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为国家和民族敲钟
2012-05-30燎原
燎原
颁奖词:加油站、写字楼、商铺……一个个都卖掉了,他散尽家财打造民间最大的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旨在通过博物馆展示伤痛与教训,起到为国家和民族敲警钟的作用。某一天,他过世了,这斥资10多亿打造的博物馆也将捐给政府。
安仁镇,成都市大邑县下辖的一个小镇,普通而平凡。建川博物馆落户后,这儿成了百年来中国诸多伤痛与磨难记忆的承载地。
建川博物馆是个博物馆聚落,主要收藏近百年来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历史点滴事件。55岁的樊建川是这家全国民间最大博物馆的馆长。
按樊的想法,他要將这个博物馆聚落打造成30个馆,涵盖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民俗系列、地震系列。但主题只有一个,就是为国家和民族敲钟。目前,已有21个馆开馆。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诸多伤痛与磨难,樊建川说,该系列博物馆的意义就在于不让后人“好了伤疤忘了疼”。
很多人认为,搞博物馆是公家的事。樊建川为何也去凑热闹?而且他凭啥搞成?
这首先缘于他个人爱好。樊是个收藏家,搞收藏已40多年。如抗战时的良民证、毛泽东时代的徽章等等,他都当成宝贝收藏。在全国很多省,有藏友为他买藏品。
樊的宝贝因此越来越多,他的底气越来越足,以至于,每次走进一些国营博物馆,他总发现,自己收藏的东西比很多博物馆还要多,还要好。
渐渐地,他觉得自己收藏的这些好东西,应拿来和更多人分享,这样收藏的东西才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这一刻,他个人的收藏爱好开始转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并最终演变成对国家和民族历史担当的行动。
2002年,他决定搞博物馆。首先在安仁镇买了500亩地。2004年6月,建川博物馆开始动工建设。2005年8月15日,博物馆开始试业。
如今的建川博物馆,藏品多达70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325件。迄今为止,他为博物馆建设投入10多亿元,其中不少是用于购买藏品。
樊告诉《南风窗》记者:“哪一天,我突然过世了,博物馆就捐给成都市政府了。”
有人笑他傻。但了解他的人,更愿意用“有担当、有民族侠义精神”来形容他。当然,他还有些异于常人的举措。
比如34岁时,官至宜宾市常务副市长的他,突然辞职不干了。
“哎,那只是个小官,而且是20年前的事了。”接受《南风窗》采访时,樊说,“当官哪有现在自由?哪能挣到这么多钱?”
辞职后,他到成都一家房地产企业做事。摸出些门道后,他搞个房地产企业“玩玩”。发家致富也从这时开始,他的财富后来还被胡润、《福布斯》“盯上”了。“2003年,我的财富排名在300名左右,现在可能跌到600名以后了。”樊建川依旧乐呵呵的。
在他看来,“要那么多钱做什么耍呢?人就是吃饭穿衣服而已”。当财富变成数字后,樊觉得,“最好的房地产企业,顶多活100年,但博物馆却是千秋万代的事”。为此,他将精力和财富都投入博物馆建设,甚至把房地产公司的业务也停掉了。
如今的他,写字楼卖掉了,加油站也卖掉了,商铺也卖掉了……
樊说,博物馆单靠门票收入难以运营,所以当初在搞博物馆聚落时,他从茶馆到酒店住宿、饮食、会议和影视道具出租等,都一并纳入规划和建设,以此拉长了博物馆的产业链。
如今,经几年艰难发展,博物馆运营已有起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500多员工的工资、水电费等,不需另掏腰包了—这即使是国营博物馆,也难以做到。
在一次广东的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汪洋举樊建川为例说:他的博物馆运营能做到收支平衡,非常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