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民俗

2012-05-16关悟魁

山西文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太平民俗官员

关悟魁

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太平,民风淳朴,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有“陶唐遗风”之说。

翻开记载历史的志书古籍,踏寻几经变迁的太平故地,淳朴的民风与你热烈相拥。从新年伊始,人们就把自己的追求、祈盼、崇尚等等,在不同季节的节日中给以表现,拍打着古老的节奏走到年底。传统的节日屈指数来,从立春至除夕,能上得了等次的,有二十六个之多。每个节日还有相应的活动,这里只能在众花丛中选出几朵:大年初一,祀神及先祖,悬灯、爆竹、燃柏叶,亲党相拜,置柏酒为贺,月终乃止。正月初五,传说是月忌,家物不出。正月十五上元日,设鳌山,火树银花,三日不绝,十六夜尤剧。妇女相牵以游,日走驱百病。二十日添仓,作煎饼。二十二日,女不用针。月晦日,夜不张灯,为鼠忌。二月二,俗呼龙抬头,为鼓箕。春分,酿酒醋。寒食,封墓,具酒馔纸钱以祭。三月清明追女邀婿,折柳踏青,放风筝,荡秋千。四月初一日插皂角叶禳瘟,男女以红花子作穗佩之。五月五日,戴艾虎馕角黍饮雄黄酒,小儿女系一长命缕。六月六,晒衣物,做麦麴食品。七月七日,祭牛郎织女相会,十五日,祀先荐麻谷,提前一天挂纸马于田间,以迎秋收。八月十五日,袒祭月,摆瓜果饼,饮酒而赏月。九月九日,登高而采菊做糕点,也是求淑女之时,此日可测冬雪。十月初一日,祀祖先,烧冥币、焚纸出以避寒;十一月冬至,看日影,测昼夜短长,波土拜贺。十二月八日,喝腊八粥,作腊酒腊肉,剃小孩头。除夕,扫舍宇,易门神桃符,修岁事,嫁娶无忌,老稚团饮,名曰“守岁”。

地方官员也通过不同的节日,用不同的活动方式进行导民,以求得管辖区的老百姓,能够去追求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太平县志卷五·典礼志》“迎春”、“耕耜”、“救护”、“宾兴”、“乡饮酒”诸篇,可以说是这一方面的记载:“迎春”算是一年里重要活动的开篇。每年立春前一日,有司提前准备塑造好芒神春牛,然后各官吉服迎于东郊,“伶人为牴角戏,各执所事以导城市皆行”。到了立春日,官员们都穿上朝衣,正式祭勾芒神。祭勾结束后,官员们各执彩杖。正官击鼓三声,环鞭土牛三下。“耕耜”是“迎春”活动的更进一步,它是官方用真实的活动鼓励农耕的表现。在每年的仲春亥日巳时进行祭先农坛,坛高二尺一寸。午时开始行耕耜礼,承祭官率各官请神位供于坛上,神位也有规定的规格,牌高二尺四寸,宽六寸,座高五寸,宽九寸五分。然后摆上白帛一匹,羊一只,猪一头,两耳三足有盖的鼎铏一个,竹制的方型盛食物之器簠二个,青铜或陶制的圆形盛食物之器簋二个,竹编的如豆状的盛果肉的器物笾四个,木制的高脚盘豆四个,青铜做的酒具爵三个。官员们穿上朝衣行礼,礼毕之后送神位入祠。祭仪结束,还要进行耕耜活动。官员们出东门,入耜田,先有一个官员捧着一个青色的种子箱播种,其他的官员都用右手扶着红色的木把犁,左手执鞭,由黑色的耕牛牵引,行九推礼。然后,有农夫把整个耜田耕完后,官员们才能回到官府开始各自的工作。如此隆重的活动,足见官方对农耕的重视。诸如“救护”、“宾兴”、“乡饮酒”,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教民导民。正如县志“典礼”篇结束时概括的“春秋用币伐剪即救护所自来;至于耕耜始于元辰首重农事;宾兴行于大比为献贤书;乡饮酒岁凡二举,尊高年,重有德,均有关于激励人心”。

民间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自然界影响生产生活的情况,久而久之形成一定模式,代代相沿,约定成俗。黄土高原“十年九旱”,烈日高悬,天不下雨,地裂禾干,人何以堪?于是就产生了“祈雨法”。春求雨,要做好三方面的事情。先是做大苍龙一条,长八丈,居中央。又做小苍龙七条,各长四丈皆东向,其间相去各八尺。以竹织成龙形,取吉土填实其中,用青纸糊之,髯角耳目爪牙俱全。用墨画鳞,遮盖制完,待临时用。还要于郡邑东门之外,做四通之坛。坛方八尺,稍高于地即止。在坛旁开池,方八尺,深一尺。池中贮水,水中错置活虾蟆五枚。坛中设立共工神位,备生鱼八尾,淡酒八大盅,美酒八大盅,豚肩八盘,干肉八盘,以祭之。夏求雨,初夏则做大赤龙一条,小赤龙六条。到了六月求雨则做大黄龙一条,小黄龙四条。秋祈雨,做大白龙一条,小白龙八条。冬求雨,做大黑龙一条,小黑龙五条。其它活动与春秋求雨相同。天旱有祈雨的办法,绵绵多雨就有了“止雨法”。于是,一旦雨多为患,则择土日塞水道、盖井、禁妇人不得行走人市等等。尽管这些与科学完全相悖,许多早已废弃,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在没有科学帮助的情况下,对待自然现象所做的艰苦的探索,在民俗中留下的历史轨迹。

民俗中留下的也不都是泥沙俱至,也有许多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仍然对现代人的生活起着健康的点缀。面塑和剪纸就是这样。它们广泛地渗透在人们生活之中,无论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剪纸最早盛于“窗花”,现在窗棂上的麻纸早已被玻璃取代,“窗花”也跳着轻盈的舞步走下窗台,加入喜庆的婚宴和祝福的寿诞,与人们一起分享幸福生活。“花馍”也从年头至岁尾,成为人们礼尚往来中不可多得的礼品。甚至它们早已超越了生活的实用,上升为一种艺术的表现,成为一种时尚的产业。像贾福葵先生设计创作的剪纸,既有《西厢记》、《红楼梦》等名著中的人物,也有对我县历史人物如赵氏孤儿一类的聚焦,都成为受人欢迎的旅游专卖物品。在膏腴一带,一些妇女在年长者的带动下,自由组合“捏花馍”,成为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为婚丧嫁娶者提供服务,她们足不出户也可以赚点小钱。

古太平厚实的文化积淀,通过民俗反映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你留心地去发掘,就一定能在历史的丛草中,采上几束飘着芬芳的花朵。

猜你喜欢

太平民俗官员
冬季民俗节
太平风俗美
民俗中的“牛”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期待太平湾上的“不夜城”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山西文学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