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一个伟大的国家

2012-05-30

新民周刊 2012年30期
关键词:前途工业化全球化

《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是一本看后让人思考的书,也是一本慷慨陈词,充满了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命运的关切的书。这本书的观点可能还会引发争论和分歧,但它是中国年轻一代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自己的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的体现。

它超出了互联网上喋喋不休的抱怨、牢骚和詈骂,而是直接接触到了问题的中心。几位作者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选择一个伟大的国家”的命题。他们不像有些年轻人那样目光短浅、思路狭窄,而是明白自己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其实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里只能和自己的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连在一起。国家不发展,个体无前途,中国的命运其实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命运。因此,这是中国的一些年轻的“实干家”对于自己的国家和个人的更高的期许和更高的承诺的努力。我们看到中国80后的年轻人开始对于“中国梦”的信心和对于自己的信心。这是一些“沉默的大多数”的真诚的思考。

这本书开宗明义,将工业化这个五百年来的“现代性”的支柱,作为自己的思考的中心,将中国的工业化视为国家崛起最关键的支柱。年轻的作者们和仅仅崇拜虚拟经济、资本运作和服务业的流行时尚背道而驰,将“工业化”仍然视为今天全球发展的核心的动力,认为制造业仍然是社会的根本,一个强大的、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基础的制造业的兴旺发达正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六十多年的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还需要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标准和更大规模的工业化。而中国的未来发展的前途则在于帮助世界上正处于发展中的更多的国家实现自己的工业化。中国真正的未来正是在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的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这些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作者们强烈地主张中国的工业化的升级和提高,应该是全社会的焦点。

这些思考立足于中国当下的全球化和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国化的背景,无疑有其震聋发聩之处。在中国的发展中,工业化一直是一个关键的议题。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中国人含辛茹苦、忍受着匮乏为中国打下了一个工业化的基础,而最近三十多年来的中国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化的进程和全球化紧密联系。正是中国的十几亿人参与了全球发展的进程,“中国制造”已经具有了全球关键的影响力,成为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的“全球化”发展的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动力。当美国人在争议国家队的奥运会队服是中国制造是否有失大体的时候,其实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工业化成果对于全球进程的深刻影响,而中国未来的发展更是取决于这一工业化进程的新的发展。

2008年以来,世界的经济情况趋于复杂,连美国这样最主张“新经济”的国家,也开始反思自己脱离了制造业和工业基础的问题,在这样的时刻,这些思考无疑是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当然决不能忽视,但最终还是需要有硬件的支撑,有高度发展的工业基础的支持。否则,虚拟就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

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得到。没有手机的高速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就不可能有机会;没有互联网带宽的提高,视频就难以在互联网上得到发展;如果没有在工厂实实在在的工人用辛苦的劳动生产的iPhone和iPad,乔布斯的理念就是一句空话。每一个虚拟的进步背后都有工业的技术的运用所提供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也就不可能有当下的社会。那些我们“看不见”的、隐在喧嚣的外表之下的东西往往决定了社会的走向。

这部书对于工业化的珍视,可以说是中国的互联网一代清醒和理性的表现。当然他们还是需要更重视虚拟的和文化的等等因素对于社会的作用。工业化也需要话语,需要合法性,需要想象力和文化的根基,也不能忽视这些事物的影响力。

这是一部中国年轻人表达自己对于中国未来的思考的书。它说明了在一切喧嚣的浮云之外,中国人仍然在艰苦地努力,为了把“中国梦”带向更高的高度而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感一方面可以表现为安逸和舒适,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为奋斗和努力。这两者其实都是社会所需要的。社会需要自己的年轻一代在这个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用理性、明智和奋斗喊出自己的声音,中国和世界应该听到这些声音。

猜你喜欢

前途工业化全球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全球化陷阱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