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增速趋缓 合力应对风险挑战
2012-05-08李长久
李长久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趋缓,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严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世界经济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世界期待二十国集团(G20)同舟共济、团结一致,合力应对风险挑战,努力实现世界经济相对平衡增长和共赢。
阅读1
世界经济增速趋缓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2011年9月15日在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发表演讲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活动不断减速,下行风险不断增加,我们的经济环境似乎困难重重,动荡不断,我们已进入一个新的危机时期。如果不同心协力,我们就无从恢复这个世界所迫切需要的信心。”她提出的四大对策是:修复、改革、恢复平衡以及重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和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5.1%降至4%。2016年为4.9%,仍低于2007年的经济增长水平(详见附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011年8月13日在谈到世界经济形势和走势时认为,世界经济刚从一场“杂乱无章的”复苏中走出,眼下正迈入“全新且更危险的”新阶段。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杨2011年10月9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判断,全球经济恢复大概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现在三年已经过去了,还有七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还要在痛苦中煎熬。
世界经济增速放慢,主要原因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普遍不景气。据英国《观察家报》2011年8月28日介绍,20世纪60年代,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5.3%,70年代为3.7%,80年代为2.8%,90年代为2.5%,2000—2007年为2.6%。2008年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2009年又经历了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自2010年起发达经济体似乎都在勉强复苏,但仍将面临艰难十年。
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减速明显、持续下滑,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11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合力推动增长 合作谋求共赢》的讲话中所指出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种种情况表明,我们面对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经济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暴露出若干体制机制、政策理念、发展方式的弊端。世界经济发展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治理正面临十分艰难的任务,需要我们登高望远,超越具体分歧,超越一时得失,共同探索走出危机、实现发展的正确途径。”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金融衍生产品没有监管地泛滥,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98170亿美元增加到138075亿美元,同期金融资产由895280亿美元增加到1419210亿美元,两者都在增长,但金融资产增幅明显高于实体经济,金融资产对GDP的倍数从9.12倍上升为10.27倍。自2001年起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到2003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从6.5%降至1%,并且维持了一年时间。大幅度降低利率,刺激金融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2007年和2008年相继爆发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积累了条件。由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和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和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合作完成、2011年5月4日出版名为《美国门户开放吗?充分利用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报告中表示,在未来10年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高达1万亿至2万亿美元,可能为美国增加众多的就业机会。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2011年8月2日在《上海证券报》发表题为《美国债务博弈向世界提示了什么》的文章认为:“美国、欧洲各国敞开大门,接纳新兴市场国家的直接投资发展实体经济,可能是跳出‘债务陷阱,从根本上走出危机,恢复全球经济平衡增长的根本途径。”但是,从虚拟经济回归实体经济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并非易事,因为垄断企业追求的是超额利润。据统计,从1975年到2005年,美国制造业部门所创造的利润占国内总利润的比例已从约50%降至不足15%,而同期金融部门所创造的利润占比却从15%增加到40%。因此,美国政府虽然采取刺激政策,但收效不大。美联储2011年11月2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以刺激就业增加和经济复苏。但IMF预测,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3.0%降至1.5%。奥巴马总统原经济顾问萨默斯2011年6月13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从2006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年均增长不足1%,这与日本经济在泡沫破灭后的时期相类似。他呼吁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果断行动,推动经济增长,避免出现“失去的十年”。
