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孤独

2012-05-14刘丹青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47期
关键词:职场职业

刘丹青

“你关掉录音笔”,心理治疗师李京生压低声音对记者说,“我不信任你。”

“为什么不信任我?”

“你会乱写。”

“如果我是一个会乱写的记者,关掉录音笔我一样会乱写。”

“可是你没有证据”,李京生向后一仰,提起眉毛,嘴角向下拖,做出一个等待、诘问又得意的表情。

“你是一个安全感很差的人吗?”

这个问题冒犯了李京生。“你不要这样提问”,他说,“你能这样问我,说明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回答是与否,都不能改变你的看法。”

这个四十岁的光头男人,身形高大,穿一件军绿色长大衣,表情丰富,看人的时候带着打量嘲讽的神情,善于反诘、回避和调侃。

“这是心理治疗师的职业病”,他后来为自己作了解释。至今单身的他仍然无法谈恋爱,他说会习惯性地观察对方每一个动作,“我能在5到20秒之间判断一个人”——而这冒犯了大部分女孩子。

“这个行业你做到极致时会非常孤独”,李京生说。在心理治疗行业,病人遇到问题找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遇到问题找督导,督导是业内最高级别的心理咨询师。

保守秘密是心理治疗师的职业道德,所以压力自下而上,汇聚到督导这里。督导成了所有秘密的终端。他在人的意识里越走越深,这种深入没有陪伴,也无法共鸣,“整个中国范围内,好的督导不超过三十人。”李京生说。

他们是最孤独的一群人。“听的东西太多了,有时会发生很强烈的反移情,你一定会受到对方的影响,因为你必须要跟对方共情”,李京生说,他坦言自己有过抑郁、焦虑、强迫的经历。

据调查,心理治疗师的自杀率在所有行业内排名前十。而事实上,这种孤独、倦怠的感觉,却不同程度地见于各个行业和各个层级间。比如新员工、专业性太强的工作,个性太强太轴的人,在职场中都更容易有孤独感;而在一些富有创造性、需要和其他人产生情感关系的行业里,职业孤独症也非常严重。他们不是抑郁,却常感到孤立无助且不快乐。

这样的人当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正值盛年、业务娴熟、经验丰富的职场中人,在外人眼里,他们甚至可以说职业顺遂,可他们恰恰是孤独感最强的人。

工作像恋爱,表达完了就没话了

“转行之后,我才知道当记者时过的是什么日子。”丁雨辰感叹说。在她做记者的第五年,通宵写稿已是常事。有时两天一夜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简直要坐成铁观音”。

25岁开始做记者,丁雨辰像陷入爱情一样喜欢上这个职业,“我再也不能容忍朝九晚五的工作”。

她是对职业投入感情的人,采访社会弱势群体,写稿时哭半个小时,写半个小时,“我对稿子有一种洁癖,每次都写到我能写的最好,再好一个字都不可能。”

可是当采访写作开始娴熟之后,枯竭感反而更强了,“我发现很难超越自己,要么持平,要么走低,这种感觉让我崩溃”,她变得更不能允许自己失误。

而五年来,不停地叙述和表达渐渐把她掏空,哪怕对她最感兴趣的题材,“在一个领域,你要表达、发声,不停地表达、发声,说完了,烧完了,就没话了。就像一场恋爱,但没有长相厮守。这个恋人太年轻了,太激动了,但你终将老去。他还是那么年轻,永远年轻,他不爱你了,不爱我们这些老了的人。”

“记者必须经常看东西,越看越觉得自己浅薄,力不从心。有时候我怀疑,我是不是高估了自己想说的话。” 30岁的丁雨辰选择永遠离开了媒体行业。

这样表达枯竭的感觉,在媒体圈并不鲜见。“我写不出东西了”,邓林清(化名)告诉记者,四十岁的她在编辑职位上已经十年。每次,她都要把家里打扫得非常干净后才能开始写,她说,“最开始打扫一次就可以,后来慢慢变成两次,现在,我反复打扫了十几次,家里一尘不染,可还是没法落笔。”

23岁的尹静(化名),每次写稿时都会便秘,她闭关三天,吃食全部叫外卖,而交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难改暴饮暴食的习惯。

“写稿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就像便秘,你只能自己弄,谁也帮不了你。”她调侃说。“你把全部的体力、脑力,拿出来,和盘托出。稿子出来了,7天后下摊儿(书摊),一切又和之前一样,好像这篇稿子从没产生过”,尹静说,“有时你的全部价值观会一下子崩塌掉,天啊,我这么累,可是我在做什么?”

