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大使馆去说段子

2012-04-29北美崔哥

世界博览 2012年10期

引题:利嘴调侃驻华大使

导语: “既然是入乡随俗,你们为什么不学学中国人是怎么尊敬领导的?”

我待在北京的那几天正好是春节前的大冷天,有天突然接到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电话邀请,请我来使馆的春节年会上表演脱口秀。我问对方,是用英文合适还是中文合适,对方回答说就:“用英文吧,但是别说太快了。”

2012年1月18这天,我自己打了个车来到了美国大使馆。第一个印象就是这里戒备太森严了。玻璃门虽然清澈可鉴,但是从侧面看都是将近20厘米厚的玻璃钢,除了防不了原子弹,估计什么弹都能防。进了三道门,终于看见全副武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身穿迷彩服,足蹬绑腿大头皮鞋,虎视眈眈地在岗哨里注视着进来的人。我还留意到里面的玻璃似乎都是用液压开关的,看上去十分厚重。

进了第三道门,空气一下子暖和了,耳边传来卡拉OK声和杂乱的人声,抬眼一看,原来已经到了年会的现场。

为大使馆年会添乐子

下意识的第一感觉居然是:这个会场也太寒碜了,比起国内的大型企业年会来都拿不出手。

首先,会场上没一张椅子,所有人都随意站着,手里端着一次性饮料杯。现场大约有五六百名使馆雇员,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懒懒散散地聚在一起,有围着一个临时搭成的小舞台的,也有站在二层三层楼道上的。大家乱成一团地吃着、说着,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着舞台上的小表演。

我的表演热情顿时受到不小的“打击”——之前我赶了几十个年会的场子,只要是国内稍大一点的企业,哪个不是舞台亮丽,有上千人的座位,报幕员主持人都是国内一线电视台主持,演员出场费在十万到几十万?好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地方,这舞台连我觉得有点掉价,人家美国人怎么就觉得挺好的?

终于轮到我上台了,向雇员们介绍我的是美国大使馆新上任的新闻官。通过他的介绍,我才知道了请我过来的原因。新闻官说,他是通过在Google和Wikipedia搜索,得知了我是美国有点影响的华人脱口秀艺人,这台晚会正好需要我这么一个中西合璧的人。我点头上台了,站在台上的一瞬间,心里还在提醒自己:“要讲英文。一定要讲英文。”

我清了清嗓子,就这样开讲:

“美国使馆的朋友们,大家好。这次能来大使馆,我心情格外轻松,因为不用担心会不会被拒签。请问在座的有哪位是签证处的官员吗?”

话音刚落,有四五个美国男女举起了手。

“几位看上去都挺善良的,可是中国人想知道,这么面善的美国人为什么一来了中国,当了签证官,就突然变得特别牛呢?”

场上开始有人忍不住笑了,多数是中国雇员的声音。“为什么呢?”

这时台下有美国人搭腔了:“When in Rome, Do as in Rome (到了罗马,就随罗马。言外之意,入乡随俗)。”

观众里有人开始起哄,吹口哨。这种互动很热烈,我在全是中国人的场子里少看到。

“既然是入乡随俗,你们为什么不学学中国人是怎么尊敬领导的,给你们的总领事、公使、参赞、书记之类的找把椅子坐坐呢?”

他们开始哄笑、鼓掌。

气氛还不错,看起来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听懂了。趁热打铁,我把几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包袱抖了出来。

“中国人想知道,为什么美国人那么有钱,到餐厅吃饭时,即便剩下一口饭也打包带走?美国人也想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那么有钱了,公共设施盖的越来越豪华,可是在厕所里却不提供卫生纸?”

“中国人都想知道,为什么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说出几个美国总统的名字,能说出几个歌星、球星和大富豪的名字,可是美国人对著名的中国人却一无所知?结果你们美国人回答:谁说我们不知道,我们美国人家喻户晓的中国人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还有骆家辉。”

全场一片哄笑,骆家辉大使的夫人李蒙也笑得前仰后合。

我表演完后,有几个看上去是80后的中方工作人员过来,找我要签字合影。其实来找我的中国人不多,倒是有十来位美国外交官走过来,举起一次性的纸杯,用英文跟我说:

“You are funny, man.!”( 你挺搞笑的,伙计。)

“I got your jokes. Thanks for coming. ”( 我听懂了你的幽默,谢谢你来助兴。)

为骆家辉编“段子”

另外一个惊喜,是在大使馆见到“熟人”——大使夫人李蒙。

我在美国西雅图定居25年,这两年慢慢讲脱口秀混出了点名气。都是旅美华人,李蒙的父母也来看我的演出,一来二去,与李蒙一家也慢慢熟识了。

如今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再相见,大使夫人喜出望外,演出结束后和我聊起了家常。我知道骆夫人是土生土长的西雅图人,就问她习惯北京吗。她回答说,不敢出门,“这里太冷,太吵。”

骆夫人把身边的公使介绍给我,原来也是西雅图的老乡。遗憾的是,驻华大使骆家辉因公事回美国,这次没能在大使馆遇上。

回想起来,我和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一家的缘分还不止于此。我在美国说脱口秀之前,给多位州长担任过会议同声传译。我记得光是替骆家辉翻译就至少有三次。

2011年7月2日,我在西雅图办了个脱口秀专场,开场前两天,接到通知,说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的岳父岳母要来看演出。当时是两位老人第一次来听我的秀,我受宠若惊,临时编了个新段子。出于礼貌,有些不恭敬的话没敢讲。其实按美国习惯,骆家辉是公众人物,我们可以随便侃他。

在演出时,我把段子包袱抖了出来,先从我自己说起——和骆家辉同种同源,这是由头,有得讲。我说:

“我觉得似乎我应该和骆家辉走得更近一些。可是目前还没有这种感觉。我见到他,不知道应该说中文还是说英文,觉得说什么都别扭。他是个Banana(香蕉人)——皮是黄的,里面是白的。他是美国生美国长的地道的美国人,可骨子里却流着中国人的血液,这说明,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我在华盛顿州住了25年,骆家辉当了我们两任郡长,两任州长,后来又当了美国商务部长。他的最大政绩就是——没绯闻,没错误,没缺点。他算得上是美国版的活雷锋。”

“不记得骆家辉说过任何不恰当的话,他的每一言行都是照着美国宪法和民事法衡量出来的,因此不会错。一个很少错过,一个用不着说‘我错了’的人在政坛上是最安全的人,当然,有时也是最boring(乏味)的人。”

“你要说骆家辉boring似乎也不对,他在向上海人的女儿李蒙求婚时租用了一架飞机,在西雅图上空打出横幅:Mona Lee, I love you! (李蒙,我爱你!)这惊人之举岂是boring 之人所干?估计雷锋干不出这事。也许,骆家辉雷锋的外表下并不雷锋。”

“骆家辉竞选州长时,作为华盛顿州的州民,我投了一个平庸的白人竞选者的票,却没有投票给身为华裔的骆家辉。原因很简单,好不容易离开了一个被中国同胞管理的地方,到了美国,不忍再让一个中国同胞当自己的头儿。总之,我会觉得格外没劲、跌份、不给力,和一位身高马大、蓝眼睛大鼻子的美国州长合影应该会更牛一些。”

我的脱口秀当时在西雅图一个白人教堂举行。当着近千观众,我送给骆家辉一家一个忠告:到了中国,一定要随身携带美国护照。否则,美国大使馆外边站岗的警卫肯定不让你进去。“你,干什么的?办签证?那边排队去。嘿,说你呢!听见没有?中国话都听不懂,还去美国呐你!”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