欧盟拥有5亿人口,2010年GDP超过1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是,欧盟从15国扩大为27国,“老欧洲”与“新欧洲”、大国与小国特别是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利益诉求各异,欧元区17个成员国实现了统一货币,但财政政策仍各行其事。欧盟实际上有能力解决一些成员国的债务危机,但各国仍是本国利益高于一切。IMF预测,2011年和2012年,欧洲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3%和1.8%,其中欧元区分别为1.6%和1.1%,不能排除欧洲经济2012年重陷衰退的可能性。IMF认为,当前欧洲经济下行风险显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不仅会影响西欧发达国家,而且也会拖累中东欧的新兴国家。
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日本经济仍在谷底徘徊。2011年“3.11”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和核事故,对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IMF统计和预测,2009年日本经济曾出现6.3%的负增长,2010年增长4%,2011年又将出现0.5%的负增长。“3.11”大地震后,日本政府设立的东日本大地震复兴构想会议代理主席、东京大学教授御厨贵在《中央公论》5月号撰文认为,这次地震给民众带来的精神伤害完全是负面的,悲观论与犬儒主义有可能流行,从而导致全新宗教出现。新的“宗教强势时代”可能到来。有学者预测,日本经济是否经历第三个“失去的十年”,特别是日本对外政策将发生什么变化,值得各国关注。
转轨与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7.3%降至6.1%,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仍不平衡。IMF预测,独联体国家经济增长率仍为4.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率将从4.5%降至4%,中东与北非经济增长率将从4%降至3.6%,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率将从5.4%降至5.2%。
亚洲(不包括日本)经济增长率将从9.5%降至8.2%,仍是经济增速最快地区。《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9期刊登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课题组《中国与亚洲:共同复兴之路》的文章介绍:“冷战结束后20年,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GDP占比从24%上升到27%;对外贸易占比从24%上升到34%;对外投资占比从12%上升到28%。2010年,亚洲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到27.4%,首次超过北美(25.8%)和欧盟(25.9%),成为全球最大的地区经济板块。这些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没有注明是依据什么标准计算的,因为按国民生产总值(GNP)、GDP和购买力平价(PPP)不同标准计算,得出的比例存在巨大差异。以2008年为例,使用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2940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NI47580美元的6.2%,但是,以PPP计算,中国人均GNI为6020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NI46970美元的12.8%,两者几乎相差一倍。
世界经济重心回归亚洲,不等于世界权力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所谓世界权力包括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和利益分配。当今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仍由发达国家主导,发达国家仍是经济全球化受益最多的经济体,这是因为发达国家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高端,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亚洲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业,获得超额利益。据美国加州大学三位研究人员分析,苹果公司开发的媒体播放器ipod每台售价299美元,苹果公司没有生产线,美国却获得设计、专利和营销收入163美元(其中苹果公司拿走80美元),零部件和运费132美元(其中日本东芝公司等获得93.39美元),美日共获得256.39美元,占85.8%。中国获得4美元(其中组装费3美元)。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007年5月8日一期载文指出,世界经济虽然已进入“一体化时代”,但日美欧等发达国家与中印等发展中国家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别,势必会获得显著的超额利润。通过跨国公司,这些超额利润会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在今后更加受益。
亚洲经济在高速增长过程中也积累了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特别是严重依赖发达国家投资和市场,也存在一些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IMF2011年10月13日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因受欧洲债务灾难和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亚洲经济近期面临的风险“明显”上升,这需要决策者保持灵敏,并做好迅速扭转局面的准备。
阅读2
妥善解决三大问题
一、 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世界贸易从大体平衡到失衡再到经济不平衡,主要是发达国家转移产业特别是美国大量印发美元造成的。美欧一些国家虽有贸易逆差,但仍是世界投资和贸易受益最多的经济体。
