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成都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

2012-05-25杨彪山郑志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龙泉斜坡山区

杨彪山,郑志军,周 伟

(1.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市龙泉驿区国土资源局,四川 成都 610100)

0 引言

龙泉山区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东部近郊,北起中江黄家坳,南至乐山市新桥镇附近,长约200km,为成都平原与川西丘陵区之间兀然隆起的自然分界线[1]。近年来,受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震、降雨以及人类不合理工程等因素的影响,龙泉山区地质灾害整体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态势,对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对社会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因灾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笔者在通过对龙泉山区众多地质灾害的考察,对区域内地质灾害形成的背景条件、控制因素和发育、分布规律等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地质灾害与自然背景条件和人类工程相关联,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该区的地质灾害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4]。

1 地质环境背景

龙泉山地处成都盆地东缘,呈NE-SW走向,自北向南呈沿低山丘陵向低坝平原区过渡,整个山脉地貌以丘陵为主,山、丘、坝皆有,最低海拔385m,最高海拔1051.3m,相对高差近700m[5]。区内地层多系侏罗系蓬莱镇组泥岩、砂泥岩互层、砂质泥岩和白垩系夹关组和灌口组厚层状砂岩夹泥岩、砂泥岩互层组成[1]。区内地质构造主要受成都断凹(新生代盆地)与龙泉山穹褶束的影响。形成的构造形迹主要是北北东向的压扭性断裂、褶皱。龙泉山主逆俯冲断裂带分布于龙泉山西坡,沿山体方向由北向南依次为草山断裂、金鸡寺断裂、龙泉驿断裂、镇阳场断裂和新桥断裂[6]。区内属于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容易出现倒寒,夏季气候炎热,雨量集中,多大暴雨,秋季多阴雨,天气偏凉,冬季气候干燥,温暖雨量少,无霜期长。

2 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区内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地面沉降等4种,据调查走访,该区内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2.1.1 时间分布特征[1]

据调查资料显示,龙泉山区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份,地质灾害发育总数占全年发育地质灾害的91.5%,特别是7下旬~9月上旬是区域内地质灾害集中爆发的阶段,足以见证其区域内地质灾害爆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从侧面反映出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受到降雨的影响较大。

2.1.2 空间分布特征

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龙泉山脉的低山地貌区,以及东南部的丘陵地带区。整体上构成两条带状分布格局(图1)。据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汛期结束,成都市境内的龙泉山区域共有地质灾害746处,其中低山地带分布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76处,浅丘和平坝地带分布地质灾害点较少,分布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74处(表1)。

由上述分布规律分析得出,区内滑坡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占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的49.2%,基本控制了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形式,形成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发展趋势;其次是不稳定斜坡,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9.8%;再次是崩塌,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0.9%,最后是地面不均匀沉降仅占灾害总数的0.1%。

图1 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the Longquan Mountain Area

表1 地质灾害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2.2 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2.2.1 地形地貌

龙泉山共有侵蚀构造低山、构造剥蚀浅丘、侵蚀堆积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地貌形态的不同控制了各地貌单元区内的地质灾害分布类型、规模及数量。据统计,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低山区,占全部地质灾害63.3%;丘陵地貌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占36.7%,平原区则未发育有地质灾害,且规模以小型为主(表1)。

在微地貌上,区内主要有两种斜坡类型,一为台阶状斜坡,二为近于直线状斜坡。据近两年来对该区域新增点调查显示,89.3%的崩塌发育在坡度大于60°的台阶状斜坡的陡坎之上,而79.6%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主要发生在坡度15°~40°范围内的直线型斜坡之上。

2.2.2 地层岩性

龙泉山脉地区的地层岩性比较单一,主要由侏罗系(J)的紫红色、紫褐色砂泥岩互层,白垩系(K)砖红、棕红色泥岩、砂岩不等厚互层的岩性,以及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三种地层岩性组成。所以全区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的分布规律大体比较一致。其中,分布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中分布的地质灾害为数最多,占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54.2%,主要包括土质滑坡和不稳定体。而侏罗系(J)和白垩系(K)基岩地层分布的地质灾害数量相对较少,占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45.8%,主要发育为崩塌和不稳定斜坡(表2)。

