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改革以阻击文革遗毒

2012-05-14王全宝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新闻周刊权力改革

王全宝

在3月14日“两会”结束后的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两次提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称《决议》),且均与“文革”有关。

一时之间,海内外对于温家宝的警语展开了热议,久违的“文革”字眼再次成为热词。中央党校原教务部副主任、博导侯少文教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分析认为,“根本原因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

“文革”遗毒深远

中国新闻周刊: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提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遺毒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你怎么理解他的提法?

侯少文:我认为“文革”倾向和封建影响是存在的。比如说“官本位”,搞特权等级制,还有就是工作方式的运动色彩,权大于法,重人治轻法治现象等等,都是封建及“文革”影响的遗存。表现很多,我疲于解释了。

邓小平当年就指出过这些问题,现在看来更严重,有过之而无不及。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说过,权力过分集中这个严重的弊端长期没有得到认真解决,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在邓小平看来,我们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当中主要存在五个弊端。造成这些弊端的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就两条,一是过去共产国际领导过分集权的传统对我们的影响,二是长期封建主义社会、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的,一个是历史的。

所以,温把“文革”之乱和封建影响放在一起讲,内在的逻辑是一致的。这两个本为一体,观者的视觉不同而已。

中国新闻周刊:《决议》早在1981年就通过了,对文革进行了彻底否定,为什么到今天文革错误遗毒还未得到完全清除?

侯少文:我认为“文革”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是说做一次《决议》,搞一次拨乱反正就可以完全清除的。

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拨乱反正的标志,有两大历史贡献,一条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一条就是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这两个贡献是连在一起的。文革刚结束,摆在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彻底否定文革。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由于要彻底否定文革这件事带出来的,要彻底否定得好,就要连带着把对毛泽东的评价做好。不是为了评价毛泽东而做的,而是为了彻底否定文革。不彻底否定文革,改革开放就搞不起来。

缘于改革不彻底

中国新闻周刊:文革遗毒的影响今天体现在哪些方面?

侯少文:这个遗毒最大的就是“左”,以阶级斗争为纲,动不动就要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大革命。从现实生活来看呢,比如说“文革”当中的一些“头面人物”开始写一些传记,写一些回忆文章,把自己在文革当中的打砸抢、斗走资派,这些本来是完全错误、极端错误的举动加以粉饰;还有就是给“文革”中的“头面人物”编选集、编材料汇编等来掩盖其过去的劣迹。

有些人把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等一系列问题统统归结于改革。他们不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里面来找解决问题的出路,而是主张回到“文革”时代,回到计划经济。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有人会产生这样极端的想法呢?

侯少文:实际上,这种现象的出现,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改革没有及时跟上,他们就动摇了疑惑了,觉得改革失败了,走偏了走到资本主义胡同里去了。怎么解决呢,那就把改革刹车,回过头。回过头是什么呢,我们是从计划经济过来的,回过头就是搞计划经济。我们从中共十五大开始就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果回过头来是什么呢,就是人治。

所以,这个东西不能抱怨一般的群众,也不能认为一般的干部思想保守陈旧,实际上是面对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诸如腐败、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我们没有采取一些得力、有效的措施,让他们看到改革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社会上一部分人有这种想法以后,有一部分搞理论的人就开始琢磨了,他就要把他的理论观点炮制出来,还要互相影响,实际上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这个往深里分析起来,它不是人的一般的道德和思想认识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中国社会应该往哪边走的问题。

你要让这些人端正认识往前走,光靠讲是不行的,还是要靠事实,靠你推进改革确实给他带来好处。改革的力度更坚定,改革的方式更加科学更加普惠,大家就会说改革没问题,就说改革好。为什么刚开始农民搞承包制的时候,更多人都是拥护,给他带来好处啦,所以就说你好了。

中国新闻周刊:文革真有可能重来?

侯少文:文化大革命是领导者发动和动员群众,自上而下的,大规模地运用非法治的手段来激怒和解决党内矛盾和党的对立面,而且这个党内矛盾和党的对立面是人为制造、设置的资产阶级,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当权派。现在远没有到这个程度。所以我认为对温家宝总理这个讲话要辩证地看,他说要防止文革的重演,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没有错,但也不要把这种危险性估计得过于严重,应该看到毕竟经过文化大革命这么一场浩劫后,我们的党和人民还是吸取了经验教训的。现在如果有人再要用这种方式,要大规模、全局性的长期制造这种动乱,恐怕没有这个客观历史环境了,领导人也不会这么做。

在局部的环境里,在短时间内,用某种形式来复现文革,这种可能性有,但是长时间的全局性的倒退历史,不可能,不得人心。不要说我们这群年龄比较大的,40、50、60年代出生的,就是80、90年代,他们的眼光和过去人的眼光也不一样啊,他看过世界,知道世界都是按法治办事的。你看利比亚的卡扎菲,他们是不接受的。

破除既得利益阻碍

中国新闻周刊:阻止文革回潮,按温家宝的说法,必须大力推动改革。

侯少文:邓小平曾说过,不改革死路一条。不支持转变发展方式。造成贫富差距悬殊、腐败现象严重的根子是体制上的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继续改革,别无他途。

上世纪80、90年代,如果说改革的推进主要来自思想意识,转变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改革就可以往前推进。现在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发生了变化,人们不是不知道要改革,甚至是太明白改革要改什么了!

我们一直在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为什么老是转变不了呢,原因是存在体制性障碍,是这个体制不支持科学发展。我的看法是现在改革的阻力已经不是来自思想观念转变,关键是既得利益。抗拒改革的利益体已经高度敏感,防卫和反改革的意识已经非常灵敏,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哪个侧面切入,都必须把你挡出去,这是一种应急反应,非常自觉地,不需要联络的,不需要开会研究。比如说,你说扩大直选,他马上说不行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他自己会被选掉;你说差额选举要大一点,他反对,这样有可能就把他自己差掉了,或者说他想让上来的人就可能上不去了。还比如官员财产公开制度,重庆律师代表韩德云都提了七次,方案都带来了,为什么不采纳,你不知道这是对的么,这是全世界通用的,香港可以用台湾可以用,大陆就不能用了?什么水土不服,没有这个道理。

中国新闻周刊:对这样顽固的既得利益格局,当如何破解?

侯少文:既得利益对抗公众利益,是不公平占有和享用的,而且这些利益都是和权力纠结在一起的,所以不愿意对权力加强监督制约。

因为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既得利益就没有保障不可持续了。所以我的观点是,单纯的讲民生、讲消除两极分化、讲共同富裕是不行的,必须首先反腐败。

现在贫富悬殊很大程度上是权力腐败造成的,是滥用权力,是权力不当作为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公。不谈解决权力腐败问题,去讲民生,那就是“隔靴搔痒”“画饼充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怎么设置权力,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关系怎样;第二,怎么赋予,赋予就是选举;第三,怎么运行,要按照规矩和法治来运行;第四,怎么控制,控制就要通过监督,除了权力本身的监督还要公共舆论的监督,老百姓的参与。

这一套机制的运行若是良性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才能良性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体制改革更关键,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实习生徐如馨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新闻周刊权力改革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