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探析
2012-05-02王智钦
王智钦
摘要: 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凸显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本文通过深入学校调查,并查阅了文献,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课程设置的问题、教材编写问题、课程实施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等。英国著名课程学者斯藤毫斯指出:“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20所农村学校教师学历、论文发表情况、订阅书刊情况、参加培训情况的调查,得出当前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教师个人问题;二是学校大环境的影响(领导、器械、教师待遇和工作量)问题。
1.内部因素(教师自身问题)
1.1教师个人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自主、自觉性专业发展意识缺乏,被动性(即迫于工作或升职压力)的专业发展突出。大部分教师参加进修的原因是“获得学历”或者“学校要求”。因此,无论为晋升职称而参与的岗前培训,还是在职常规继续教育等,都是在一定行政化驱使下进行的,行政命令忽视教师自身要求的事实,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推动在职教师勉强学习。且受训教师总是怀着强烈的功利意识,企图通过一定的形式而获得相应的证明达到应付的目的。因此,他们大多对在职培训的价值认识不足,态度冷淡。
1.2专业发展目标模糊。
虽然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将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定位在专家型教师上,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此问题没有考虑过。而且,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专家型教师与一般型教师之间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楚。这种模糊性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体育教师自主发展可能性的缺失。
1.3教师工作态度取决于全面的评价。
各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方法不尽相同,但在大多数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只是面上(上课出勤)的问题,实际上这种考查体育教师只要稍稍留意就能过关:上课没有领导“关心”,只要不出危险,就得过且过。有的学校只要体育教师在县级运动会或专项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就一好百好,部分体育教师就凭这一手,自得其乐。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平日能带出几个好学生,在比赛时取得好名次,凭经验、能力就可以“上岗”,导致部分教师平日不能积极进行研究学习。
2.外部因素(领导、器械、教师待遇和工作量)
2.1学校因素。
在很多农村学校,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再加上领导对体育学科本身存在偏见,导致很多上级组织的体育教师竞赛、体育学科培训项目都因为体育学科在他们看来不是那么重要而不派体育教师参加,导致很多教师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引进优质学习资源,体育学习仅靠一两份专业刊物是远远不够的。
2.2学校要注意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问题。
调查得出,每个体育教师周课次数平均达到了16.7节,其中超过20节的教师有27人,占30.68%。有的教师一个人上了3—4个年级的体育课,周备课次数达到了6—8节,个别体育教师,一个人教六个年级,周课次数达到了36节,平均每天上6—7节课,写两个教案,再加上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群体活动、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统计,体质档案的填写,影响了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的落实。领导的态度与认识是决定体育教师工作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2.3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器械投入。
器材短缺,学校经济紧张,尤其是农村学校操场条件差,体育器械少,平日教学用的最基本的器械都保障不了,连续两三年不能对学校的现有体育设施进行维护,更不必说是投资建设了。器械少,不投资,体育教师就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学生自带器械,教师自制器械,坚持把体育课上好。可是如果上单杠、双杠、支撑跳跃、技巧类的课没有垫子,这些课程就无法上。“出了问题自己负责”,一名体育教师又有多强的承受能力?学校器械短缺,也是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执行者从理论上说,包括政府教育部门、教师教育与培训机构、教师任职学校和教师本人等,都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者和执行者。目前世界各国采用培训班、研修班和课题研究、自学、学术报告、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社会考察等形式,通过教师进修学院、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和教研科研学术团体活动、国内外进修考察、教师自我进修或以学校为基地进修等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1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固然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但要实现体育教师整体的专业化还必须通过每个体育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实现。为此,学校应充分调动每个体育教师的内在主动性,激发其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内在动机,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学术研讨活动和研究生学历学习,依靠个体的主动发展达到实现整个职业专业化的目标。
此外,学校要与其他发达地区知名的同类学校建立固定的联系,及时捕捉教改信息,跟踪当代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2学校要建立学习机制。
3.2.1为了节省经费,建议学校选派代表要带着任务参加培训,代表回校后要对其他人进行二级培训,学校要重视这个培训环节。
3.2.2建立激励学习制度,多给体育教师订阅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习。
3.2.3建立集体教研制度。严格学校的体育教研制度,加强对体育教研的管理,切实重视体育教研工作。
在高层次的学习平台、长效的学习机制、人文化的学习环境之下,每个人都能改善心智模式,克服经验、习惯等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反思、检讨、群体诊断,这是发现问题、整合智慧,促使团队创新、相互帮助、改善业绩的重要方式。
3.3从集体备课活动中获得成长。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训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重视集体备课活动,把集体备课活动当成自己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对每个人来说,具备再学习能力是成长发展的关键。体育教师应该敢于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不向困难低头,努力把学习当作生命存在的方式,以课堂研究为阵地,向专业方向进击。这就要求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必须创新,以岗位求平台,学习求自新,研究求突破,创新求卓越,工作求地位,从而提高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