26岁的孙章(化名),在一次被毙稿后对着屏幕大哭,那是一篇万余字的封面故事。那一晚他完全不能入睡,一直对着屏幕,可是到早晨,word文档上还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那一个瞬间你会特别孤独“,孙章说,“我觉得写不动了,就像搬东西搬不动一样,是‘不动”,他加重语气说。

据中国女子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调查,2012年,已经工作一年的白领中,有40%的人想跳槽。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职业枯竭。媒体工作者、教师、企业高管、警察、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行业,则是职场孤独症的高发人群。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发表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书中,一名建筑师不能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乏味工作的折磨,逃往非洲原始森林。这是职场孤独症的极致。个人已经无法应对外界的要求,在身体,情绪方面消耗殆尽,甚至陷入焦虑、抑郁和强迫。有时“多说一个字都累得慌”。

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弗鲁顿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也称“职业枯竭”)引入心理健康领域,指个人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力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身心耗竭的状态。

美国著名的枯竭问题研究专家Maslach将枯竭分成三个方面:情绪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降低。即情绪一直处在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不能再对别人抱有感情和关怀,甚至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周围人,有时冷嘲热讽或迁怒;感觉不到工作的价值,常觉得无法胜任。

“职业枯竭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心理状态,蜡烛熬油一样烧光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曹红蓓解释说。

“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封闭”

今年是王丽丽在北京女子戒毒所工作的第11年。

早晨,铁门打开,她如每天上班一样走进一个小小的塔楼,外侧的防护门随即反锁。王丽丽拿出手机交给门卫,门卫将其放入储物格中,换一块印着号码数的钥匙牌给她。这时,内侧防护门打开,王丽丽走进后,内侧防护门随即反锁。

这是北京大兴区女子戒毒所内。院落空旷,植被稀少,不见行人。司法规定,每个民警进门都要交出通讯设备,包括电脑、手机。

“我已经没办法正常睡觉,三四点钟一定会醒,月经一直不规律”,王丽丽说,长期的精神紧张扰乱了她的内分泌。

戒毒所内,一群在拘留所急性脱毒后的女人,在厅堂里有组织地打着腰鼓。动作机械而整齐,眼神戒备。藕荷色上衣长裤,短发,面色枯黄,整洁又机警。91名戒毒者,有着惊人一致的外貌和表情。“队长好!”见到王丽丽,她们齐刷刷起立,表情严肃。

这些戒毒者,大部分吸食海洛因、冰毒。她们大多骨质疏松,脱毒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头疼、牙疼、失眠、便秘。“她们刚来的时候都很瘦,精神不好,敏感、多疑、自私,问什么敷衍过去,打开她们的心扉非常难。”

入夜,万籁俱寂。深长的回廊里,91名戒毒者,8人一间,按时入睡。失眠、呓语、牙疼;因为小事而争吵、骚动,甚至自杀、猝死、脱逃,一切都可能发生。“夜里完全不能错神儿,要特别注意猝死”,王丽丽说。监控室密不透风,不见日光,24小时开着空气流通机。

民警三班倒,下午班4点到12点,晚班12点到早8点,为防止聊天分散注意力,值班时监控室只能留一个人。

整个戒毒所内只有内网,上网是不可能的事。今年31岁的王丽丽至今不会网购,对PRADA, GUCCI等牌子一无所知。

封閉的工作环境,狭窄的人际交往,工作几年之后,过去的朋友也渐渐疏远,“她们聊的东西我都不知道,显得很傻,慢慢就不再交往了”,王丽丽说。“有时我感觉对不起孩子,没有时间陪她。我女儿上小学了,不会搭衣服,穿的总是很难看。下课之后送她去学习班,不是为了学东西,是为了多替我管几个小时”,这个梳着马尾辫的妈妈陷入黯然。

