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2-05-02郝青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郝青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大学英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学习,其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论述了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现状和培养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语言与文化之间密切相关,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不了解其文化就不可能充分理解这种语言,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知识得以交流、协商、论证乃至变迁的象征性媒介”,而“以文化为基础的社会活动、社会环境及社会行为则是语言传授及学习过程中最强有力的影响因素。”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不例外。Heath提出:“所有的语言学习都是文化学习。”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因此会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包括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等。这里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是广义上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导致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所以,外语教学不是纯语言教学,而是一种文化教学。文化知识对于成功的语言学习非常必要。因此,教语言必须教文化。

大学英语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学习,要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其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而且要进行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意识。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育部,2005)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在突出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所以,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加入丰富适当的英语文化知识更符合大学英语学习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和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上通用的语言,英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育中的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落后于语言能力。此外,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发展不均衡。通过调查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尚不平衡,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有待调整,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解不全面,以及对文化习得途径的掌握不彻底,等等。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对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的忽视。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仍存在误区,还没有完全真正地重视语言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与实践严重脱节。课堂上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的教学,认为大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学习语言系统成分的正确用法,结果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文化教学,不愿把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文化教学也就从根本上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致使大学生学到只是纯正的无文化内容的英语。有的教师甚至把英语当做一门知识课来教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只顾讲解语言点或语法,对文化教学视而不见,把语言与文化人为地割裂了。

(二)有些大学英语教材不适合文化意识培养上教学的要求。

现行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为目的,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贯穿其中。这类教材是以词汇和阅读为重点的一些教程,而没有覆盖文化教学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因此,课文的内容显得教条、乏味,不能和当今英语国家的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不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要求。结果是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英语语言背后深层的英语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

(三)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误导。

目前大学英语水平的测评主要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些英语测试中几乎不涉及对大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考查,从而导致一些大学英语教师长期偏重于语言的外在形式,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差异。各类英语水平的测试直接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加强英语文化教学。

(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

在长期的各类等级考试的备考过程中,不少学生过分依赖地依赖教师,习惯被动接受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此外不少学生不会自主地安排学习的时间,积极性不高,很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背单词、短语、句型和大量做模拟题上,从而间接导致了文化意识的薄弱。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文化的认知过程。广大学者和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面的改革刻不容缓。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需要实施课内和课外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合理的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课内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包括文化讲座、电子信息呈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文化探究等,课外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包括文学阅读、报纸浏览、录像观看、网络查询和跨文化交流等。同时在实施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应着重解决四个问题: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的编写,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和自身的文化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文化意识的教学,解决问题,因时制宜地采用适当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他们有能力在今后的对外交流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胡玮.中国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

[2]雷买利.论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教学中的地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03).

[3]林木森.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忽视文化差异[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

[4]杨学云.跨文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5]万绍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

[6]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03).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意识
情景交际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