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2012-05-30龚浔泽

南风窗 2012年16期
关键词:行动党新加坡人李光耀

龚浔泽

近日,笔者有一个10多天在新加坡逗留的机会,得以近距离地感受狮城的风土人情和制度文化,感触良多。赤道附近的室外其实并不适宜人居,作为热带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新加坡的成功并非偶然,经验弥足珍贵,新加坡可供中国学习借鉴的潜能远未充分发挥。

第一印象

新加坡是一個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国家”,绿化覆盖率达到70%,陆地面积的9%规划为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拥有大面积原始雨林的城市之一;全岛占地20公顷以上的公园达44个,3亩见方的街心公园有240多个;岛中央仅有1.6平方公里的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有840多种花朵植物,树木品种甚至超过整个北美洲。这些植被和绿化,连同周围广阔的海洋、周边国家工业发展程度相对不高、降雨频繁且雨量充沛等因素,成就了新加坡堪称一流的空气质量,也有效缓解了新加坡靠近赤道、不时热浪袭来的灼热感。

新加坡天气炎热潮湿,没有空调很难忍受。尽管新加坡能源完全依赖进口,但在空调使用上却不惜成本,全岛公共场合的空调温度基本都在18度左右。据说李光耀认为这样的温度不仅人体比较舒适,而且思维也最活跃。

新加坡只有714平方公里,却居住了518万人,人口密度在国家当中仅小于面积1.95平方公里的袖珍之国摩纳哥,但并无拥堵和逼仄之感。新加坡的道路占国土面积的12%,无论住在哪里,300米范围内都有公交车站。地铁站旁的巴士公交转换站,往往集中二三十条甚至更多的巴士线路,且与小商品、小餐饮有机衔接。

深入新加坡的街巷市井,不仅能遇到不同的肤色和着装、听到不同的语言和腔调,也会看到不同功能和风格的房屋建筑次第分布、相互衬托。牛车水(中国城)、小印度、甘榜格南(马来-阿拉伯区)、英伦殖民陈迹,现代化的摩天大厦、近代特征的欧派楼墅、企业兴建的私宅、国家出售的组屋(不乏地处闹市、豪华型的)、宗教场所和祠堂会馆……这些源流各异、表征有别的元素在这里安然相处,而规范的翻新制度(如组屋外立面满7年必须重新粉刷),让“新加坡”不枉一个“新”字。

新加坡人每4年人均寿命增加1岁,目前已决定将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67岁。新加坡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公积金制度,有工作就有公积金,不仅比例不小,而且覆盖购房、养老、看病、上学、投资等不同用途,但新加坡却没有社保、没有医保、没有养老金。无论是政府官员、法定机构雇员、警察、教师还是企业职工、非营利组织员工,都得靠自己55岁时公积金养老金账户中的留底资金到65岁后按月返还。这看似不讲人情,却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新加坡人工作和创造的热情。

生存之道

新加坡缺乏纵深,没有回旋余地,经不起失误和折腾。这决定了新加坡要想生存,决策必须慎重;要想领先,举措务必高明。

新加坡独立之初,岛上除了花岗岩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不仅地表水不够自给,甚至连地下水都没有;华人虽占绝对多数,但马来人却更早移居此地,四大种族信仰不同,缺乏基本的政治共识,即使在华人内部也有土生、闽南、潮汕、广府、客家等文化差别。从外部看,原本是马来亚一部分的新加坡,在马来亚联合东部婆罗洲上的沙巴、沙捞越组成马来西亚后,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归宿感,最终也被联邦踢出。地处奉行“马来人至上”的马来西亚和先反对组建马来西亚、后强烈反华的印度尼西亚之间,新加坡任何政策取向和政治言论的不慎都可能招致国家生存的危机。而争取西方认同支持和东方容忍谅解,平衡与日本、印度、中国以及中国内部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也一直伴随着新加坡的历史。