一个年轻民警,找到所内的心理咨询师姬志斌,“我是为了不种地才读大学,现在毕业了,却带着这群劳教人员种地。挣得不多,地位又没有其他警察高,我不想干了。”他深深陷入抑郁,工作的时候淡漠、拖延。

戒毒所里几个民警姑娘都很漂亮,年纪在二十七八岁左右,问起婚姻,都只是如释重负地说,“结了!”在这里,漂亮姑娘并不奇货可居,而封闭的环境里,能嫁给同系统的男民警,她们才觉得庆幸。

“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封闭,没有交流”,姬志斌说,“交流很重要,你在难受的时候,看到别人和你一样难受,就觉得自己并不特殊,我干的东西有人陪伴”。

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职业枯竭已经被当成一个社会问题,对怎样从社会、组织的层面解决职业枯竭,就有了相关研究,已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帮助人们应对枯竭。美国一些公司,组织员工去国会图书馆读书,或作为志愿者,比如调查小额贷款的落实情况等等。而在中国,最近十年才陆续开始。一些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员工精神状态对企业效益、人际关系的影响。比如EAP,就是一个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通过给企业提供外包服务,解决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

但健全的社会体系还没有形成,职业枯竭的压力仍主要由个人承担。尤其在北京、上海、香港等经济发达城市,人们把能长期承受压力当成一种素质。

如果你一直不舒服,为什么还坚持?

“欢笑声 欢呼声,吵热气氛 心却很冷……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 愈合就无人晓得。……表面镇定并不是保护色 反而是要你懂得,我不知为何,活像个孤独患者 自我拉扯,外向的孤独患者 需要认可”陈奕迅的《孤独患者》是K歌房里点唱率很高的一首。多少人借歌抒意。

2012年11月,回龙观医院精神科。

“甘洒热血,写春秋,哟欧欧……”一个身穿黑色长大衣的高大男人,拦住一名精神科护士,停下正在唱的京剧,“大夫,他们说我是精神病,您看我像精神病吗?”

“哎呦,您看着真不像!”大夫退后一步,仰头端详,身体向后倾斜15度,一边点头,一边用浓重的京腔回答。

走廊里有人见了发笑,男子一个箭步走上前,弯腰脸对脸问道,“你笑什么?我把你一手抚养这么大,容易吗?”笑声戛然而止,整个人的气场都在后退。

在护理部副主任宁新荣看来,这种事再正常不过。

据卫生局统计,精神科护士辞职比率达到10%。疲劳、受伤、压力,让精神科护士流失严重。

受伤是常事。她们专门做过培训,除了正常踢打要怎么应对之外,具体到病人撕你头发要怎样做。“女病人最容易这样做,撕头发、咬人,抠、掐、吐口水。年轻女孩子,被啐了受不了,哭,洗一洗,互相劝劝,只能这样。有时实在没办法,就找个口罩给病人戴上。”

2012年4月份,一名年轻女护士正要下班,拿起水盆去洗澡,看见一个男病人袖子里直挺挺的,来不及反应的,病人把袖子里的铝合金扫帚柄抽出,笔直刺向护士的脖子。没有扎进,斜着擦破了皮肤,她刚刚回过神,病人又刺第二下,她端起盆子本能地挡住,铝合金扫帚柄擦过盆子,直穿她右手前臂。整个胳膊被穿通了,血流不止。

直到11月,她一直没有上班。伤口愈合了,但右手持重能力极差,切菜时不住发抖。“那种发抖不全是病理性的,她心理过不去,整个人抑郁掉了。她可能要退出这个行业了。”宁新荣叹息着说。

重复的劳动,身体的疲劳,一遍一遍下意识唤起自己的耐心,这一切让护士长吴映红(化名)的记忆力急剧下降,四十岁的她已经无法记住细节。回家后,“累得像被人用完了一样”,她开始因为区区小事进入争吵,丈夫问,“精神病院呆久了你也疯了吗?”

