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照片、卖萌、打嘴仗中国微博上的外国政要
2012-04-29李洪声
栏目:时政
导语:对谋求“向世界发出声音”的中国而言,外国政要在微博上的举动无疑是一堂足矣好好学习的课。
在5月4日临近午夜才揭晓的伦敦市长选举中,保守党候选人、现任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以微弱优势击败也曾担任过伦敦市长的工党候选人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连任4年。
“谢谢你们的支持,我很高兴再度当选伦敦市长,我将继续带领伦敦向前发展。”5日早晨七点,这位曾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敞怀穿西装接受奥林匹克会旗的“性格市长”,更新了自己的新浪微博,用全英文发布再度当选的消息。而在竞选前两天,鲍里斯的微博每天都会更新一两次,贴出自己参加竞选的最新动态和照片。
鲍里斯的新浪微博开通于4月12日,从那天开始,他便不断为市长选举拉票——4月19日前的微博是全英文,19日后则开始有中文出现。截至5月6日,伦敦市长的微博共发布了116条信息,几乎每条微博都在为自己助威;拥有11.6万名追随者,这个成绩着实不错。
其他伦敦市长候选人也不甘落后。4月22日和4月23日,肯•利文斯通,英国自民党伦敦市长候选人布莱恩•帕迪克(Brian Paddick)也开通了新浪微博,两人都获得了4万多粉丝。一时间,伦敦市长竞选的“战火”延伸到中国的社交网站上,引来大批网友围观。
伦敦市长候选人新浪微博“对骂”
“奥运会是连接世界各城市的纽带。我昨天在华人社区说过,奥运会把北京与伦敦连在一起。自从北京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以来,我们就一直期待2012伦敦奥运,期待能把你们请来伦敦。”在微博上,鲍里斯不断和中国网友套近乎,甚至还有征集支持理由、获得签名T恤的活动,引来了网友300多条评论;利文斯通的第一条微博是纯正中文,“很高兴加入新浪微博”,此后中文便很少出现了;最晚开通微博的帕迪克的每条微博都有中文译文。
除了宣传各自的执政理念,几位竞选人在微博上的嘴仗实在出乎意料。4月24日,利文斯通首先对约翰逊开火,“在@BorisJohnson 照看下的伦敦,过去三年抢劫、持刀行凶、强奸以及严重的年轻人暴力案发率每年都在提升。”
第二天,约翰逊迅速回以颜色,“诚信是这次选举的核心。鲍里斯已经兑现了他对伦敦市民的承诺,然而利文斯顿接二连三地食言了。在这次选举中利文斯顿许诺降低公交费用,他知道自己不能兑现这个诺言。”
约翰逊等人并不是第一批到微博为选举拉票选举的外国政要。2011年年底,美国圣弗朗西斯科市市长选举期间,华裔候选人李孟贤也在微博上拉票,这其中的缘由不难猜测。但在成功当选后,李孟贤的微博就一直没有更新过,身在美国的网友朱喵圆子在其最后一条微博中评论道:第二天开始就没声音,我估计是他们已经完工了。
英国《华商报》报道称,此前的民调显示约翰逊领先,但3月之后,民意调查中利文斯通已经略微超过约翰逊,后者的“群众路线”被认为是后来居上的原因。伦敦目前人口有760万,合格选民约有560万,其中少数族裔约170万。利文斯通非常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华人在伦敦的族群中人数占1/10左右,利文斯通不停向华人伸出橄榄枝,他承诺,如重新当选将聘请华人进入其内阁。
大部分的少数族裔都不会参加投票,也就是说,这部分选票是可以被候选人争夺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候选人才来到新浪微博这个当今最大的华人社交平台。
外国领导人为何来中国开微博
使用社交网站与网友互动,已经成为各国领导人树立形象、拉近与民众距离的重要途径。据调查,奥巴马、查韦斯、梅德韦杰夫、贝卢斯科尼等60多位政要都有自己的Twitter账号,他们甚至在网上“互粉”。
现如今,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 (Herman Van Rompuy)、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澳大利亚前总理、现国会议员陆克文(Kevin Michael Rudd)••••••越来越多外国政要开通了中国的微博。当然,这些账号基本都是由他们的工作团队打理,更新主要通过助手、新闻官、同步其Twitter上的部分内容等诸多形式。
例如在鲍里斯的新浪微博上,便经常转发实名认证的、“Jackson黄精明”的微博。黄精明的认证资料中写明是“韦鸣恩勋爵的助手和律师,兴趣包括中英关系、社会企业、国际商业等等,从其微博动态中可以看出是他是鲍里斯的忠实支持者。而鲍里斯的关注对象一共有13个,主要是与中英关系相关的机构和个人,还有两位开通微博的英国议员。从英国驻华使馆、英国旅游局到英中贸易协会以及诸多在中国发展业务的个人,英国在经营微博上颇费心机。
奥巴马在当年竞选总统时是世界上第一位广泛利用社交网站的候选人,这种策略为他带来了明显的益处,“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需要了解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而微博用户群体大、活跃度高,正在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更大众化、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分析说。
程曼丽指出,海外用户中还包括很多媒体机构,微博成为了他们报道中国的信息来源。“微博上的声音会被进一步放大,传播到海外去。随着中国微博海外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微博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这给我们国家对外传播提出了新的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常江博士赞同这些海外用户微博的传播技巧,“他们一方面善于策划话题,另一方面在表达方式上充分尊重社会媒体的传播模式,坚持与公众交流互动,呈现出活泼、生动、口语化的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官方宣传惯常的生硬色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