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城化对地区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分析——以厦漳泉同城化为例

2012-05-14唐志锋

关键词:区位集群制造业

唐志锋

(闽南理工学院 经管系,福建 石狮362700)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2005年在《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中首次提出“同城化”概念以来,多个省份提出促进省内城市同城化的发展目标。同城化现象成为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焦点。同时,学界从我国同城化发展的模式、社会保障问题、同城化趋势中的消费空间重构以及区域协调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同城化”将给区域内的经济行为主体——企业、公共机构(政府)、家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鲜有涉及。[1](P6-7)

制造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地区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实现技术创新的舞台,同时也是落后区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中间力量。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及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过程,是企业寻找特定地域空间位置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那么,当前出现的同城化对地区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有怎样的影响,地区制造业企业又应做出怎样的应对呢?

二、同城化的基本内涵

(一)功能定位

所谓的同城化,不是同一化,一般认为同城化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域相近的两个或多个城市,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行政分割和保护主义限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以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战略,[2]它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从这个含义可以看出,同城化通过实施区域内城市一体化战略,实现城市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地位是城市功能区的重构、发展与延伸,是城市协调发展和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的必经阶段。

(二)基本目标

1.基础设施一体化。主要指交通的便捷快速(一般都会提出1小时经济圈概念)、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共享、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同城化实现的先决条件,没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同城化只能停留在理论意义上。

2.市场一体化。主要指基本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物流服务支撑,及生态环境资源的协同保护和合理利用。这是实现同城化的基本保障。

3.产业一体化。主要指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明晰,融合联动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是实现同城化的产业力量的支撑和持久动力的来源。

(三)基本措施

1.统筹布局建设同城综合运输枢纽、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际高速公路和干线路网、推进公共交通同城化、推动通信资费同城标准统一、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同城共用。

2.推动金融服务同城化、促进技术市场一体化、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和社会保障、培育同城物流的发展,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协同保护机制。

3.调整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加快壮大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培育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基地)(见表1)。

表1 厦漳泉同城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三、同城化对地区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的分析

(一)宏观影响分析

1.地理区位和运输成本。交通运输是人类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地理区位和运输成本是制造业企业进行区位选择必须考虑的优先因素。同城化后,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同城网络资源的共享,单纯的运输成本对制造业企业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会日益下降。

2.区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廉价土地、劳动力、以及充足的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撑。同城化以前,由于各种行政保护壁垒的存在,影响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城市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中心城市的土地、劳动力价格过高、而外围区域的工业生产却难成规模,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同城化后,可以在区域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使得各种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适得其所。比如,对于那些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企业,如普通服装、制鞋、电子装配等,它们就可以选择接近大量廉价熟练劳动力的漳州、泉州地区(见表2)。

表2 “十一五”时期厦漳泉三市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表

3.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利益协调。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制造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环境保护形势的日趋严峻,各区域内对制造业企业绿色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那些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水污染的制造业企业,如化工厂、炼油厂、皮革厂、造纸厂等,它们的区位选择要满足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的要求,而这些地方往往是区域内各城市的边缘交界地带,利益关系难以协调,原先污染问题屡禁不止,而同城化以后,通过区域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肯定会对这些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生产进行布局调整。因此,制造业企业在区位选择时应考虑尽可能选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地方,并且要便于进行污染处理,否则会受到处罚,甚至被迫关、停、并、转。

(二)中观影响分析

1.产业布局调整的影响。通过产业转移和项目布局调整,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避免同质竞争,创新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以厦漳泉为例,在同城化以前,闽南地区内厦门市和泉州市斗,漳州市内龙海市和市区斗,泉州市内晋江市和市区斗,斗来斗去,导致了大量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同质化,以及产业布局的不合理,也使得区域内不能进行有效地合作和分工,使得本来就很有限的经济资源更加分散。同城化以后,可以根据厦漳泉三市制造业发展基础,通过调节利益分配,分类整合、优化布局,集中力量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扶持发展龙头骨干企业,推动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最终实现1+1+1>3的共赢格局。

