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死劲搞”

2012-05-08王安

杂文选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吴敬琏高铁苹果

王安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可持续的。”

“搞,死劲搞,只要不发疯。”

前一句话,是经济学家吴敬琏对当下中国各级政府靠投入刺激经济的担忧;后一句话,是一个基层官员对一位财经记者谈今年工作的体会。

在国际金融论坛2012学术报告会上,吴敬琏指出:据不完全统计,为了保增长,各地作出的投资规划,已经达到了十七万亿元。稍有些经济学素养或者熟悉历史的人,都会认识到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消极后果也会越来越明显,存在的问题已经相当危险。

吴敬琏特别谈到高铁:高铁是不是需要发展?是需要的……可是,用这么多资源进行普遍建设,留下来两万亿元的负债,后果会是怎样的呢?现在对付经济下行的主要办法,仍然是应用所谓中国模式的优越性,用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进行大量投入。

似乎是为了印证吴敬琏的担忧,9月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先是公布二十五个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项目的建设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的信息,继而又批准或批复了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的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些轨道交通项目涉及十八个城市、八千多亿元总投资,十三个公路项目总里程超过两千公里。同一天,发改委还批复了九个污水处理项目、一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七个码头港航项目。此次涉及的基建项目总投资额达上万亿元。

这些项目有中央政府投资,但更多的要地方配套投资。经济学家陈季冰比吴敬琏乐观,他说:“地方政府落实地方版四万亿将会遇到强大的阻力,他们实际上是不太可能说到做到的,这可能只是一种愿景、一个规划。”

陈季冰认为,学术界及媒体都担心,一旦地方政府重启大规模投资,在短暂的刺激过后,可能陷入更深重的经济衰退,产能过剩、大量烂尾工程、地方债务危机、银行坏账剧增等恶果将难以避免。全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实际上早已欠下一屁股债,在当下不明朗的形势下,对那些资产负债率很高的政府项目,银行不会考虑借贷。最近几个月来,全国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始终保持在低于市场预期的低位,中长期信贷增长规模尤其偏低,都显示了银行谨慎观望的心态。

但陈季冰说的是理论,而透支财富,是所有政府的天性,必会死命突破制约。何况还有中国特色:除了传统的发债方式,中国还创造了政府直接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改革新路,虽然中国法律早有规定,中央政府不得向央行透支,地方政府不得发债,这些都是为了防止政府随意借钱肆意花钱。但四年前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中央启动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其后规模远不止这四万亿元,地方借此东风,成立各种政府融资平台,大肆向银行贷款,十万亿元都打不住。规定算什么?政银一体,一发不可遏止。

除去发债借钱,地方政府还有一招,掘地三尺,增加税费。这费也是中国特有,更不受法律制约。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7月,地方本級收入三万七千零八十六亿元,同比增长13.8%。经济低迷,收入还能不错,全仗着地方非税收入大幅增长25.7%。官员“搞,死劲搞”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像沈阳那般整条街地歇业。

前面讲过,透支财富是所有政府的天性,美国也一样,眼下推出了QE3。然而,美国政府投资不仅会受到更多的制约,美国经济还有市场的活力,比如苹果。9月13日,苹果iPhone5在北京面世,摩根大通预计,第四季度苹果将卖出八百万部iPhone5手机,销售总额预计将达到三十二亿美元,从而为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速贡献0.33个百分点,全世界人民都因苹果给美国政府交税。

显然,苹果的经济刺激效应比QE来得更直接、更有效。调研公司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自2007年6月推出iPhone以来,iPhone手机在过去五年中的累积出货量达到两亿五千万亿部,为苹果带来一千五百亿美元的收入。苹果2011年的总营收为一千二百八十亿美元,比全球一百六十个国家的GDP还高。苹果并非一骑绝尘,美国还有微软、戴尔、谷歌、惠普、Facebook等,这些都不是政府投资,不是搭个文化产业园玩出来的。

苹果是从私家破车库里走出来的美国英雄。高铁是中国的英雄,它的车库姓公。

【原载2012年9月28日《青年商旅报·世说新语》】

猜你喜欢

吴敬琏高铁苹果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收获苹果
拿苹果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辑解读
会说话的苹果
吴敬琏 耄耋老人再呐喊
第一次坐高铁
How to SuStain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