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物理教学中“讲实验”现象

2012-05-02周靖毅吕丽丽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实验课师范生物理

周靖毅 吕丽丽

摘要: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教师讲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从实验设备,实验课,与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 物理教学讲实验现象原因分析对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该学科中的众多物理定理、物理规律都是建立在对实验的长期观察、概括总结之上。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最新的课程标准来看,对中学生物理实验有明确要求:“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1]课标上还明确列举了二十个学生必做的实验。从历年的中高考来看,与实验有关的内容不仅在题量上有明显增加,在考查范围上变宽变广,在命题机制上也有很大变化,突出了设计性、开放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可是目前中学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采用“讲实验”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亲手做实验,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将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牢记入大脑中,这样在考试中就不会丢分。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关于实验的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讲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

1.物质资源的缺乏与闲置。

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学校的资源有限,实验器材不齐全,这就影响了正常实验课的开展。在一些发展好的学校,尽管实验设备媒体资源充足,但由于学校与学校间,老师与老师间都存在着以升学率、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主的恶性竞争,导致这些资源都被闲置在一边,转而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讲”实验课,不仅完全背离了新课标中对学生物理实验的要求,而且背离了课标中提出的通过实验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

2.教师实验意识的缺乏。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一些老教师仍然没有从传统的传授式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脱离出来,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轻视实验。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教师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实验教学组织上都存在着问题。[2]在他们看来,只要学生能认识实验仪器,熟记实验原理及实验产生的现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花时间让学生做实验,讲实验、黑板实验的方式完全是可行的。他们忽视了中学生正处在富有探究精神的年龄阶段,通过让学生亲手实验,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3.教师实验设计技能的匮乏。

一些物理教师虽然物理理论课上的很好,但是对于物理实验课他们却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操作性实验分为:(1)实验准备阶段;教师要设计好实验程序,为学生选择、准备、检查好实验器材,还要对实验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进行预测,为学生能顺利地操作实验做准备;(2)操作实验阶段;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准确示范,还要随时解答学生在实验中的任何问题;(3)概括总结阶段;教师要对实现中出现的现象,无论是正确的现象还是不正确现象都进行描述总结,并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与物理定理规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将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思维。物理实验课的功能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既然要激发趣,那么实验就要力求成功。部分教师采取讲实验而不是指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是因为他们在实验组织能力与设计能力上比较欠缺,不愿意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研究设计物理实验,分析物理实验。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看:

王老师在用连接简单的电路图测电流和电压的实验中(如图1),当老师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没有任何反应,王老师首先说可能是电路没接好,将电路重新连接了一遍,没有反应,于是王老师又推测是电池没电了,更换电池仍然没有反应,接着又猜测是灯泡坏了,更换灯泡后还是没有反应……如此反复试验了好几次,最后才得出原因是电流表坏了。底下的学生早已乱作一团。

在这个实验中老师经过反复的实验却没有找到正确的归因,如果该老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实验设计,当闭合开关没有任何反应时,老师首先应该预测到的是电流表故障,而不是其余的问题。这样的失误与尝试,使学生完全失去了兴趣,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该老师就会避免做实验,而是尽量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该老师的主要失误就是在做实验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没有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预测,从而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

二、扭转讲实验现象的对策

1.增大教育投入,优化物理实验设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国内生产总值4%的政策目标。既然教育经费增长了,那么这些投入就要切实落实到教育,落实到学生上。对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应该优化或扩充实验装备与多媒体设施,让他们有足够的物质设备基础来进行物理实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的功能,使学生能从听老师讲实验转变到切实参与到操作实验中,从而满足他们一直以来对物理实验的好奇心。

2.将一些小发明、小制作渗入实验课中。

现在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很难,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物理没有兴趣,所以教师要彻底摒弃把精彩有趣的物理实验放到黑板上讲的枯燥无味的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课标上要求的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可以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做的小实验,这样不仅实验变得不那么难做,而且将物理实验切实与生活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例如在讲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时,就可以用到同学们喝饮料用的吸管。将一根吸管上按顺序剪出一些孔,相当于改变了吸管的长度,然后吹吸管时,堵住不同的孔,就会吹奏出不一样的音调,懂音律的同学还可以吹奏出美妙的乐曲。再比如在讲电磁感应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制作电磁感应琴。用一个铁架台,在铁架台的上下端固定一根铁丝,在铁丝的下端放置一小块磁铁,再将铁丝的两段接上导线,将导线接入音箱。通上电流时,拨动铁丝,由于导体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经过音箱就可以将声音还原出来。如果有节奏感地拨动铁丝,就会听到悦耳的声音。

这样一些用生活中的器具演示的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师范生的实验技能的培养。

中学的教师很多来自于师范院校,因此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应重视师范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的培养。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实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物理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3]部分师范院校开设了实验课,但是这种实验课多局限于老师对实验理论的讲解,或是学生一味地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程序来操作实验,纯粹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实验。学生很少或是没有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就难以将书面上的实验理论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思维,很难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与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在教学中,就不能轻松完美地操作实验,遇到问题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各师范院校,首先应该将以往开设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课转化为以创新和探究为主的实验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然后动手实验,亲自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师范生的动手能力,更促进他们其余能力的发展。其次应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度。很多学校有很多实验室,并且实验仪器也很先进齐全,但是除了规定的实验课时间学生都不允许进入。这样不仅使实验资源浪费闲置,而且阻碍了学生去发展自己的实验技能。因为只有多做多练才能提升自身的实验技能,进而发展能力。

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全面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目的,能力为中心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1-52.

[2]罗妙贞.试论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可行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304-305.

[3]曹宇巍.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02):107-109.

猜你喜欢

实验课师范生物理
只因是物理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我不是教物理的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