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妹书》背后的故事
2012-05-08段慧群
幸福·悦读 2012年11期
段慧群
陈寅恪能成为清华园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是与吴宓、梁启超和王国维的举荐分不开的。出身名门的陈寅恪在留学期间从未谋取学位,是为了不被所学专题在两三年内束缚住。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举荐时,曹校长觉得陈寅恪无“名望”、无“博士”、无“著作”,是“三无学者”,很犹豫。梁启超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寥寥数百字”指的是什么呢?其实,这几百字是陈寅恪于1923年写给妹妹陈新午的一封信。这封信提到两个内容,其一,在柏林求学的陈寅恪从报纸上得知商务印书馆重印日本刻版《大藏经》,就写信给其妹说明自己的学问所求,希望能有一部《大藏经》。其二,陈寅恪分析说,藏文和汉文乃同一系文字且在音韵训诂上很有创见,由于藏文几千年来一直用梵文书写,其变迁源流更为明显,希望能用西洋科学的方法,开展汉文和藏文的比较研究。他认为,这种研究,甚至要比乾嘉时代的音韵训诂之考证功绩要更上一层楼。他还说到希望得到《大藏经》的另一理由,就是用其勘正現存对佛教经典的误读。
这封书信除了要求购书外,更多是在谈论学术,所涉内容之深奥广博,若不专门研习此项学问者,难知其所言与所以言。
那么,梁启超是怎样得知这封信的呢?原来,1923年吴宓创办了《学衡》刊物,他希望陈寅恪给《学衡》撰稿,当时陈寅恪手头没有成型的文章,就把写给妹妹的一封信交给了吴宓。这封信就是发表在1923年8月的《学衡》杂志上的《与妹书》。
话说回来,梁启超当年就是在《学衡》上看到了《与妹书》,立刻为陈寅恪的博学所倾倒。《与妹书》一文中显露的学术追求和见识令人赞叹,其“学问之广而深,识解之高而远”最终令清华校长曹云祥折服。
摘自《福建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