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
2012-05-08宋丽平张会芬宋利华张吉平
宋丽平,张会芬,宋利华,张吉平
(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总医院功能科,河北邢台 054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
宋丽平,张会芬,宋利华,张吉平
(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总医院功能科,河北邢台 05400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CDFI诊断为DVT的60例患者以实时二维超声+CDFI的方法来检测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范围及血栓处管腔狭窄程度。结果60例DVT中左下肢病变45例(75%),右下肢病变12例(20%),双下肢病变3例(5%)。急性静脉血栓声像图显示为病变静脉增宽,管腔内充满均匀的低回声;慢性静脉血栓为管腔内不均匀偏高回声。CDFI显示受累静脉内血流信号消失或仅有少量不规则溪流。结论CDFI对诊断DVT的发生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能提供无创、快捷、可靠的诊断依据。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静脉血栓形成;诊断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我院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DFI对DVT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共63条下肢),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8~82岁,平均50岁。有近期骨折史33例(55%),有长期卧床病史10例(16.6%),妊娠3例(5%),静脉穿刺3例(5%),无明显诱因11例(18.3%)。临床表现,急性期患肢肿胀、疼痛、运动障碍,慢性期患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等。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SQUIOA-512型、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0~7.5MHz,血流方向与声束夹角≤60°,患者仰卧位,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微屈,首先从腹股沟处开始,显示大隐静脉、股总静脉汇合处、股浅静脉,为便于显示腘静脉和小腿深静脉,检查时患者可取俯卧位,必要时向上追查髂外静脉、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部分患者需要测定深静脉瓣功能时采用站立位,使用探头直接扫插法自上而下依次检查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和小腿深静脉,大、小隐静脉也同时观察。各支静脉观察内容,每段静脉均进行纵切和横切,单侧病变与健侧对比观察血管内径、管腔形态、管壁回声、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CDFI显示管腔血流充填、充盈缺损及侧支循环情况,测量血流速度。股静脉和腘静脉的静脉瓣功能检查可用Valsalva动作和小腿腓肠肌挤压放松观察有无反向血[1]。
1.3 声像图特征:正常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特征,双下肢静脉管腔内径对称,内膜呈平滑连续性细线状回声,腔内呈无回声,管壁无搏动性,探头加压管腔完全被压瘪。CDFI,近心侧大静脉呈自发性血流充盈管腔,血流频谱随呼吸而变化,远心侧肢体挤压后近心侧静脉血流速度增加。下肢DVT形成急性期时,管腔较健侧明显增宽,腔内探及的血栓多为实性均匀低回声,探头加压管腔时可部分压缩,但记录不到血流信号及血流频谱(图1)。慢性血栓时病变部位管径增宽不明显或正常,管壁回声增强,腔内多为实性不均匀条索状偏强回声,与管壁连接紧密,界限不清,探头加压管腔不能被压缩。完全栓塞时血栓部位无血流信号,记录不到血流频谱。不完全栓塞时,彩色血流信号充盈不完全或不规则变细的血流束及细线状间断绕行穿梭的血流信号,血流频谱减低,不随呼吸变化。
2 结 果
60例患者中,左下肢DVT 45例,右下肢DVT 12例,双下肢DVT 3例;股总静脉血栓38例,股浅静脉血栓10例,腘静脉血栓15例,完全栓塞患者41例,不完全栓塞患者22例。超声表现,被完全栓塞部位的静脉血栓充满管腔,内径较健侧显著增宽、变形,探头加压后管腔不被压瘪,CDFI检测栓塞部位无血流信号及血流频谱(图1)。不完全栓塞部位的静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探头加压后管腔部分压瘪,CDFI检测不完全栓塞部位的血流信号可多样化显示有中心性、偏心性、不规则性的溪流信号,血流频谱减低,不随呼吸变化,有些患肢需要挤压病变部位的远端肢体方能显示血流信号。在60例患者中12例经手术静脉取栓,其余48例经临床非手术溶栓治疗,3个月内血栓随栓子溶解的程度不同可在血栓部位显示,完全栓塞患者有33例患肢部分血流再通,栓塞部位的静脉内径轻度增宽,血栓回声不均匀增强与管壁界限不清(图2)。CDFI检测栓塞部位显示有细而不规则的血流通过,半年后大多数患者完全再通或仅遗留较小的已机化的附壁血栓,临床检查下肢水肿基本消失。
图1 腘静脉完全栓塞
图2 腘静脉血栓治疗2周后管腔部分再沟通改变
3 讨 论
我院60例患者DVT形成与骨折、手术、外伤有关,男性多于女性,其原因主要是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以及静脉壁的损伤造成,而长期卧床处于制动状态的老年患者发病率会更高[2]。左侧肢体的发病率远高于右侧肢体,此主要原因与解剖结构有关,因腹主动脉分叉骑跨在髂总静脉起始部,压在左髂总静脉的根部,易使左髂总静脉管腔相对狭窄,静脉回流障碍,易造成血栓形成[3]。本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是,静脉腔内探及血栓回声,管径较健侧增宽,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压瘪,辅以瓦氏呼吸及挤压法,栓塞部位探测不到血流信号或不规则变细的血流束及细线状间断绕行穿梭的血流信号。
本组48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栓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静脉管径、内膜、压缩性、彩色充盈情况、静脉瓣反流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等情况均有好转,充分说明早期发现DVT形成,及时溶栓、抗凝、介入或手术治疗,对预防DVT后遗症,预防肺栓塞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检查过程中应该注意手法轻柔,禁止快速、剧烈振荡性加压,防止栓子因加压而脱落,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下肢深静脉的全面检查,以防小腿深静脉或肌间静脉多发性小血栓脱落而造成急性肺栓塞。
以往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阳性体征诊断下肢DVT形成。这种方法客观性差,准确率也不高,造成许多患者的误诊和漏诊。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纵深发展,成像清晰直观、无创动态血流显像、方便、快捷、准确率高,是下肢DVT的首选检查方法。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下肢DVT筛查、分型、分类、追踪疗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及重要的客观依据。
[1] 段军,邹凤军,孙晓勤,等.探讨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20(1):124-125.
[2] 李俊来,宋阳光,唐杰.提高下肢静脉血栓超声诊断水平的对策[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6(5):802-808.
[3] 林梅清,古艳,何晓薇,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和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157-158.
(本文编辑:赵丽洁)
R445.1
B
1007-3205(2012)02-0213-03
2011-09-16;
2011-10-08
宋丽平(1964-),女,河北任丘人,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超声诊断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