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探讨

2012-05-10丁丙信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3期
关键词:热性局灶家族史

丁丙信

河南鹿邑县人民医院儿科 鹿邑 477200

热性惊厥(FC)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与年龄相关[1]。若该病持时间较长会导致大脑发育时损伤,临床发现有的患儿出现智力减弱和癫病。1980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将热性惊厥定义为:3个月~5岁发生的惊厥,伴有发热但无颅内感染等特定原因,凡是过去发生过无热惊厥者,其伴有发热的惊厥应排除在热性惊厥之外[2]。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约有1/3的患儿出现复发,后者可进展为癫、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1-2]。我院2008-06-2011-06诊断及治疗的156例热性惊厥患儿,探讨其临床与复发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06-2011-06我院诊断及治疗的156例热性惊厥患儿,男94例,女62例;年龄3个月~12岁,其中3~6个月20例,>6个月~1岁28例,>1~3岁60例,>3~6岁36例,>6~12岁12例。

1.2 观察指标对入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儿的发病年龄、是否伴惊厥家族史、发热程度、发作类型、脑电图结果方面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

1.3 诊断标准热性惊厥诊断标准:(1)可以伴有呼吸、消化系统急性感染首次发病年龄在4个月~3岁,最后复发年龄<6~7岁或致12岁;(2)发热≥37.2℃,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生于发热起始后12 h以内;(3)惊厥呈现全身性抽搐,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4)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2]。

1.4 统计学方法将156例热性惊厥患儿分为复发与非复发2组,将各复发影响因素统计,计数资料输入电脑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发病年龄、惊厥家族史、发热程度、发作类型及EEG方面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将这156例热性惊厥患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2组:无复发组102例,复发组54例。156例热性惊厥患儿全部随访6个月~1 a,随访率100%,其中复发54例,复发率达35%。

2.1 FC复发与发病年龄的关系见表1。

表1 2组热性惊厥复发与发病年龄的关系 [n(%)]

2.2 热性惊厥复发与发热程度关系在54例复发患儿中,体温≤38.0℃38例(70.3%),≥38.0℃16例(29.7%);102例未复发患儿中,体温≤38.0℃30例(29.4%),≥38.0℃72例(7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热性惊厥复发与发作类型的关系在54例复发患儿中,全面性发作36例(66.7%),局灶性发作18例(33.3%);102例未复发患儿中,全面性发作98例(96.1%),局灶性发作4例(3.9%);局灶性发作比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FC复发与惊厥家族史的关系复发54例患儿中,有惊厥家族史的20例(37.0%);102例未复发患儿中,有惊厥家族史的8例(7.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0.01)。

2.5 FC复发与EEG的关系在54例复发患儿中,EEG异常有32例(59.3%),正常18例(40.7%);在102例未复发患儿中,EEG异常有10例(9.8%),正常92例(90.2%)。从EEG异常方面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热性惊厥(FC)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据文献报道,3个月~5岁发生的惊厥,伴有发热但无颅内感染等特定原因,凡是过去发生过无热惊厥者,其伴有发热的惊厥应排除在热性惊厥之外[1]。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首次发作年龄<18个月;首次发作即为复杂型热性惊厥;惊厥发作前发热时间短,复发几率大;有明确的热惊厥或癫家族史。在本组研究中发现,63.0%的复发患儿年龄在1岁以内,这种发病年龄呈明显的年龄依赖性特征与大脑在解剖、生化、生理等方面的发育特点有关。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的结构简单,皮层分化不全,神经元的树突、轴突发育不完善,髓鞘生成不完善,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的动态平衡因年龄而异。这些将使神经元的惊厥阈值减低,神经冲动易出现泛化[3]。70.3%的复发患儿其发病时的体温≤38.0℃,可诊断为复杂型热性惊厥,后者是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另外在复发患儿中,其发作类型和惊厥家族史比例均较未复发患儿高,增加了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性;在本组研究中还发现复发患儿的EEG异常率占59.3%,这可能与惊厥反复发作,发生脑部损伤可能性高有关[4]。

本组研究中热性惊厥的复发率占35%,与患儿的发病年龄、是否伴惊厥家族史、发热程度、发作类型、EEG是否正常有关。临床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FC健康教育,增强体质,避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及发热,应尽快采取措施,避免FC及其复发[5]。总之,小儿热性惊厥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医务人员诊断时要认真全面检查,不可误诊,漏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文案。

[1]孙若鹏,刘心洁.热性惊厥及相失癫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7):486-489.

[2]王旭.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10,4(16):6.

[3]丁昌红.热性惊厥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J].中国社区医师,2010,4(16):5.

[4]李瑞林,郭亚乐,周戬平.热性惊厥的新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4):245.

[5]李娟,黄志.热性惊厥与惊厥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5,32(6):366-368.

猜你喜欢

热性局灶家族史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