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瓦解的法律信仰
2012-05-08
“我要上学,还我父母血汗钱……”日前,十三名孩子来到大理南国城大理东盟玉石城门口替父母讨要工资,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二十岁,最小的仅五岁,孩子们手中都拿着一张要学费的标语。他们的父母六年前曾在南国城项目打工,开发商拖欠一千多名农民工工资达二千多万元。
农民工讨薪,不仅是体力活,仿佛更是技术活,极其挑战智商。为了讨到血汗钱,农民工不得不挖空心思、穷其所想,从跳楼、上塔吊,到后来的打条幅、寄贺卡,从脱衣服上街、堵路,到此前的拜河神……如果这些另类讨薪,已发展为由农民工子女去做,那么今天我们悲哀地发现,农民工讨薪已经陷入了代际传递——农民工子女在烈日下打标语替父母讨薪。此情此景,让人伤感中带有苦涩。
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长达六年,还要拖多久?现如今,云南省高院的终审判决都下了,而开发商有钱装修,盖房子,就是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开发商有两句话颇为雷人,一句是“法院的判決,就是一张废纸!”另一句是“省高院判决也好,联合国的判决也好,总得有个时间……”
法院判决就是废纸,谁给了开发商蔑视法律的勇气?开发商为何有如此强劲的底气认为法院判决就是废纸?仔细打量“法律判决就是废纸”,不得不承认它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开发商就是不履行法院判决,就是不尊重法律尊严,就是不归还农民工工钱,法律判决一定程度上确实就是“废纸”。
但是,不能让法院判决沦为废纸,否则,法律颜面焉在?法院形象何存?农民工的权益何以维护?开发商叫嚣“法院判决就是废纸”,与其说是羞辱农民工,不如说是在挑衅法律,也是在践踏公平正义。基于此,法院不能安之若素,有责任维护法律尊严。
“法院判决就是废纸”的怪论,起码带给人们两点思索。其一,农民工或者一些上访者为何“信访不信法”?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常常有人指责农民工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热衷于上访而不信仰法律。应该承认,法律确实是农民工维护权益的强大武器,但农民工不少时候并不相信法律,为何?这个武器常常哑火,当耗尽精力和金钱打官司,却胜负难料,即便赢了也难以如愿以偿,他们还会信仰法律吗?
其二,敢于公开喊出“法院判决就是废纸”的开发商毕竟不多,但私下里这么认为的开发商一定不少,不独开发商如此认为,一些部门也这样认为。事情的可怕之处正在于此,一方面我们在制定法律,另一方面不少人破坏法律。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你们乐于立法,但更乐于破坏它们。如同海边玩耍的孩子,孜孜不倦地搭建沙塔,再笑着将它们推倒。”法律出台了,法院判决了,就应该让法律贴地而行,否则法律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司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让“法律判决就是废纸”成为泛滥的可怕现实。值得一提的是,为父母讨薪的农民工子女多是未成年人,最小的仅五岁,如果他们小小年纪就承受不公,就强烈感受法律就是空文、法院判决就是废纸,深深体会着这个社会的不公,他们还如何葆有一颗信仰法律的心?
【原载2012年8月17日《燕赵都市报·公民发言》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