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写作连接性衔接手段使用情况分析
2012-05-25张岚
张 岚
大学生英语写作连接性衔接手段使用情况分析
张 岚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该文基于韩礼德语篇衔接理论,统计分析大学英语写作中连接性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发现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知识与训练,在作文中存在连接成分使用单一的现象以及误加、误省和误用等错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课文语篇分析、培养学生英汉对比意识、增强对连接性衔接手段的训练。
大学英语写作 衔接手段 英汉对比
0 引言
近年来,语篇分析知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研究者们的注意力逐步从词汇和语法转向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英语语篇衔接的研究始于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他们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语篇衔接的概念,认为衔接作为一个语义概念,指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它是语篇与非语篇的根本区别所在。衔接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而语法衔接又可分为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四种。其中,连接指的是通过连词、连接副词和介词短语等成分表达的具有衔接功能的语义关系。
连接性衔接手段的使用有利于语篇的连贯,实现语言表层形式与陈述意义的统一,在英语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学生英语作文的采样分析,调查连接性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并探求其成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 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选取了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建筑、通信、财务和国贸专业二年级4个班级的学生作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在中国学习英语至少6年,且都没有在国外学习英语的经历。该次作文要求学生就钓鱼岛事件写一篇120字左右的议论文,内容应包括钓鱼岛事件的出现、中国国内对此事件的反应以及学生个人对这些反应的看法三个方面。然后从4个班级作文中随机选取100篇字数在100~140字之间且没有明显抄袭迹象的作文,统计分析其中连接性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
由于连接性衔接是通过选择连接附加语(副词词组或者介词短语)或者一小类连词来加以表达的(韩礼德,2010),因此本文所统计的连接性衔接手段不仅包括语法概念中的连词,还包括具有连接意义的副词、副词词组和介词短语。
本文分析基于韩礼德对语法衔接中连接关系的分类,以逻辑—语义关系为切入点,将连接关系分为“详述” (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增强”(enhancement)三大类。这种三分法与韩礼德和哈桑1976年提出的四分法(增补、转折、原因与时间)相比,更为合理科学,涵盖面更广,应用性更强。韩礼德在三大类下还进一步依次划分出阐述与同位,添加与变化,因果、条件、时空、内容与方式几小类。本文将以韩礼德的分类词表为基础,并以其它词表为补充,统计学生作文中各小类连接成分的使用次数、比重及错误数量,从中分析学生对连接性衔接手段的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 研究结果
通过对学生作文中连接性衔接手段使用情况的统计,可以看到,按照韩礼德对连接关系的分类,各小类连接关系成分在作文中均有出现,但是出现次数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出现最多的三类连接关系,依次是添加、时空和因果。出现最少的是方式关系,只出现了1次;而内容与变化关系,也只出现了2次。每篇作文中连接成分使用次数也存在差异,最少的使用0次,最多的使用12次,平均每篇作文使用4.37次。作文中出现连接性衔接手段3~5次的作文占全部作文的52%。
通过对各小类连接性衔接手段使用次数的统计(见表1),可以发现学生对连接性衔接手段的使用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主要依赖一些最常见的连词。例如,在表达同位关系时,连接性衔接手段有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hus, to illustrate, 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 I mean (to say), to put it another way等,而100篇学生作文中仅出现了两种,其中for example的使用率占94.4%。
学生使用连接性衔接手段的错误数量普遍较少,甚至在阐述、同位、变化、内容和方式几个小类中,错误次数为0。出现错误次数相对较多的小类是添加,然后依次是因果、条件和时空。
表1 连接性衔接手段使用情况统计表
在错误类型上,除单词拼写错误外(如把although写成althrough、whether写成wheather),大致可分为误加、误省和误用三类。误加指在没有必要使用连接成分时加入连接成分;误省指在应使用连接成分时没有使用连接成分;误用指虽然在正确的位置上出现了连接成分,但选择的连接成分错误。表2列出了学生作文中的部分错误原句,下划线标出的是连接成分。
表2 连接性衔接手段使用错误分类表
错误分析:
例1和例10中,学生对at the same time的用法不了解,按照汉语表达习惯使用,导致了错误。
例2和例4都属于对and的滥用。例2中,三个分句表达的语义不在一个层次上,例4中已有连词because,无需再加and。
例3中,同时使用了两个表示转折意义的连接成分,只用一个即可。
例5中,句子间的逻辑语义层次不明确,必须使用连接成分,没有使用导致表达缺乏条理性。
例6、例7和例8中, because所引导的应是原因从句,不能独立成句;且because后面不应用逗号与从句隔开。
例9 中应使用because of,而不是because. 虽然它们表达的连接意义相同,但because是连词,后面跟句子,而because of 是介词短语,后才可跟名词、名词短语、代词等。
