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还去那个地方?”

2012-05-14司马心

杂文选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罗浮宫人民公仆老佛爷

司马心

一部《苦难辉煌》,激起我们多少深沉的思考,然而金一南将军讲述的一个故事,却同样可以激起我们心中的波澜——

金一南路过巴黎之时,专门去了一趟拉雪兹神父公墓,这使得使馆人员颇感意外——“今天的中国人,来巴黎看罗浮宫的蒙娜丽莎,到‘老佛爷买路易威登的手包,谁还去那个地方?”因为没人去,所以连使馆的司机对去公墓的路都不甚了了啦……

拉雪兹神父公墓那么重要吗?“谁还去那个地方”,那么值得惊奇么——是的,因为这个公墓,不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也不仅因为它安葬着莫里哀、巴尔扎克、王尔德和丹东,更为重要的是,它有着那么一段“巴黎公社社员墙”!1871年5月28日,经过浴血战斗,巴黎公社最后的一百四十七名社员就在这里被枪杀,“公社万岁”的最后口号曾响彻公墓,鲜血曾染红后来同样葬下了《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的这方墓地……

可以这样说,拉雪兹神父公墓,对于我们,确实很“重要”——我们天天讲的“人民公仆”这个词汇,就出自于巴黎公社;我们经常唱的《国际歌》,就创作于公社社员血洒拉雪兹神父公墓的第二天。可是今天的我们,足迹虽已遍天下,却是“谁还去那个地方”,偶一有人要去看一看、瞻仰一番,竟还会引起意外和惊奇!

其实“谁还去”的地方,还不只拉雪兹神父公墓一处。近日有友自瑞士归,说去看了一下伯尔尼的爱因斯坦故居,满目外国游客,却没有遇见一个国人。因为国人“谁还去那个地方”。所以故居的介绍,就没有中文。而在爱因斯坦故居同一条街上不远处的手表店,却挤满了黄皮肤黑头发的国人,连招牌上斗大的“免税”两字,都是用中文写的,至于店里的营业员,熟谙用中文对话,就更不要说了。

这两件事,恐怕不是风马牛,至少折射出我们在理想、情操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老佛爷”可以去,瑞士手表也可以满载而归,然而拉雪兹神父公墓以及爱因斯坦的故居,是不是也应当去一去呢?至少不应当形成一边是趋之若鹜,一边却是“谁还去那个地方”这种强烈的反差吧!尤其应当说一句的是,如果中国的老百姓,自费旅游,结伴而行,只去老佛爷买路易威登,那也罢了,最多一点遗憾而已。而我们的驻外使馆,所接待的“来客”里头,应当多为“人民公仆”和“先锋队成员”吧,如果他们到了巴黎,也没有人去拉雪兹神父公墓献一个花圈鞠三个躬,也是只去“老佛爷”和罗浮宫,这就有一点“忘记祖宗”了——就像这些年来,“官团”出去了无数,官员踏遍了天涯海角,有几个“人民公仆”,去寻找了一下马克思的墓地和《资本论》的诞生处呢?

金一南的故事,其实是人所皆知的现实,只是我们熟视无睹,“谁还当它回事”罢了。但愿我们从金一南的故事中举一反三,有一点深深的思考。

【原载2012年10月16日《浦东时报·评论》】

猜你喜欢

罗浮宫人民公仆老佛爷
老佛爷的茶碗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马克思政府观简论
我家的“总管”
浅谈党的干部如何做好人民公仆
为什么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