《经济参考报》2011年10月24日援引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介绍:从世界贸易格局来看,1949年、1959年和1969年世界贸易的顺差逆差差别不大,引起世界贸易不平衡日趋加剧这一质变的是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在此之前,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有了大量贸易顺差,就会用美元去兑换黄金。随着美国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到1971年美国已经无力承担巨额的美元兑换黄金的要求,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元与黄金脱钩,这样就使得世界贸易失去了实物的制约,全球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出现再大的贸易逆差都可以通过印制货币来解决。世界贸易结构失衡引发了各国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结构失衡。吴晓灵指出,因为贸易失衡不受制约,发达国家在全球布局制造业,将其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新兴市场国家,于是就形成了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产品、发达国家消费这些产品的世界经济格局。2008年金融危机正是自1971年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后,矛盾积累的总爆发。
从世界贸易不平衡到世界经济结构失衡,受益最多的仍是发达经济体。中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提供的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供应商品换得的大部分货币购买发达国家债券或存入西方银行,所得回报率为3%至4%,发达国家集中本国资本和流入资金又以直接投资投入发展中国家,获得收益率高达10%至20%。即使相互投资,双方收益也存在巨大差别。据统计,在2002年至2009年期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从105.7亿美元增加到494.03亿美元,在1999年至2009年期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经营性收益率为15%,加上资产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因素,实际收益率高达18%;同期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从3.85亿美元增加到7.91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仅为2.3%。
中国对外贸易的80%至90%为贴牌产品,加工贸易占半数左右,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外资企业贸易顺差占中国外贸顺差总额的60%以上。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26774.4亿美元,其中,出口13922.7亿美元,进口12851.7亿美元,增幅呈现高位回落态势。由于中国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4个百分点,中国贸易顺差与外贸总值的比值为4%,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0年来,中国平均关税水平从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WTO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10年来,中国总计从海外进口达8.5万亿美元。中国力争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万亿元,年均增长15%,最终消费35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13%,最终消费率达到50%,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市场之一。今后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为各国发展提供更广阔市场,将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IMF预测,2011年世界贸易量增速将从2010年的12.8%降至7.5%。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戛纳G20领导人峰会讲话中提出:“我们应该继续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坚定推动多哈回合谈判,重申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戛纳峰会的成果之一是,G20将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反对保护主义,承诺采取新举措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
二、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
全球资本流动的特点,一边是在全球流动性充裕下的热钱涌动,一边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增速放缓,全球资本错配的风险正在累积。有专家提出,如何使海外投资者以新的方式运作资本,这是一个全世界都要思索的新课题。
2010年,国际金融协会(IIF)和IMF相继发表报告,分析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规模、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IIF预测,从2009年到2011年,30个新兴经济体私人资本净流入将从5810亿美元、8250亿美元增加到8330亿美元。原因是发达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低利率前景的预期降低了资本回报率,导致资本流向回报率较高的地区。私人资本大量流入且力度不减的主要影响是,新兴经济体货币面临升值压力和可能形成新的资产泡沫。IIF提出的主要应对措施之一是加强资本管制。
《中国金融》杂志2011年第19期刊登该刊记者对IMF副总裁朱民的采访。朱民指出:钱是跟着增长、利润、市场走的,在低利率和资本大幅度流动的情况下,资本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会很大。美国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金总额从2006—2007年的300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500亿美元,而流入发达经济体的资金则从2006—2007年的9000亿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6000亿美元。强劲的资本流入正对新兴经济体的消费和资产价格施加压力,催生金融部门风险。孙韶华2011年7月25日在《经济参考报》发表题为《资本错配的风险正在加剧》文章中援引美国财政部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几十年来首次出现资本的净流出,美国投资者正将他们的美元投向海外,其流动速度比外国投资者将资本投入美国境内的速度要快得多。美国外交政策的学术权威、历史学家弗朗西斯·加文在《黄金、美元与权力》中指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美国获得了最大的利益,美元对世界市场的控制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由于摆脱了黄金的束缚,它得以自由地吹胀,几十年来,世界纸面财富总量增加速度高于实际财富增长的数十倍,而两者的落差,基本被美国所收获。”