在李光耀以及吴庆瑞等老一辈新加坡领导者的设计下,新加坡以英式议会民主为蓝本构建出独特的威权政治模式。新加坡的党内监督、议会监督、舆论监督都无特色,其政府的廉洁更多地源于李光耀本人的带头垂范以及法律严厉的惩处措施。对人民行动党而言,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于选举,5年一次的大选是对他们最现实的考验。这虽然带来了巨大压力,却也逼迫执政党更加埋头苦干、更能务实适变。

对于重大的政策分歧,李光耀及人民行动党政府坚持从实用而不是感情出发。当年,面对华人居多的实际,新加坡确立马来语作为国语,英语作为政府工作语言,并逐步巩固了英语在国民教育中的媒介语地位,打消了西方和周边国家对其“第三中国”的顾虑,也使新加坡在语言上与英美等国完全接轨。而当面对东南亚城市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一向强烈排斥赌博的李光耀,又在2005年同意李显龙和现政府引进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开办赌场,并在新加坡河口的滨海湾打造出新的地标式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淡水长期不能自给,还在殖民地时期,依靠英国的支持,新加坡1961年与当时的马来亚签订了两份供水合同,分别为期50年和100年,满足了新加坡一半的淡水需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防止合同到期后马来西亚提出的水价太高,新加坡一方面加快对岛内雨水的收集,形成了一系列蓄水池,另一方面抓紧研究、攻关污水处理,最后借助美国技术研究出逆渗透膜水处理办法,成功实现了污水的净化,并将处理过的水称之为“新生水”,加以循环使用。这两项举措的成功,使新加坡可以不依赖外来淡水而自给,也为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谈判赢得了主动。

发展有度

在整个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面积最小,人口也仅多于文莱、东帝汶这些乡村为主的国家,新加坡最显著的地理优势是位于马六甲海峡与南中国海交汇之处,但周边与新加坡地理条件差别不大的地方很多,新加坡港口当年也是承接和仿照马六甲并后来居上的。巩固新加坡发展优势,既需要稳步提升贸易和物流中心建设水平,更需要打造本土的、周边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加坡来说,性价比最高的金融和科技是最适合的方向,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人才是根本。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建国之前吸纳了大量来自中国广东、福建、海南的底层移民,如今新移民的来源更加广泛,中国人依旧是其中最大的群体,不过,籍贯覆盖中国各地,且以北方特别是山东、东北居多。

在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新加坡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支出仅次于国防,约占政府总支出的1/5;公办学校教师纳入公务员序列,中小学校长地位很高;加上英语成为除母语课程外的所有科目的教学媒介语,新加坡的基础教育质量水准在全球名列前茅。

经过几十年反复灌输、引导,克制欲念、节约资源、集约发展已经沉淀到新加坡的每个角落。

相比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只开发了24%的土地面积,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必然会有开发强度很高的地区,比如新加坡河沿线、滨海湾金融中心、乌节路商业圈等,但难能可贵的是,新加坡规划了大量不开发、缓开发的地带,即使开发,也不搞一个模式,东南部的勿洛、东北部的淡宾尼、中北部的碧山、西北部的蔡厝港、西南部的裕廊各有不同的特点;已经开发的地方,如每个市镇中心,都预留了空地,为城市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据新加坡人分析,如果完全参照新加坡的理念和办法建设,中国只需开发2%的国土就可以满足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需要。

更令人赞叹的是,在各国赤字财政普遍的当下,新加坡却长期保持财政盈余状态。新加坡2012年财年预计政府经常性收入531亿新元,财政资金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200多亿新元,而其财政支出只需503亿新元。新加坡并没有因为财政状况良好就滥用财政资金,建设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乱开民生支票寻求叫好满足虚荣。

新加坡有96万辆机动车,拥有一辆私家车,不仅须缴抵岸价100%的附加注册费、20%的进口关税,还需缴付6万~9万新元的拥车证费;日常行驶不仅有路税和汽油税,高峰期进入市区还要按时段和路段进行收费,驾车成本实在不菲。为了减少刚性的出行需求,新加坡的居民区不会单纯只有居民楼,必会配套规划商业中心、文教机构和轻工业场所,以便于就近购物、就业、求学、休闲、娱乐。