“有时候,无力感会非常强,精神科是受歧视的,这个行业的待遇又非常低。医生和护士的待遇是行业内中下等。”宁新荣说。

而精神卫生法制的不完善,同样让很多私人心理咨询师承受了极大压力。患者自杀,咨询师要承担多少责任,这一点至今不够明晰。“一个患者自杀,可以把一个刚刚入行的小医生消灭掉”,李京生说。刚入行时,一个扬言自杀的患者,让他一个星期完全失眠,“我睡不着,一直睡不着,吃不下饭,每天都担心他会自杀,又不敢直接问,怕他原本只是说说而已,我一问会刺激他真的这样做,只好把他所在小区的居委会电话、保安电话都要齐”,李京生说,那一个星期里,他瘦了二十斤。

一种办法是辞职,“换工作,去旅游,你因为职业而枯竭,换个职业不就不枯竭了。”北师大心理学博士曹红蓓说。另一种办法是留在原来的工作上,但自己做出调试,“要么工作重塑,要么人职匹配。”

李京生选择了后者。

“心理完全健康的人,也会有枯竭的状态,人本身就会作出调整。坐在硬椅子上不舒服,你就会换到软椅子上。如果你长期的不舒服,却还在坚持,该治疗的是你为什么坚持了。”曹红蓓说。

里尔克在《秋日》里说,“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孤独,曾在很长的时间里,代表着出走、流浪、宁静和放逐。可这种心境并不适用于现代人。长期身居闹市里、职业中的孤独、焦虑和智力上的优越,让他们忙碌、疲惫、讥诮。他们奔波、忙碌、抱怨、妥协,最终却停在各自孤独又专注的气场中。

职场亚健康症状

职场自闭症

和先天性自闭症不同,职场自闭症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因职场压力而产生的自闭倾向。表现为平时獨来独往,在工作场合总是很闷,不愿意与任何人多说话。调查显示,职场中有接近60%以上的人,因为环境、压力等原因而产生职场自闭症,同事之间无话可说,总希望把聊天时间缩到最短,希望交谈尽快结束。

职场拖延症

即Pro-crastination ,指面对任务有一种拖延心理,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刻。但作为一种病症,被列入心理研究范畴,在西方才不过一二十年。职场拖延症的原因很复杂,科学家认为,一方面可归结为完美主义,一定要谋篇布局,万事具备才能开始;另一方面可归结为抵制和敌意,把任务的难度夸大,产生抵触和畏惧心理;第三方面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无法做好,在纠结中把大部分时间浪费掉。

职场强迫症

在职场中强迫自己做一些非必要的事,或把工作潜移默化的习惯带到生活中,形成一种不可逆转、又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如全天候开机,忘记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反复检查、核对报表;对身边事物高度敏感,不轻易放过任何细节;频繁洗脸洗手;戴耳机必须分清左右。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职场强迫症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在北上广等压力较大城市尤其多见。设计、销售、公关、人力资源、媒体等行业是职业强迫症的高发人群,男女比例达6:4,患者大多为中青年白领。他们苛求完美,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

职场匆忙症

指在职场工作中,像被按下了快捷键一样难以慢下来。如总是赶着把每一件事做好、尽量压缩时间以期望达成目标、遇上交通拥堵会勃然大怒、等待结账时会变得不耐烦等。

职场匆忙症,一方面来自生理方面:长期忙碌高压力的生活,让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整个神经系统处在应急状态,血压升高,情绪失控。另一方面,职场匆忙也来自人际关系冷漠,内心安全感差,时时有一种紧迫感,潜意识里强迫自己忙碌起来。

猜你喜欢

职场职业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压力有多大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有趣的职业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职场推行政令七策略
职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