2.打造产业集群的影响。(1)创新效应。产业集群内非正式交流是制造业企业集群创新扩散的主要渠道,创新的主要源泉。同城化以后,通过融入到各类产业集群之中,可以共享创新性知识、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碰撞,加快创新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产生,从而实现知识促进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2)产业配套效应。同城化后,新建制造业企业大可以选择那些具有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使用相同类型工人的地方,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以及可供选择的投入供应商、潜在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地区投资设厂。企业在这些地区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提高管理和办事效能。(3)集群品牌效应。同城化后,在许多中小制造业企业还无力创造自己企业品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集群品牌来推销产品。一方面,它可以消除经济外部性,使每个企业都受益,改变单个企业广告费用过大,而不愿积极参与和投入的状况;另一方面,“集群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比单个企业品牌更形象、直接,具有更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

(三)微观影响分析

1.对经营决策部门区位选择的影响。制造业企业总部一般位于中心城市。这是因为它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以及便捷高速的信息通道;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企业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型价值活动的创造;要有良好为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以厦漳泉为例,同城化前,厦门利用特区政策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优势,在资金、高端人才等要素方面对周边城市起到了“吸血”作用,如在厦门观音山总部商务区中30多栋大楼里,泉州民企就占了28栋,漳州的万利达、吉马等民企总部也在厦门落户。同城化后,特别是在厦漳泉同城化的初期,由于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这种情况可能会加剧或持续。

2.对研发部门区位选择的影响。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的区位选择在于有效地获取、利用所在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便于寻求研发合作伙伴,共享技术协同的成果。同城化后,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可以依托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基地),同时与各个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同城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厦漳泉为例,漳州地区的高校等智力资源相对较少,同城化前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受到了一定影响,同城化后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3.对生产部门区位选择的影响。制造业企业由于生产类型的多样化,同城化对各种生产类型的影响也不一样。对于区域集中生产型,同城化打破地区之间的保护壁垒,使它可以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区域内各目标市场;对于市场地生产型,同城化后高速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使生产规模不用再受制于当地的市场规模;对于专业化生产型,同城化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企业可以利用区域内各地区不同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4.对营销区位选择的影响。制造业企业目标区域市场选择主要考虑消费者因素、市场竞争因素和政府因素三个方面。一般来说,同城化前后,改变最大的是政府保护因素,通常地方政府会采用设立关卡等行政手段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利用经济杠杆,制定优惠或限制的倾斜政策,在流通中保护本地产品,限制外地产品。同城化后,这些地方政府保护壁垒会逐步得到解决。

四、地区制造业企业应对同城化的区位选择策略分析

根据同城化对地区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合自身微观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企业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1.制造业企业要加快自身升级,提升绿色生产和科技生产的能力。一方面,制造业企业绿色生产刻不容缓,尽管在区位选择上要对周围环境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但是政府和公众对污染的容忍越来越有限,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逐步退出可以说是一种趋势。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要充分利用产业园区的政策和产业优势,同时可以大胆的把研发平台设在大学、科研院所,通过不断吸收区域内先进技术和智力资源提升企业科技生产的能力。

2.制造业企业要按照产业布局调整要求,主导自身产业转移。一方面,要建立以企业主导,政府助推的制造业企业区域迁移机制,企业是区域迁移的主体,要求政府能为企业迁移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政策,为企业进行转移提供更方便的政策环境,减小企业迁移的障碍。另一方面,企业迁移要寻找具备较强产业配套的地区。最好要求相关配套产业一起转移,如果关联产业没有一起转移,而当地又缺乏配套生产能力,企业迁移的效果会受到影响。以厦漳泉为例,厦门地区的部分制造业要勇于转移出来,向土地、劳动力成本低廉同时又具备产业配套的漳州、泉州地区疏散。

3.制造业企业要真正融入产业集群,获得集群优势。制造业企业进入某个产业集群并不难,但是要想共享集群资源,就要与集群内各个主体(主要是企业)结网和互动。从物质层面上,制造业企业要找准集群柔性生产的地位,熟悉并且找到集群内企业分工、竞争和合作的互动机制和平衡机制;从精神层面上,要通过非正式交流融入到集群内创新性文化氛围之中,获得创新思维和知识,形成创新能力。

[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焦张义,孙久文.我国城市同城化发展的模式研究与制度设计[J].现代城市研究,2011,(6).

[3]闽政办〔2011〕190号.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R].2011-08.

猜你喜欢

区位集群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