2.2.3 地质构造条件因素

区内的大部分地质灾害均受区内龙泉山断裂和龙泉山背斜两大地质构造控制,地灾隐患点集中分布于两大构造两侧深切沟谷地带,沿断层滑动带向两盘和背斜核部向两翼扩延越远,地质灾害爆发频率越低。同时,不同的构造密度,也控制了不同的灾害爆发频率。如区内东北部地带,地层岩石纵张裂缝、横张裂缝、剪理面和节理面极为发育,岩石极为破碎,故而地质灾害发育也较为集中。

表2 成都市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层岩性统计表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lithology of the Longquan Mountain Area of Chengdu

2.2.4 降雨诱发地质灾害

降雨是该区内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降雨后,汇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沿土、石中的孔隙、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水。其中一部分地下水储藏在孔隙、裂隙中,增加土体的重力(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另一部分地下水继续下渗到软弱结构面上富集起来,并对这个面上的岩、土进行浸润、软化,使其抗剪强度逐渐降低,当岩、土体的重量引起的下滑力增加到大于下伏软弱结构面的抗剪能力时,便产生变形,从而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据调查,该区域内发生在强降雨期间或降雨结束后短时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85.7%。

2.2.5 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不合理的建房切坡、道路建设及采石开矿等是区内地质灾害发育与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据统计,区内因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多达418处,占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56%。由此可见,人类因不合理施工破坏了坡体完整性,直接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性斜坡等地质灾害。

3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龙泉山区地质灾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完善群测群防网络

龙泉山区受其地质环境背景的制约,加之地震的影响,自2009年至2012年地质灾害集中爆发,可谓有坎既崩,见坡就滑,山中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从防灾减灾的目的出发,有关部门加大地质灾害的宣传培训力度,完善群测群防网络,通过掌握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现象,加强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全民监测。对于个别威胁较大、危害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专职人员24h不间断监测。

3.2 实行避险搬迁,彻底脱离危险

对于山区个别危险性大,威胁农户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实行避险搬迁工作,使得受威胁农户彻底脱离地质灾害的威胁。

3.3 进行应急排危,减小威胁程度

对于一些威胁程度较大,但无法进行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查明威胁程度和威胁范围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必要的应急排危除险工作,在工程上,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有效的减小威胁程度,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3.4 实行地灾评估,远离地质灾害

为防患于未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城镇建设应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尽可能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建设。确需工程需要而难以避开的情况下,应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以防地质灾害的突发,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5 编制防治方案,确定防治重点

为使得地灾防治工作能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防治有效、效益最优,积极编制年度防治方案,并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防治目标,做到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 结论

(1)龙泉山区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背景的影响,主要发育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其中以滑坡最多。

(2)龙泉山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时间上,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空间上,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低山、丘陵区。

(3)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主要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影响,诱发因素主要为降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的影响。

(4)现状条件下,加强宣传培训、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地质灾害防治应深入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王伟涛,贾东,李传友,等.四川龙泉山断裂带变形特征及其活动性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2008,12(4):968-979.WANGWeitao,JIA Dong,LIChuanyou,et al.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y of Longquanshan fauly belt in sichuan[J].Seismology and Geology,2008,12(4):968-979.

[2]王作堂,高路.四川沐川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3(1):76-82.WANG Zuotang,GAO Lu.The form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its prevention in Muchuan county,Sichuan province[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02,3(1):76-82.

[3]许志文.四川省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J].岩土工程,2006,7(4):97-102.XU Zhiwen.Proposing the frame and meseures for prevention and cure system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Sichuan province[J].Geology and Prospectng,2006,7(4):97-102.

[4]张建国,魏平新.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2(4):44-48.ZHANG Jianguo,WEIPingxin.Characteristics of themain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ir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in Guangdong Province[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03,12(4):44-48.

[5]乔建平,等.成都市龙泉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R].2010:7.QIAO Jianping,et al.Bearing capacity evalua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control plan for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ongquan Mountain Area of Chengdu[R].2010:7.

[6]黄祖治,唐荣昌.龙泉山活动断裂带及其潜在地震能力的探讨[J].四川地震 1995(1):18-22.HUANG Zuzhi,TANG Rongchang.The Longquanshan fault zone and exploration of potential earthquake ability[J].Earthquake Research in Sichuan,1995(1):18-22.

猜你喜欢

龙泉斜坡山区
龙泉青瓷
《山区修梯田》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信仰的“斜坡”
山区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