所谓全球资本错配,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增速放缓,越来越多的外资投向房地产、非制造业,特别是大量热钱涌动,有吹起更大泡沫经济的风险。我们应该出台新的有力措施,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世界经济相对平衡发展。
三、 把扩大就业放在优先位置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11年11月4日在G20领导人峰会上作专题发言中表示,就业事关国民生计,各国应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尤其是青年群体和弱势人群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要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稳增长。中国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举措。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这也是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减少失业的重要贡献。
IMF研究部经济学家洛嘉尼在《金融与发展》2010年12月号发表题为《失业的悲剧》的文章中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失业危机。估计目前全球失业人口达到2.1亿,自2007年以来增加了3000多万人。在所增加的失业人口中,有四分之三来自发达经济体。”2011年9月欧盟27国和欧元区17国失业率分别达到9.7%和10.2%。美国2011年10月份失业率为9%,尚未走出“无就业复苏”泥潭。联合国一家机构预测,2011年全球年轻人失业率将从2010年的13.1%回落到12.7%。国际劳工组织称,全球就业恢复到2007年水平还需5年。大规模失业正在威胁世界经济。
《G20戛纳峰会公报》指出,失业率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会议通过《增长与就业行动计划》,决心采取措施,促进增长,创造就业,保持稳定,积极改革,推动社会包容发展。
阅读3
合力应对风险挑战
雷曼兄弟公司前高级经济顾问约翰·卢埃林2011年8月28日在英国《观察家报》发表题为《我们的未来已经由过去决定》的文章总结道:“二战后的每个十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并都为下一个十年打下基础。”但是,“到了21世纪前十年,情况终于达到白热化程度。”文章预测:“未来继续由过去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面临艰难的十年。”
一、 债务问题长期化
德国总理默克尔预计,缓解欧洲债务问题还需十年时间,希腊国债占GDP之比到2020年才能从2011年的150%降至120%。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欧洲债务问题才能峰回路转。
据统计,发达国家公共债务占GDP之比:1880年为45%,1913年为29%,1914年为23%,1932年为80%,1945年达到150%,2000年回落到70%,2010年达到109%,穆迪公司预测,2014年将达到118%。我们从这个波动曲线可以了解,债务增减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政治因素主要是战争影响。小布什担任美国总统八年期间,美国财政赤字达22719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据布朗大学一项研究报告估计,美国反恐战争开支达3.7万亿至4.4万亿美元,大部分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二)反周期财政支出。据估计,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反周期的财政支出几乎占财政赤字增加量的三分之一,发行4.5万亿美元债务,几乎等于此前5年年均债务发行量的3倍。西班牙《起义报》2011年10月2日介绍,仅最近两年,美联储就动用了2.5万亿美元救助银行(占GDP的15%),欧盟动用了1.4万亿美元(占GDP的11%)。新兴经济体也是通过增加贷款和政府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的。IMF副总裁朱民提供的数据显示,以2010年新增贷款比GDP为例,就是新增产1元钱的GDP,要用多少贷款比例来衡量。危机以前基本上是100%,中国2010年是200%,印度是320%,秘鲁是280%,土耳其是420%。(三)政策理念不同。20世纪80年代,里根担任美国总统8年期间,实施为富人和大企业大幅度减税以及美苏扩大军备竞赛,8年累计财政赤字达到13387亿美元,超过从美国建国到1980年206年财政赤字之和。
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调整政策,财政收支状况可以改善,债务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堆积如山的债务不是短期能够化解的。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发达国家债务问题尚未解决,债务灾难是否又回归发展中国家。1986年发展中国家积欠外债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拉美地区占三分之一。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拉美重债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80年代成为“停滞的十年”或“失去的十年”。近几年来,很多发展中国家债务也在增加。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显性财政债务占GDP的40%,在国际安全线以下,但隐性债务风险增长不容忽视。所谓隐性债务,一是地方债务,到2010年底,地方债务已从2万亿元增加到10.7万亿元,已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二是房地产贷款。截至2011年8月末,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银行业金融市场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9.8%。但是,包括企业以房屋抵押获得的贷款,房地产贷款已占信贷总额53万亿元的50%以上,其中企业以房屋抵押获得的贷款占40%左右。