潜在挑战

新加坡的成功毋庸置疑,但它也面临着三大潜在挑战:人口老龄化和种族结构变化趋势的压力,传统淡化、西化过度的潜势,以及后李光耀时代威权重构的隐患。

2010年新加坡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预计10年后将达23%,20年后将达31%。新加坡曾经有一段时期控制生育,但近年来已经转为鼓励生育了,但即便如此,本地華人家庭小孩一般也不会多于两个。与此相反,马来人每家的小孩都比较多,不少在4个以上。由于生育率差别,马来西亚独立初期华人占总人口的35%,现已降到了24.6%。单从新加坡本地人口比例来看,马来人所占比重也是上升的,再加上来自印度的务工人员数量近些年猛增,尽管外来移民仍以华人为多,但新加坡以华人为主的人口格局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

而且,近来的中国移民不少都是富豪、精英,一则小孩数量相对较多,让个别本地人觉得有限的福利资源被稀释;二则一些“富二代”经常惹出事端,引发当地人的反感。近来发生的马驰事件就是典型。31岁的马驰是来自四川的富豪,酷爱飙车,5月12日凌晨,他驾驶法拉利在交叉路口超速闯红灯撞上出租车,马当场毙命,出租车司机及日本乘客经抢救无效死亡。对这个事件,新加坡主流媒体虽没过分渲染,但网络上的不满情绪还是比较强烈。据说人民行动党在分析去年大选得票率创历史新低时,将一个很大的原因归结为近年来引入的新移民太多,被反对党趁机炒作,诱发并加剧了民众的不满。

长远而言另一大问题是,新一代新加坡人的华文总体水平在倒退。目前,年轻新加坡华人的华语普遍不如马来西亚华文学校的同龄人,《联合早报》订阅量也在连续下滑,不少年轻人已经读不懂华文新闻了。如果没有中国新移民、新劳工的不断拥入,没有与中国开展商贸合作的动力驱使,没有中国各领域、各层次人员频繁参观学习,新加坡的华语生存空间还会进一步萎缩。

英文教育媒介语地位的确立,使得新加坡年轻人的英语已经跟英美同龄人没有差异甚至更好,英语也成为越来越多新加坡人的家庭用语。在新加坡的华人家庭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幕:爷爷奶奶之间用福建话或广东话交谈,父母之间用普通话沟通,第三代兄弟或姐妹之间则用英语表达交流。与老一代新加坡人相比,年轻的新加坡人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意识明显增强,中庸、顾家、集体主义意识明显减弱,一些人对新加坡的发展奇迹缺乏感恩、对存在的问题缺乏宽容,批判精神和民主参与意识增强,对人民行动党长期一党执政有所怨言。

新加坡的成功有着浓厚的李光耀个人痕迹,但李光耀已近90高龄,后李光耀时代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近几年来,新加坡反对党的活跃程度前所未有,工人党去年更是从人民行动党手中抢走了一个拥有5个国会议席的阿裕尼集选区。这一破天荒的变故,让人民行动党上下颇为紧张。

笔者在新期间,恰逢后港单选区补选。冷静日(投票前一天)前一晚,朝野两大党同时召开群众集会,尽管李显龙等政要亲抵人民行动党集会助威,工人党集会的人数、气氛还是远超人民行动党,补选结果也是工人党大胜。不过,据新加坡人士说,新加坡未来最大的危险并不来自人民行动党党外,而是党内;如何提前预判和妥善安抚后李光耀时代党内精英的异动倾向,才是新加坡未来政治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行动党新加坡人李光耀
新加坡人不爱做饭
新加坡人的反话正说
新加坡人的反正话
2011年新加坡大选与人民行动党的自我更新
中国知识分子观念中的李光耀图谱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李光耀生病住院
新年“希望球”
李光耀:新加坡资政访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