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26个月灾区高三学生生命质量调查*
2012-05-03刘伟志尹笑逸汪纯权牟冬梅汤世崇
徐 翔 刘伟志 尹笑逸 汪纯权 牟冬梅 汤世崇 李 帅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它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4]。生命质量在国内也翻译成生存质量或生活质量,它反映个体的主观感受,包括许多正、反两方面的表现[5]。5.12大地震使得灾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变,不仅如此,灾难对灾区群体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震后1年灾区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表明:其生命质量受到影响,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认知功能上明显要好于农村的大学生[6];援建人员与当地居民的生命质量比较研究表明:在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援建人员的得分则要明显高于当地居民[7];甘肃省地震灾民受灾前后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在物质生活质量方面灾后2年已逐步恢复,但在精神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差异,压力主要来自心理领域[8]。早期对地震受灾者的纵向研究表明:地震对灾民的生命质量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且具有长期性[9]。但是5.12地震发生2年多来,鲜见有重灾区中学生生命质量状况的相关研究。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外界事物评价还缺乏足够的自我经验。汶川地震后26个月的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其现在的生命质量如何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现在灾区的高三学生即将要经历“独木桥”的考验,其现在生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这批人的前途命运,同时也是2年多援建工作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因此,本研究将调查重灾区高三学生震后26个月的生命质量状况,为震后长期的心理工作和援建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震后26个月重灾区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问卷发放580份,有效回收559份(96.38%)。年龄为16~19岁,平均(17.82±0.88)岁;其中男生为 250人(44.7%),女生为 309人(55.3%);汉族学生 128名(22.9%),羌族学生 413名(73.9%),藏族学生18名(3.2%)。地震时已接受专业心理老师辅导的为177人(31.7%),现在仍需专业心理老师辅导的为 120 人(21.5%)。
1.2 方法
1.2.1 自编量表 所有受调查者都填写一份基本人口学资料、心理帮助情况的问卷。基本人口学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等。心理咨询情况分为震后是否得到专业心理老师的咨询和现在是否还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两方面。
1.2.2 生命质量量表(WHOQOL-BREF) 生命质量评估选取世界卫生组织研制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5],该量表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在13个国家具有等价性[10]。内容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4个子领域和2道总的生存和健康问题,共26道题。每个问题分5个等级,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
1.2.3 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version,PCL-C) 于1994年1月根据DSM-1V制定,专门用于评估普通人群在平常生活中中遭遇创伤后的体验而设计。共17项内容,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按1~5级评分,1=没有发生,2=轻度,3=中度,4=重度,5=极重度。评分越高表示个体心理状况受应激影响程度越大[11]。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电脑,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生命质量量表(WHOQOL-BREF)
2.1.1 灾区高中生生命质量状况 见表1。与常模比较后发现[12],灾区高中生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总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状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环境领域方面无显著性统计差异。
表1 灾区高中生生命质量
表1 灾区高中生生命质量
?
2.1.2 不同性别高中生生命质量的比较 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01),见表 2。
表2 不同性别高中生生命质量的比较
表2 不同性别高中生生命质量的比较
?
2.1.3 不同民族高中生生命质量比较 不同民族高中生的生命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状态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民族高中生生存质量比较
表3 不同民族高中生生存质量比较
?
2.1.4 现在自我报告需要接受专业心理援助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现在自我报告需要接受专业心理援助的高中生与不需要接受专业心理援助的高中生相比他们在生命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状态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表4 现在自我报告需要接受专业心理援助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表4 现在自我报告需要接受专业心理援助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
2.2 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PTSD)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把PCL-C问卷中得分在50分以上(含50分)的作为高分组(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在50分以下的作为低分组,将其生命质量相比较发现,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状态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P<0.001),见表 5。
表5 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PTSD)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表5 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PTSD)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
3 讨 论
生命质量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总体生命状态,个体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源于生命意义的缺失和生命质量的低下。
3.1 灾区高中生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态得分低于常模在震后26个月地震对灾区中学生的生命质量仍存在着影响。这种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长期的,我们需要加强对灾区学生心理的重视程度,加强专业的,长期的心理指导,构建长久的心理重建体制。同时,灾区高中学生具体表现在心理、生理、社会关系3个子领域的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而在环境领域两者差异不明显,这与王王月,李宁秀研究的某些结果一致[12]。这表明灾区的物质重建起到了较好的积极作用,在震后26个月,大部分的重建项目已经完工,灾区的生活环境已达到甚至部分超过震前,但是在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对高中生还有待加强,这说明灾后重建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全面采取综合措施。
3.2 灾区高中生生命质量存在性别差异 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生分数低于男生。而在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态无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女性的敏感的心理特征及特殊的社会背景,女性心理状态更加糟糕,因此在高中生心理重建过程中我们更需要着重关注女生,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不同民族高中生的生命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态都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在灾区各民族受到了平等对待,同时个体之间也相互认同。
3.3 自我报告需不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是个体对自我心理健康状态的一个主观感受 结果表明,这一主观感受的好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态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灾区高中生对心理学的认知有所加深,心理求助的愿望和需要存在。结合上面对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客观量表评定,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次反应了心理健康水平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这对后期和其他类似的灾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依据,心理援助的及时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3.4 生命质量状态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程度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高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态方面都比程度低的组生命质量低。这说明心理健康的水平对个体生命质量的好坏有重要的作用,这一人群需要给予他们持续的关注,以便更好地消除地震带给他们的心理阴影。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QOL User Manual[R].WHO,Geneva,1998:10-12
[2]Yao G,Chung C W,Yu C F,et al.Develop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WHOQOL-BREF Tai wan version[J].Formos Med Assoc,2002,101:342-351
[3]CindyL K Lam,Eileen Y Y.Tsel,Barbara Gandek.Is the standard SF-12 Health Survey valid and equivalent for a Chinese population[J].Qual Life Res,2005,14:539-547
[4]Hsiu-Chao Chen,Frank Huang-Chih Chou,Ming-Chao Chen,et al.A survey of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 for police officers in Kaohsiung[J].Tai wan.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6,15:925-932
[5]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8(4):1127-1145
[6]张妍,孔繁昌,舒勃桥,等.地震灾区大学生生活质量与自杀态度的调查研究[J].心理研究,2010,3(3):83-88
[7]刘静,孟殿怀.5.12汶川地震援建人员生活质量状况的初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342-344
[8]徐秀玲.甘肃地震灾区居民遭灾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的调查分析[J].开发研究,2010,150(5):124-127
[9]张华彪,汪向东,高岚,等.河北张北尚义地震后受灾群体生活质量纵向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9,11(4):204-207
[10]郝元涛,方积乾,PowerM J等.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的等价性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71-75
[11]陈树林,高雪屏,李凌江,等.PTSD症状自评量表的信效度初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6):373-376
[12]王王月,李宁秀.地震灾区初中生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88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