3 原因分析
学生对连接性衔接手段的使用出现形式单一的特点及上述三类错误,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
3.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首先,学生词汇量不足。缺乏足够的词汇是造成误省、滥用及连接成分使用单一的重要原因。同时学生对连接成分掌握不扎实,不清楚连接成分的具体用法,特别是对表达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连接成分之间的细微差别不甚了解,导致了许多误用的出现。
其次,学生缺乏英语行文规律知识。英语行文通常必须一个段落围绕一个中心,中心句位于句首;而汉语则可以一个段落多个中心或多个段落一个中心,中心句有时位于句首,有时位于句中和句末。因此随意变换主语,大量使用无主语句,在汉语行文中没有问题,但却不符合英语的行文方式。学生不了解汉语和英语在行文上的差异性,因此导致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层次模糊、组织混乱的现象。
3.2 学生缺乏严密的逻辑思考
有些学生自身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写作时不注意段落与句子之间的逻辑语义衔接关系,更不会想到用连接成分来突出所要表达的逻辑语义关系,而是想到一句写一句,因此上下文之间缺乏组织和内在的连贯性,文章如同一盘散沙,不成整体。
还有些同学对作文内容的思考不够深入全面,写作时无话可说,为了凑够字数而加入一些与主题无关或与上下文脱节的内容,但又试图使其看起来有连贯性,因此随意将某种连接成分填入句中。殊不知,语篇表层的衔接关系是建立在深层的连贯关系基础上的(赵蔚彬,2003),文章连贯与否在于其语篇本身是否存在逻辑关系,而不是仅凭添加几个连接成分就可以实现。学生对连接成分的过度依赖造成了大量滥用和误用现象的出现。
3.3 学生受汉语语篇连接方式的影响
学生在写作中扩展语义时常常仅将句子简单罗列起来,少用或误省连接成分,既影响了语篇的连贯,还导致了语法错误。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受到汉语语篇连接方式的影响。汉语重“意合”,在语篇中隐性连接相当常见,句子间或段落间的语义联系可以不靠连接词语,而仅通过其中的逻辑关系及语句的先后序列间接地表现出来。但英语重“形合”,语篇连接成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显性的,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连接手段非常发达,句子的扩展和连贯主要靠这些语言形式上的连接成分来实现(朱永生,2001)。学生将汉语语篇的隐性连接方式带入英语写作中,就导致了少用或误省连接成分的错误。
3.4 教师对学生使用连接性衔接手段的系统训练不足
首先,教师对连接性衔接手段缺乏重视。大量教师在批改和讲解学生作文时更重视对语法错误进行纠正,而忽视其在整体上是否达到了语义连贯、层次清晰和前后衔接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缺少这方面的系统训练。学生自然无法准确灵活地使用各种连接成分来表达文章的层次和逻辑。
其次,教师对连接性衔接手段讲解不足。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让学生背范文和写作模板,造成学生生搬硬套使用连接成分,像“first, second, third”这样的固定套路在中国学生作文中比比皆是。教师对连接性衔接手段讲解不足导致学生对连接成分的掌握既不准确也不丰富,因此在写作时只能采取回避策略,仅使用最常见的几种连接成分。
4 教学启示
依据上述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公共英语写作教学中,可尝试下列几种做法,提高学生对连接性衔接手段的掌握程度,进而提升写作整体水平。
4.1 注重对课文的语篇分析
公共英语课一般分为读写课与听说课,每周各两个课时,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读写课。由于课时有限,目前教师往往将主要精力用于讲解课文,仅在每单元课文讲完之后才用较少的时间传授写作技巧。建议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再局限于词汇和长难句,而且能够利用语篇知识分析文章,引导学生理解语篇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使学生熟悉不同文体的行文结构,关注作者阐明主题、展开段落和布局谋篇的技巧。教师还应特别指导学生注意文章作者在段落和句子间所使用的衔接方式,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学习和积累更加多样化的连接成分。
4.2 培养学生英汉对比意识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自觉地受到汉语影响,无法写出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多向学生介绍英汉对比知识,尤其是有关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知识。在教学中还可加强汉译英练习,从翻译句子扩展到翻译段落,使学生不仅关注单个句子的语法正确性,而且思考段落间与句子间的衔接与连贯,自觉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语言单位上的差异,从而提高语感,避免中式英文,写出更为地道的文章。
4.3 系统练习连接性衔接成分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提高学生使用连接成分的准确性与多样性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与目标。教师可以将表示转折、因果、条件等不同语义关系的连接成分分类逐项地向学生做详细介绍,理解其中蕴含的语义和逻辑意义。在讲评范文时,指导学生注意和积累多种多样的连接成分,熟悉它们的使用规则;还可以通过设计填空、组合句子、连句成篇等专项练习,提高学生使用连接成分的准确性。
[1] M.A.K.Halliday, Ruqaiya Hasan. 张德禄,译.英语的衔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M.A.K.Halliday. 彭宣维,赵秀凤,张征,等译.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 赵蔚彬.中国学生英语作文逻辑连接词使用量化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 2003,24(2):72-77.
[5]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