况。

衡南县疾控中心副主任伍剑桥也是参与者之一。他告诉媒体记者,课题所用食材来自两个渠道:米、油、调味品由衡南县疾控中心在衡阳市步步高超市采购;肉类、禽、蛋等生鲜食品由学校在江口镇采购。给学生们吃的大米是湖南省金健米业的“桃花香米”,不是“黄金大米”。他仍然保留了当时的超市采购发票。

综合各方说法,学生们可能食用了来自美国的菠菜,但其他蔬菜和大米均为湖南本地采购。如果这种说法接近真相,那么汤光文论文中涉及菠菜的部分数据与荫士安的课题项目重合,“黄金大米”部分则仍然悬而未决——根据汤光文论文所述,“黄金大米”经过去壳、研磨等工序后储存于零下70度的环境中,之后运到波士顿煮熟,分成每份60克(煮熟的重量),装在单个食物容器中,继续保存放在零下70度的环境中;食用当天,再移至温室,用蒸汽短暂加热后,作为午餐食用。

学生们到底有没有吃过这样的黄金米饭?眼下还没人能够给出答案。有关“黄金大米”的“罗生门”仍在继续上演。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要么美方科研人员论文造假,要么中方隐瞒了相关实验。

黄金大米

涉嫌进行“人体实验”的“黄金大米”,实际上是一种转基因大米,因呈黄色而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能提高维生素A源的含量。

维生素A缺乏(简称VAD)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轻会导致眼部干燥,症状严重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VAD是一种全球性的问题。根据WHO的调查,全球目前已有78个国家被确认有维生素A缺乏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学龄儿童(1.27亿)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问题,每年全球有超过25万少年儿童为此失明。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维生素A、铁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在西南等贫困地区,其比率高达50%。这种营养不良也称为“隐性饥饿”,因为它不但给贫困地区人群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同时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世界上解决微量营养缺乏的问题(包括VAD)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膳食多样性,如果你天天有米饭吃,也有蔬菜,水果和肉类吃,一般不会存在VAD的问题。2)食品强化,在必须吃的食品中添加,如加碘盐,铁强化酱油等等。3)药丸补充,比如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维生素片剂。

这些办法虽然能部分解决一些问题,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局限性。科研工作者们提出了一种更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生物强化,这种方案是通过育种并结合生物技术的手段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解决以这些粮食作物为主食的贫困人群的营养缺乏问题,也就是大多数穷人的缺乏问题。

基于这样一个设想,苏黎世理工学院Ingo Potrykus教授历经8年努力,终于推出了概念性的产品,因此也被评为目前在世的对生物技术贡献最大的100人之一。

其实普通水稻籽粒中并不能合成维生素A,因此通过传统的杂交手段,无论如何也获得不了高维生素A的品种。Potrykus教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细菌和黄水仙中合成维生素A的生产线也就是4个相关基因导入水稻中,让水稻的维生素A的含量从零提高到一点几微克/克,这也是第一代的“黄金大米”。可是这个含量远远满足不了人类对维生素A的需求。理论估计,如果维生素A含量达到15微克/克,每人每天吃4两大米,就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按这个含量每人每天要吃几斤大米,这显然不可能。

第一代产品出来之后,有些反对人士就嘲笑说这只是画了一个大饼给大家充饥。随后著名生物技术公司先正达公司的科研人员接过了接力棒,他们从玉米中找到了功效更强的基因,重新组织了这条生产线,培育了第二代的“黄金大米”,让维生素A的含量一下提高了几十倍,每人每天只要吃不到2两大米就可以满足全天的维生素A需要,一下让这个产品到了实用的程度。

历经28年,“金大米”推广的三重障碍——技术,专利和反对人士,如今只剩下反对人士。正如金大米的发明者之一Ingo Potrykus教授所言:“在金大米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更理性的讨论,而不是情绪化的抵制。”

(本文根据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严建兵博客文章《金大米”—一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删节整理)

猜你喜欢

塔夫疾控中心胡萝卜素
疾控中心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
完善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的效果分析
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体外抗氧化性初探
称呼比子弹的力量更大
RP-HPLC法测定螺旋藻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
论我国类胡萝卜素保健食品的审评审批
类胡萝卜素与癌症风险相关性的研究
涤塔夫面料价格指数时间序列建模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