发展中国家在合力推进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深化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国内金融监管,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严防落入“债务陷阱”。
二、灾害影响全球化
科学家普遍认为,迄今为止全球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承诺还不足以阻止“危险”的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破坏引发的诸多灾害,正在影响所有国家和地区。
据英国著名经济史专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提供的数据,全球人口在公元零年为2.3亿,1000年达到2.68亿,1820年达到10.41亿,1998年达到59.08亿,2011年10月31日达到70亿。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到2100年全球人口将突破100亿。陆地资源已难以满足人类需求,人类正在加速开发海洋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2011年11月1日发布的《海洋及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蓝图》报告指出,虽然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0%,但只有1%的海洋得到保护。
世界主要海洋生态系统的60%已经退化或正在被以不可持续的方式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在过去50年里,红树林覆盖面积减少了30%至50%,珊瑚减少了20%,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海洋酸化,并危及整个海洋食物链以及有赖于此的社会经济活动。路透社2011年10月23日援引英国《自然》周刊上刊登的两份研究报告预测,到2060年,世界上大部分陆地很可能都会经历一个平均气温比工业化时代以前高出2摄氏度的五年期。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如果全球平均气温提高2摄氏度,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的潜在农业产出将下滑20%到40%。由于旱涝灾害频发和粮价上涨,全球已有近10亿人缺少粮食,即世界上每7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挨饿,全球粮食供应和安全正面临严重风险和挑战。中国不仅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向其他受灾国家提供援助,在粮食安全领域,截至2010年底,中国通过双边渠道累计提供粮食援助共计43亿元。
随着人口增加,全球人均耕地和资源都在减少,各国都要十分珍惜和有效利用每寸土地,要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资源,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各国应该合力推动形成更加合理透明的大宗商品定价和调控机制,扩大产能,稳定供求,实现和保持大宗商品价格合理稳定,着力保障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
三、财富占有两极化
撒切尔夫人1979年担任英国首相和里根1981年担任美国总统后,两人协力推行的私有化和自由化席卷全球,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富豪和巨型跨国公司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俄罗斯报纸网2011年10月20日援引瑞士苏黎世联邦技术学校专家在对4.3万家公司数据进行缜密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全球近半数的财富掌握在147家彼此间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跨国公司手中。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011年9月21日介绍,美国前400位富豪的总资产达1.53万亿美元,超过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国14.66亿人口2008年GDP之和1.46万亿美元。
富豪形成原因不同,有些是靠科技创新或经营有道积累起巨额财富,也有些是通过官商勾结获得大量不义之财,但主要是政府实施什么样的分配政策、税收政策和福利政策。热拉尔·罗兰主编的《私有化:成功与失败》一书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实践表明,仅仅将所有权从政府转移到私人所有者手中是不够的。建立起一种竞争机制将企业资产转移到贤能者手中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是十分重要的;拒绝腐败,勿使其染指私有化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2011年8月17日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引入了不加管制的经济,致使少数人变身亿万富翁,而千百万人民却因此陷入贫困。从“阿拉伯之春”到“华盛顿之秋”群众游行示威则充分说明,当权者腐败、税收政策和分配不公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本·阿里担任突尼斯总统32年期间,疯狂侵吞国有资产,第一夫人利用特权大办家族企业,几乎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穆巴拉克担任埃及总统30年间,与各部部长通过介入房地产等领域大肆敛财。占埃及人口20%的权贵们控制着全国55%财富,而60%的贫穷大众仅拥有全国财产的18%。
IMF《金融与发展》杂志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美国最富有的1%群体享有全国社会财富之比:20世纪70年代为10%,2008年金融危机前为23.5%,到2009年升至约40%,而80%的社会中下阶层人群仅享有社会总财富的7%。美国富豪之一巴菲特透露,他2010年的纳税税率为17.4%,而他办公室工作人员缴纳的税率却高达33%至41%。原世界银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师斯蒂格利茨2011年5月在美国《名利场》杂志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金融寡头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控制,他无不担忧地认为,美国具备社会动荡的客观因素。
很多国家的经验教训提示,官员廉洁,执政为民,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积累财富过程中,公正公平分配财富,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