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2012-05-08陈四益
杂文选刊 2012年11期
陈四益
年逾古稀,忽然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奇哉怪也。
一看,原来是一份《北京大学政·商领袖(后EMBA)高端项目二〇一二年招生简章》。何谓“政·商领袖”,想当然大约就是政界、商界的“大亨”或未来可能的“大亨”吧——与我何涉?
闲着也是闲着,看看也不打紧。原来这“高端项目”由“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高层培训中心”举办,“聘请世界级大型企业的首脑来担任项目顾问”,还要“整合国内外最优秀的企业导师,名师大家”,邀请“哈佛商学院、耶鲁商学院、MIT斯隆商学院等国际著名学府的教授学者进行讲学”。果然了得!
高端教育当然不是低端人所能享受,所以招生对象必须是“具有领袖特质的企业董事长,大型国企副总裁以上级别领导,中直机关、各省市地方领导干部。上课地点除京、沪、深、港,还有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
培养领袖人才,学费自然高昂,每人四十九万八千元,一次付清,国内外学习考察期间交通、食宿还要自理。历时虽要两年,但每月只要两至四天,而且承诺“为学员提供尊贵的商务与休闲一体的独特体验”。
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政·商兩界领袖人才,在“尊贵的商务与休闲”中,就这样轻轻松松由名牌大学培育出来了。昂贵的学费谁买单?来的既然都是大型国企副总裁与政府官长,区区费用,点破就不厚道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的办学,举办方或就读方,交易而退,各得所需,也可谓“止于至善”了。当然,说不定北大会申明:本校无此班——这样的申明先前也有过。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又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之谓欤?
【原载2012年第10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