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晨:两岸应加速建构文化交流互信机制
2012-05-14王彦晨
王彦晨
两岸的文化交流,要用前瞻的视野和扬弃政治操作的态度,互信才能由此而生。
哈佛大学荣誉教授傅高义的新著《邓小平改变中国》顷于台北新书发表,该巨著之所以轰动,不仅在于傅高义本人是研究中国大陆的权威学者,更重要的是,他全貌式地概括邓小平本人的历史定位,倾十年之功完成的本书,完全反映傅高义费尽心力采访关键人物的企图心和史学价值。
这本厚达千余页的中文正体版本中,提及一段李光耀亲口告诉傅高义的秘辛。
1985年9月20日,邓小平会见李光耀时,知道李不久前曾见到蒋经国,邓托李光耀转达他对患有严重糖尿病的蒋经国的问候和两人见一面的建议。蒋经国和邓小平在1926年曾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不过,蒋经国对捎来口信的李光耀以“共产党我信不过”为由拒绝了会面之请。
两岸关系与蒋经国、邓小平时代已大不相同,但两岸“信不过”的消除,并没有太大进展。日前国台办主任王毅对“文化部长”龍应台倡议“两岸文化前瞻”论坛,回应说“欢迎来谈,以适当身份谈。”其实,龙应台曾说,两岸制度差异太大,产业谈判有根本困难。王主任的说词正透露两岸现在尚存有未完全消除的“信不过”!
在台湾,民间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主角,政府是搭舞台的“公仆”。和大陆的文化合作,不论是进是退,台湾的民间团体都是自主的、流动的,大陆却是一个超级组织化的整体。
简单说,高自主性的民间社会是台湾政治运作的重要部分;大陆则是权力高度集中,民间社会自主性低;因为体制差异大而产生的“信不过”,正是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对接的最大障碍。
龙应台认为,双方要先把心胸敞开,撇开政治计算,在真实的文化基础上面对未来。
龙应台虽是华文世界知名作家,但进入官场仍要接受严酷的台湾政治体制考验。就以7月即将在香港盛大举行的香港书展来说,是华文出版市场的盛事。去年香港书展汇聚24个国家地区、超过520家参展商,期间举力、近300场的文化活动,吸引约95万人入场参观。今年主办单位则早早在台北展开宣传,找来香港作家马家辉等在台北宣传,希望再创高峰。
龙应台从台北市文化局长卸任后久居香港,与当地社会曾经深切对话,2005年,她发表万言长文《香港,你往哪里去》,2007年、2009年都在香港书展举办讲座,场场爆满,串连台港文坛的她吸饱了两地文化养分;然而,台北出版业正面临“五穷六绝”,香港商又大举在台北为香港书展宣传之际,“立法院”的“立委”诸公质询龙部长的内容竟聚焦在她的“托腮”习惯姿势与“白球鞋”备询的庄重与否,格局视野可见一斑!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政治”。用政治思考,就有算计得失;政治策略、短线操作都不可信赖。
两岸的文化交流,要用前瞻的视野和扬弃政治操作的态度,互信才能由此而生。
岛内民意代表若以狭隘的心态,结合政治算计、利害关系提出质询;两岸三地文化交流、产业对接,若以政治目的盘算,希望达到可以掌握的目标,其实,都像在文化巨人面前耍弄小打小闹政治伎俩的侏儒。
龙应台认为,未来一百年内,自然、人文生态、人口结构、全球化进程可能都改变,不再以“国”为单位去思考问题,因此,两岸应该针对前瞻议题讨论。龙应台的看法,具有文化人的高度,相对于台湾小岛,无论市场、产业规模乃至文化预算,台湾都比大陆更具劣势,大陆难道还有“信不过”的理由吗?两岸的文化交流应从速建构互信机制,拿掉政治思维,唯有由大局着想,从华人历史文化滚滚巨流向前看—百年,文化的格局才有一定高度。
北京应该要信得过台北呀!
编辑 叶匡政 美编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