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动中国”未足奇
2012-05-30谢奕秋
谢奕秋
这些天一份山寨版“敢动中国大奖”名单在网上流传:“第一名日本,第二名菲律宾,第三名朝鲜……”后面还有韩国、泰国、帕劳、印尼、缅甸、尼日利亚、索马里海盗等。最牛是后台奖:不用自己动手的美国!网络戏言,不足当真。而编列此名单的网友,有心搜集了近期对华人不利的国际新闻,言下之意泱泱大国居然被许多小国欺负,可不怪美国老大撺掇?
要说这些散发的事件相互间没有联系并不客观,但统统归咎于美国则失之粗疏。许多边远地区的新闻,例如西非小国加纳以非法采矿为由逮捕38名中国矿工,跟美国并无关联,而索马里海盗,更是全世界公敌。当一个大国海外利益急遽增加,制度供给一时跟不上,必然会导致摩擦增多;只要这些摩擦仍在可控范围内,就不值得大惊小怪。
即便像日本、菲律宾这些所谓美国的盟友,也并非美国一挑拨它们就兴奋。其与中国的矛盾,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的被掩盖和突然爆裂,大多有自己的发生逻辑,美国的介入充其量是外因。希拉里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所谓美国要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在南海、北极和波斯湾加强“道义权威”,也正说明其法律着力点不够。
周边国家“敢动中国”的触媒,还在于它们从中国不确定的崛起目标中觉察到自身利益的危机。它们担心,假如美国衰落后,一夜间退回孤立主义,从西太平洋撤出,中国会什么样?止步于周边南海,还是对包括漠北和印度洋在内的异域也感兴趣?更进一步地,假如中国成为经济老大,庞大的国防预算会否催生一个新的世界警察梦?
足以为孤独大国雄心降火的是,地区安全秩序并非随经济主导权的塑造而自然生成。“意识形态不同,不相为谋。”美国眼皮底下,古巴挺了多年,也没见老卡屈服过。阿基诺三世或许会忌惮民意,但叫板中国从来不是他个人的决定。弱弱联合,引入强援,都是对冲地区利益格局的手段。即便是国贫人少的阿富汗,有了阿拉伯圣战士和美制毒刺导弹,也能够绊倒强大的苏联。“亚洲版北约”的套索,早就为一味逞强者准备着。不谈美日澳(美国首次参加日本和太平洋岛国的峰会,用意明显),就连欧盟和印度之间,也对此不无默契。
俄罗斯一直以来是中国在亚洲的支持者,可惜它的意志力从来不够持久,或会在叙利亚问题上重复利比亚问题上的壁虎断尾战术。中国也不想在欧亚腹心地带划一道铁幕,以免将西方抨击伊朗等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6月上合组织北京峰会,有可能首次向俄罗斯素来讨厌的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和不久前北约芝加哥峰会重点关注的阿富汗“敞开对话的大门”,这显示东道主中国的包容心态。同理,不久前伊朗取消与中国一水坝的建造合同,也不会影响艾哈迈迪·内贾德近日的访华安排。在各国交往日益频密的时代,大国的淡定和纵横捭阖,與小国的“敢动”大国和识趣地找台阶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外交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