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雪琴:蝶变路上 永不言弃

2012-05-02陈凤莉

青年时代 2012年2期
关键词:制衣厂制衣蝶变

陈凤莉

罗雪琴,女,39岁,中共党员,东莞市以纯集团华隆厂厂长

罗雪琴出生于广东梅州大埔县一个偏僻的小乡村,父母都是田间辛苦劳作的农民,家境贫困。看到家中的困境与拮据,瞅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在家中排行老大的罗雪琴时常以泪洗面。17岁的时候,为了给母亲治病、供弟弟读书,罗雪琴放弃了只读了半年的高中,到珠三角打工。经历了21年奋斗,从一个普通制衣女工成为东莞市以纯集团华隆服装有限公司厂长。

她带领1200多名农民工年创造上千万元的利税,帮助100多名普通打工者掘到第一桶金,走向社会创业致富之道,引导一批批80后90后打工者进步成才,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为自己也为和她一样的草根人群创造了种种幸福人生。

罗雪琴在企业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希望姐姐”,在社会她被广泛地赞为“造福厂长”。

罗雪琴曾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获第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称号以及多次获评公司“优秀厂长”。

罗雪琴·微寄语

作为年轻人,一定要肯付出肯吃苦,要有上进心。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做到这些,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在别人眼里,罗雪琴是幸运的。从一个打工妹到一厂之长,还获得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这是一条并不容易的“蝶变”之路,但罗雪琴做到了。

在罗雪琴看来,自己的成功不过是因为比别人多了份坚持,“当初选择制衣这条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都没有放弃”。

罗雪琴本来有机会走进大学的校园。22年前,因为家庭贫困,为了能让弟弟们继续读书,罗雪琴选择了辍学去深圳打工。

好在,她进入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制衣。

1989年,经老乡介绍,罗雪琴进了一家制衣工厂。80年代的深圳还没有许多工厂,能够有这么一个机会,她分外珍惜。

罗雪琴的第一份工作是剪线头,这是制衣流程中最基础的环节,但就算对这份最简单的工作,她也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努力。这一做,就是3个月。

幸运的是,3个月之后,工厂正好空出一个车位,罗雪琴成为一个车位工,那时候,她感觉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

不过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技术不熟练,开始时,罗雪琴总是做不好。别人一天能做100多件衣服,她只能做二三十件,而且做出来的活也不如别人的好,返工率也比别人高。

“压力很大。”罗雪琴说,那段日子是自己最难熬的时候。

一同进厂的几个姐妹,因为经受不住这样的压力,陆续离开。这让罗雪琴也产生了一丝动摇之心:“技术不好,环境陌生,生活又比较困难,能坚持住吗?”

但罗雪琴终究没有离开。“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做好。”下定决心的罗雪琴开始向身边的老员工学习。不当班的时候,她便站在老员工们身边仔细观察,下了班之后自己再努力练习。那时,每天做工或者练习到深夜,对罗雪琴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

时间一天天过去,罗雪琴在一点点进步。“我今天可以做30件,明天可以做35件,只要我坚持努力,每天都会进步,总有一天,我会做得很好。”一年多后,罗雪琴成为车间里技术最熟练、操作质量最好、拿的工资最高的工人。然后,她被提为组长,又被提升为主管。罗雪琴的蝶变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在罗雪琴的词典里,她最常用的一个词是:坚持。“再差的事情,我只要坚持下来,也能把它做好。”她常这样说。

罗雪琴也喜欢挑战。当自己在原来的工厂越做越好时,她又选择离开:“希望自己有更大的平台。”

1995年,罗雪琴应聘到广州番禺一家大型制衣厂做车间主管。但这份听起来风光无限的工作,其实并不是一份好差事。“我去的车间是工厂5个车间里最差的,之前已经换过3个主管,都没管好。”罗雪琴心里也有点退却,甚至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但是不服输的罗雪琴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

“当时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生产质量比较差,其实主要是组长的管理不好,对质量的控制不严格。”找到了病症,罗雪琴开始对症下药。她亲自走到车位上,跟员工面对面地交流,并把自己的技术教给他们。慢慢地,员工技术熟练了,3个月之后,情况开始好转。

成功总是会垂青肯努力、能吃苦的人,罗雪琴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在工厂的漫长岁月里,罗雪琴总是加班时间最长的人。甚至在住院生孩子的当天,罗雪琴还在工作,“产假我只休了两个月。”这样的努力换来的是自己的梦想一步步接近。

2002年,一个更好的机会眷顾了这位勤奋的打工妹。经人介绍,罗雪琴加盟以纯集团,出任该集团在东莞的东江制衣厂的生产经理,全面负责该厂的生产经营。

当时,这家工厂的管理比较混乱,处于亏损状态。凭着自己多年在工厂工作的经验,罗雪琴觉得自己能解开工厂亏损的症结,“主要还是管理不好,人事安排比较混乱。”

罗雪琴开始跟员工座谈,并把厂里的问题一一分类,逐一解决。“比如,有的制衣工序原来比较复杂,效率低下,我就把程序简单化,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流水线,这样效率高了,员工工资提上去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3个月后,这家原本亏损严重的工厂在罗雪琴的手里“起死回生”了,她因此也被提升为工厂的厂长。

如今的罗雪琴是以纯集团华隆制衣厂的厂长,不过她仍然像最初做普通员工时那样,不管是去做哪项工作,都要付出自己十二分的努力。(摘自《 中国青年报 》)

猜你喜欢

制衣厂制衣蝶变
勇攀高峰,从“0到1”的蝶变
蝶变cosplayer
中国制造“蝶变”40年
家门口赚了外国人的钱
愤怒的“兔子”
制衣者依稀
与民分利的制衣厂
灾后的芦山产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